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報仇心切的韋俊,
帶著數百艘小船趕赴金口一帶,計劃伏擊李世安時,遇到了變故。
他的想法不錯。
他的目的,不是直接摧毀金口大營,隻是為了刺殺李世安。仗著舢板船的速度和小巧方便,在金口要道埋伏。
正常情況下,
胡林翼的金口大營是很難發現他的,畢竟胡林翼的水師雖然不錯。
但是胡林翼的船隻數量太小。
隻能把守著長江要道。
沒有辦法封鎖全部江麵和小道。
韋俊錯算了兩點。
第一,他認為李世安一定會去金口上任,因為隻有金口最安全。
也是距離武昌最近,容易指揮。
而嘉魚縣,
隻有一個縣令和臨時招募的千餘人,他們在通山的人隨時可以吃掉。
之所以不打下嘉魚縣。
隻是因為他們一下子打的地盤太多了,兵力太過於分散了。
再打嘉魚作用不大。
再則,嘉魚縣遠離武昌,中間隔著金口,防禦難度太大。
至於擴軍。
糧草補給跟不上了。
太平軍天國的製度不一樣,聖庫製度下,不是將領打下就能就地擴軍的。
第一點錯誤,
讓韋俊根本就沒有了伏擊的機會,李世安沒有去金口上任,反而比他預計的更快,讓胡林翼等人去拜訪了。
第二點錯誤,
他們誰也沒有想到,李世安與曾某人這兩個毫不相乾的人有聯係。
不僅有聯係。
李世安還提前聯係了。
而且是在李世安公開出現在嘉魚縣之前,曾某人已經抵達了金口。
同時帶來了李續賓、鮑超。
也就是說,韋俊殺向金口的時候,正好遇到金口大營實力大增。
……
李世安這邊忽悠湘軍幫他奪回武昌的時候,秦日綱也收到了石翼王的來信。
秦日綱看到來信大驚,趕忙找來冬官正丞相劉官芳,“劉丞相,湘軍有異動,大約三千主力奔赴武昌而來!”
“韋國宗去了金口,陳檢點去了鄂北一帶,你看應該怎麼應對?”
按照太平天國的製度,實際上武昌的軍務,韋俊才是大帥。
因為韋俊不僅是國宗,還加了提督軍務銜,負責武昌及周邊軍事。
秦日綱雖然是燕王,但是因為高層的矛盾與忌憚,他的兵權並不大。
他相當於一個清軍文官。
起到統籌協調的作用。
隻是他也有直屬部隊而已。
尤其是,現在太平天國的軍事,幾乎全部被楊東王把持著。
從秦日綱帶兵回去包圍東王府不難看出,他在楊東王這裡不得寵。
韋俊這個主帥不在,秦日綱隻能找韋俊麾下的實權戰將劉官芳商議,劉官芳可以指揮剩下的韋俊麾下兵馬。
劉官芳聞言也是一驚,湘軍三千人雖然不多,但是足以影響戰局。
雖然湘軍大部分時間是打不過太平軍的,但那是湘軍人數太少了。
當年田家鎮一戰。
湘軍一萬,
對戰太平軍四萬,
最終是太平軍大敗,而當年田家鎮的太平軍總指揮正是秦日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