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的計策是成功的。
城內的守軍,在陸建瀛這個二把手的指揮下,來回奔波、疲於應對。
包括李世安這邊也是如此。
他想抗命都不行。
最後還是與程立三合作,在鳳儀門、金川門、鐘阜門之間設置聯絡員。
由李世安的騎兵來傳信,也由騎兵幫著應對殺上兩個城樓的太平軍。
這樣下來,他才舒心很多。
……
二月初八。
金陵城已被太平軍圍困多日,連日的戰鬥讓城內的守軍士氣低到極致。
城牆上,因為太平軍的疑兵之計,清軍的火炮聲就一直不曾斷過。
桂係團練,炮兵統領丁辰,因為李世安把火炮留在了鎮江船上。
他整個人都空閒了下來。
鐘阜門雖然也有火炮,
但因為太平軍前後兩次在李世安手上損失慘重,便再也沒有大規模進攻。
人數不多,又是佯攻,有足夠火槍,他這個炮兵統領也就發揮不了作用。
於是這幾天,他就一直在鳳儀門與金川門的炮兵陣地上溜達。
他眼睜睜地看著綠營兵操作火炮時狀況百出,火藥隨意添加,炮彈被隨意發射,卻大多偏離目標,白白浪費。
那些本可以成為克敵利器的炮火,在綠營兵手中就像毫無準頭的玩具。
這一日,丁辰看著又一輪無效的炮擊後,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他快步走到李世安身邊,
臉上帶著急切和堅定,說:“大帥,這幾日我仔細觀察,綠營兵操作火炮實在是一塌糊塗,完全是在浪費彈藥。”
“他們不僅杯弓蛇影的胡亂開炮,還對那些射程內的長毛視而不見…”
“您看這鳳儀門外的長毛營地,就駐紮在靜海寺,離咱們最多兩裡地!”
“咱們城牆上的火炮,按理說射程至少可達6裡,即使火炮老舊,隻要是好好利用,打兩裡地的靜海寺完全沒有問題!”
“可眼下這些綠營兵,擺弄火炮跟擺弄燒火棍似的。不如讓咱們李家炮兵接管鳳儀門城頭上的火炮,定能扭轉局勢。”
李世安饒有興趣地看著丁辰,問道:“丁統領,你說說看,這朝廷的紅衣大炮明明設計至少有6裡的射程…”
“可綠營炮兵卻打不出兩裡,這是為何?而你又憑什麼扭轉戰局?”
丁辰挺直身子,解釋道:“大人,綠營打不出有效射程,原因有很多。”
“首先,火炮本身的維護就不到位。這些紅衣大炮放置多年,炮管鏽蝕嚴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沙眼。”
“火藥爆炸產生的能量不能順暢地推動炮彈,射程自然就大打折扣。”
“而且朝廷對於炮彈的鑄造也不精細,炮彈的大小、重量參差不齊,和炮膛的契合度很差,這也極大地影響了射程。”
“再者,
“綠營兵完全不懂得合理運用火炮。他們不會測量距離,隻是胡亂開炮。”
“在戰場上,準確測量目標與火炮之間的距離至關重要,”
“隻有知道了距離,才能精準地調整火炮的角度和使用合適的火藥量。”
“但綠營兵連最基本的測距方法都不會,隻憑感覺開炮,怎麼可能擊中目標、打出應有的射程呢。”
“而我們李家炮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