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明李世安的出身問題。
讓清文宗知道,李世安再有能力又怎麼樣?再有天大功勞又怎麼樣?
一個年紀輕輕,就已經封無可封的漢人,打壓他才是正確的做法。
承認對方的功勞,
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
此話一出,腦子一熱就要給李世安大肆放權的清文宗,瞬間冷靜下來。
即使是肅順,也隻能苦笑。
李世安的漢人身份,是一個致命的弱點,他這個靠山也是無能為力。
當然,這個無能為力,不是真的沒有辦法,隻是潛規則無法改變。
不僅如此,
就連一向欣賞李世安,但是保守固執的祁寯藻,因為清文宗要改變舊製,要大肆放權李世安,也改變了立場。
上前一步,
緩緩說道:“皇上,收複武昌乃眾人之功,非一人之力可成。諸位將領皆有貢獻,當論功行賞,不可偏廢。”
祁寯藻雖然沒有直接反對李世安當首功之臣,但此時發言,意思也是很明顯,不讚同,其實已經是反對了。
這讓剛剛有了激情,正準備支持李世安大乾一場,準備讓肅順進行軍事改革的清文宗,激情瞬間消失了大半。
沉默片刻,
清文宗微微皺眉,看向肅順:“肅愛卿,這件事你怎麼看?”
肅順看著清文宗的激情消散,也是有些急了,隻是他知道,自己最近與祁寯藻政見有些僵硬,不宜直接反對。
隻能針對穆蔭的話進行反駁,清了清嗓子,朗聲道:“皇上,太宗皇帝早就說過,“滿漢之人,均屬一體”,”
“太宗皇帝早就宣稱,滿洲、蒙古、漢人,不分新舊,視之如一,無論滿漢,皆為我大清子民,何分彼此?”
肅順也是聰明人,他知道防漢這個潛規則實行了兩百多年,不可能直接改變,他也不可能以個人看法反駁。
拉著清太宗皇帝下水,以太宗皇帝的話語為依據反駁,誰也無法指責。
事實也正如此,太宗皇帝的"古訓"都出來了,僧王爺這些人隻能閉嘴。
肅順見狀,知道自己又走對了,便繼續說道:“紹圃有大功於朝廷,若因他是漢人而不賞,這才是真正的不公。”
“且他年紀輕輕,便有此作為,正說明我大慶帝國人才輩出,當加以重用,以激勵更多的有誌之士。”
隨即又眼神不悅的看向穆蔭,冷聲說道:“這件事情,紹圃封爵之時,已有定論,穆大人現在又何必再提?”
“至於封無可封,大可不必擔憂,聖恩如天,皇上隨意一賞,便是臣子莫大的榮耀,既彰其功,更勵其心。”
“紹圃現在需要的,不是皇上再封賞什麼官職、爵位,而是認可與鼓勵!”
“哪怕隻是口頭上的鼓勵,這也是他努力的動力、方向,沒有皇上的認可,紹圃與新軍,隻怕做事就會畏手畏腳…。”
“皇上,從紹圃的折子不難看出,他現在做事已經畏手畏腳了!”
肅順表情嚴肅,“他這個新軍,已經沒有了先前桂軍的戰鬥力…。”
不等他人反駁,也不等清文宗發問,肅順掃視僧王爺、翁泰北等人,
提高聲音道:“皇上,湖廣新軍不如桂軍團練,這不是紹圃能力下降。”
“而是他心中有了太多的顧慮!”
“他年紀輕輕,本該是意氣風發之人,本該是帶著新軍奮勇殺敵之人。”
“現在卻做事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