這次遠距離帶大軍出征,李世安才體會到為什麼打仗動不動數萬人。
甚至數十萬人了。
他自己這次隻帶領四個火槍營,兩個騎兵營,一共2500人左右。
但是當黃紹恒和李家鏢局給準備妥當後,他才發現事情很不簡單。
這個時候他不禁感慨道:還好自己沒有貿然造反,不然以這個時候的道路條件,即使他開掛全部簽到漢陽造。
想要統一全國也是千難萬難。
當然,如果隻是想推翻韃子朝廷,這個很簡單,畢竟以他恐怖的錢財,又能采購西方軍火,破壞力遠超想象。
但,這不是他想要的!
如果一開始就造反,那麼外草原省、西域省、吐蕃省就要保不住了。
以現在的韃子朝廷而言,逼急了他們真的會請洋人出兵圍剿的。畢竟,鬼子六可是提出了“借夷剿賊”的主張。
到時候,他沒有工業基礎,沒有足夠的軍火,他光有錢有個屁用!
不要覺得李世安有錢就能做到,他現在有錢也不過六百萬兩。
隻有五百支漢陽造。
而曆史上,僅僅是華爾洋槍隊,就有6000人,配備先進槍炮和炮艇。
如果一開始李世安造反,一旦李家軍規模大一點,麵對華爾洋槍隊的,可能就不是太平軍,而是他的李家軍了。
他必須承認,他現在的李家軍雖然已經很強大了,但是在洋槍隊麵前,
還是不堪一擊!
他需要一塊地盤,需要發育。
現在他升任了百越按察使,爺爺是右江道員,巡撫勞崇光是盟友…
百越大發展已經是必然!
隻是需要時間發展,
不說彆的,隻說這次出征,
雖然戰鬥人員才2500左右,但民夫也高達1500多人,就這,還是李家鏢局在沿途會安排分批次征調的結果。
為什麼要帶這麼多民夫?
原因很簡單!
這個時候打仗,尤其是李世安這樣的團練跨省作戰,必須帶上糧草。
李世安這些人,少的計算,一個人一天1斤,民夫2斤民夫確實消耗更多)。
一天消耗,25002+1500=2750。
也就是2.75噸糧食。
李家軍長途行軍,最近能聯係上調集糧草的隻有瀟湘省省城:沙城!
所以,他得準備一個月軍糧。
2.7530=82.5噸。
就這,還是李家沿途有安排。
引用: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民夫背負6鬥米約72斤),單程可維持18天含回程),即每日消耗4斤。
假設士兵與民夫相同消耗,即2斤。
因為曆史背景不同,這裡采用士兵1斤,民夫2斤消耗粗略計算。
如果沒有李家鏢局布局,
考慮到民夫自身返程消耗,最終民夫數量可能達7500人。
參考沈括“三人餉一卒”理論)
所以,李世安以為已經很誇張的民夫隊伍,已經精簡到了極致。
由此,
李世安也得出太平軍動不動幾十萬大軍的結論,這些人大部分也是民夫!
糧草加上馬匹,武器。
這個單位可是百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