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清文宗四年,正月初三。
勝保才風塵仆仆的親自過來找李世安,開口就說道:“紹圃,快,帶領大軍去楊柳青,去救援惠親王!”
“去楊柳青,救援惠親王?”李世安懵逼了,北伐軍不是在靜海嗎?
怎麼跑楊柳青去了?
還有,惠親王怎麼回事?
“一時半會說不清楚!”勝保著急的說道:“你先召集兵馬,水師也帶上!”
“我在路上跟你說!”
李世安也不敢再遲疑,馬上帶領水師全軍出動,趕赴楊柳青。
在路上,李世安終於知道,為什麼這些天沒有自己什麼事了。
原來一切根源在於惠親王。
也在於自己打的太好了。
整個打北伐軍的過程中,其他人都是損兵折將的,即使勝保也好不了多少。
可李世安卻是一路勝利。
打下靜海,打下直沽縣城。
斬殺北伐軍主帥。
功勞,幾乎都是李世安的。
於是,僧貝勒的靠山,惠親王、奉命大將軍坐不住了。
他提出,不能讓李世安一個人拿下所有的功勞,難打的攻城戰已經結束,剩下的圍剿主力,由他們這些人吃掉。
畢竟,
他們有大量的騎兵,野戰遠勝於北伐軍才對,而且北伐軍群龍無首。
於是,由綿愉親自出馬,
展開了圍剿北伐軍的布置,
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李開芳等人隻是在靜海搶劫了一番就不要城池了,很明顯,靜海太小,放不下那麼多人。
而且李世安上次能炸開,
現在依舊能!他們這麼多人固守靜海不現實,隻會成為一個活靶子。
可事情怪就怪在,李開芳這些人也不南下逃竄,停留在靜海周邊搗亂。
這讓惠親王綿愉看到了機會。
他親自帶著巡捕五營與兩翼前鋒營,2萬多兵馬出來,
與勝保、僧貝勒等主力會合。
綿愉親率2萬主力駐守楊柳青,作為前敵指揮部,負責統籌全局。
勝保率2.5萬機動部隊駐紮在子牙河東岸,隨時準備增援或截擊。
僧格貝勒率2.5萬草原騎兵部署在獨流鎮以北,防範北伐軍北逃。
直隸提督桂齡率1.2萬綠營兵駐守靜海縣城及周邊,守護糧秣中轉站。
至此,形成了一個以楊柳青為中心,子牙河、獨流鎮為兩翼的包圍圈,企圖逐步壓縮北伐軍的活動空間。
不算團練,就有8.2萬。在綿愉看來,圍剿這一股殘餘北伐軍綽綽有餘。
可綿愉急功近利,
一開始就錯了。
北伐軍主力一直都在。
而且李開芳、吉文元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再占據大縣城。
潛入鄉村暗處。
綿愉自以為固若金湯的防禦,準備守株待兔時,李開芳率先派出吉文元。
吉文元隻帶著三千兵馬,就作勢要攻打靜海城,桂齡第一時間求援。
綿愉沒有第一時間派兵增援。
李開芳又派出死士,
故意在戰鬥中被俘,然後透露“李開芳主力明日將強攻靜海”的假象,
讓綿愉誤判“主戰場在靜海”
同時,
利用輿論傳播“北伐軍主帥戰死,內部矛盾激化,即將分裂”的謠言,
進一步迷惑清軍。
把李世安的勝利當成自己勝利的幾位清軍將領,幾乎都信以為真。
至少,主帥戰死,下麵的人鬨矛盾,即將分裂這一條,他們都相信。
綿愉就自作聰明的不動其他人。
把兩翼前鋒營偷偷派去增援靜海。
讓勝保與僧王爺見機行事。
卻不知,
一切都在李開芳等人眼皮子底下,潛伏楊柳青鄉村的李開芳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