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寫好後,李世安簽名蓋印,按照不同的時間,先後安排送往京城。
……
事情也正如趙烈文預料之中的一樣,李世安請朝廷安排撫標之事被反駁。
讓李世安按照規定自行招募。
請旨撥付軍費之事也被駁回,嗬斥李世安作為一省巡撫,應該自己增加財政收入,沒有錢,說明他自己沒做好。
讓李世安自己發展經濟。
說經濟上去了,自然也就有錢了,有錢之後,允許李世安優先用於本地。
有了這個“良好”開頭,接下來兩份奏折也就順理成章的送了出去。
……
這一日,京城。
清文帝坐在養心殿中,眉頭緊鎖。大殿之上,一眾大臣站在兩旁。
太監將李世安的奏折呈了上來,鹹豐帝看完後,緩緩說道:“諸位愛卿,江南巡撫李世安先後上了兩份奏折。”
“一份請求以鹽代餉,一份請求在地方鑄造銀元,你們怎麼看?”
吏部尚書賈幀微微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以鹽代餉’之策實不可取。鹽稅,乃我大慶三大賦稅之一,於國庫而言,猶如柱石之基,不可或缺。”
“如今朝廷財政緊張,已開鑄當五十文大錢,此乃權宜之應急之策。”
“若準了李世安拿鹽巴抵餉且自捆自賣之請,無異於自挖鹽稅根基呐。”
賈幀眉頭緊鎖,又神情憂慮道:“一旦開此先例,各地團練必群起效仿。”
“彼等為求私利,定會千方百計多售私鹽。如此一來,官鹽銷路必受重創,官鹽滯銷,則鹽稅難征。”
“私鹽橫行無忌,官鹽難有銷路,朝廷鹽稅收入必將大幅銳減,此乃動搖國本之禍事啊,還望陛下慎思呐。”
禮部尚書麟魁緩緩出列,雙手垂於身前,恭敬地說道:“陛下,賈大人所言有理,鹽稅一事,關乎朝廷命脈。”
“今李世安所提‘以鹽代餉’之議,看似能解一時之困,實則隱患無窮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鹽稅向來是朝廷重要財源,在財政艱難之際,更需全力維護。”
麟魁輕搖著頭,神色凝重地接著說:“若應允其請,各地團練有樣學樣,為了多獲錢財,必然大肆販賣私鹽。”
“私鹽泛濫成災,官鹽則無人問津。官鹽賣不出去,鹽稅便如無源之水,朝廷財政必將陷入更深困境。”
“長此以往,私鹽橫行,官鹽勢微,朝廷鹽稅收入必將損失慘重,此乃不可不察之危局啊,望陛下明鑒。”
新任兵部尚書裕誠,也大踏步走上前,雙膝跪地,朗聲道:“陛下,臣以為這‘以鹽代餉’之策斷不可行。”
“鹽稅為我大清財政之要項,
“如人之氣血,流通順暢則身強體健,稍有阻滯則百病叢生。”
“今朝廷財政吃緊,開鑄大錢亦是無奈之舉,此時鹽稅更不容有失。”
裕誠緊握雙拳,一臉嚴肅地說道:“李世安欲以鹽抵餉並自賣之請,若得批準,各地團練必競相效仿。”
“彼等為逐利而售私鹽,私鹽暢銷則官鹽滯銷,官鹽滯銷則鹽稅難收。”
“長此以往,私鹽將大行其道,官鹽市場必將萎縮殆儘,朝廷鹽稅收入必將銳減,國之根基恐將動搖啊!”
“懇請陛下切勿輕許此議。”
接著其他老臣,也都是一邊倒的的反對李世安的“以鹽代餉”請求。
倒是自鑄銀元之事反對較少。
很明顯,這一屆六部之人,懂經濟的太少,但也不是一個沒有。
喜歡穿越1850之晚清亂臣賊子請大家收藏:()穿越1850之晚清亂臣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