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協,對外稱青字營!”
“這個協,一共三個標,兩個團長由我的兩個營長擔任…。你現在的親信,擴編成一個團,外加警衛營。”
第三協,李源兼任的7團團長,隻有五百支米尼槍,剩下的還是原來的湘軍裝備,隻是錢糧由布政司供應。
不足部分,由李世安補上。
剩下的兩個團的士兵,幾乎全部由俘虜的二線太平軍輔兵組成。
李世安隻安排了少量骨乾。
投降不甘的陳大山,出任參謀長。
俘虜他的排長,則連升六級,直接擔任了第三協的正四品營長。
8團和9團團長暫缺。
從這次圍剿江夏大營立功之人中選擇,不論是什麼身份,都有機會。
這讓對太平軍歸屬感並沒有多強的投降二線輔兵將領,瞬間士氣大振。
李世安也把繳獲的剩下五百支米尼槍,兩千火繩槍,修繕之後全部給了第三協,還給其中一個營裝備德萊賽步槍。
而這個營營長正是先前的排長。
李源接過名冊時,發現紙張還帶著墨香,加上名冊安排如此詳細。
他突然意識到,今夜這場談話,隻怕早在李世安的算計之中。
因為這個第三協,框架早已經完成,就等他主動上門投效了。
從墨香也能看出,這個第三協整編計劃,完成的時間很快。
畢竟他也是臨時決定過來的。
但是就是他決定過來路上這麼一點時間,李世安就把一切安排好了。
可見李世安的能力之強。
然而他卻不知道,真正強的是趙烈文,與一群真材實料的幕僚。
這是總參謀部的手筆。
李世安隻需要下達指令。
這就是現代化製度的優越碾壓。
當然,也不能說李世安什麼也沒做,他其實也是有著主要功勞的。
畢竟新軍的製度是他改編的。雖然他隻是拿著係統獎勵改編一下。
李世安看到李源的反應,自然也知道李源有所猜測,但他並不在意。
繼續說道:“青字營,繼續以湘軍團練這個"大家庭"存在,但名義上與畢金科那一個營一樣,隸屬於王總兵。”
這個王總兵,李源自然知道是王國才,畢竟湘軍與綠營早有交集。
另外,湘軍其實是一個籠統的稱呼。
前文說過,除了曾某人直屬湘軍外,還包括胡林翼、江忠源幾部分。
但是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部分,那就是劃歸綠營將領統屬的。
原本這些都將劃歸湘軍序列。
李世安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情況,
他雖然依舊學著胡林翼的做法,對綠營進行裁汰,保留精銳並融入“湘軍”體係,形成“以湘補綠”的格局。
但是這些“湘軍”,現在並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湘軍”了,而是名義上的湘軍,實際意義上的湖廣新軍了。
或者說,
這是湖廣新軍的二線部隊。
李世安重用王國才,把他推上鄖陽鎮總兵的位置,但卻不劃歸親信。
除了避免朝廷忌憚以外,還有就是王國才空有忠誠,卻明顯能力不足。
而且這個忠誠,明顯也隻是在李世安不造反的前提下,才保留的。
他自然不敢當親信了。
不過,王國才不能打,不代表手下人全部不能打,其中最能打的就是這個畢金科,也是彩雲省人,加入了湘軍。
之所以說也是,那是因為王國才,原來姓羅,就是彩雲省人。
因為李世安的出現,同樣是比較能打的鮑超霆軍,也劃歸王國才部。
現在加上李源的青字營,王國才的這一鎮綠營兵,瞬間過萬人了。
當然,
這一鎮綠營,現在隻剩下綠營的殼子了,原來的人替換差不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青字營雖然戰場整編沒多久,還少了兩個團長,隻是以七個營的方式存在,但是戰鬥一打響,戰鬥力暴漲。
原本垃圾戰鬥力的二線太平軍輔兵,在豐厚的軍餉,以及獎賞製度下。
都發揮了超常實力。
當然,這樣的戰鬥力,絕對少不了新軍主力大炮與步槍火力壓製。
同時,送上門來的八旗兵,魁玉一部,李世安也沒有放過。
直接安排在外圍遊走。
借助騎兵的機動性,用來對付太平軍的外圍據點,處理觀察哨與斥候兵。
李世安的新軍本身就實力強大,對上石翼王的主力,都能一挑三。
現在江夏大營本身主力隻剩下一萬來人,加上陸續逃回的也就四萬。
第三協組建完成之後,馬上就有五千多人,加上魁玉八旗兵。
這又相當於增加了七千人。
僅僅兩天時間,
打的石翼王不得不一次次收縮兵力。甚至因為這突然加入的七千人,這四萬人直接陷入了全軍覆沒的危險。
好在關鍵時刻,打下金口的賴裕新,得知情況後,僅派出千餘人運糧。
親率萬餘人過來解圍。
石翼王眼看大勢已去,
在得知賴裕新已經獲得了大量補給之後,第一時間下令突圍。
在選擇突圍方向時,一開始大家還意見不統一,但是在收到一封密信後,石翼王立馬下令道:“全軍往南突圍!”
“去鹹寧府!”
賴裕新與黃玉昆等人不解時,石翼王高興的把信遞過去,“這次那個王老六立下大功了,他打下了鹹寧城!”
黃玉昆半信半疑的接過密信,緊接著也是高興的蹦噠起來。
原來就在他們兵敗,撤至江夏大營之時,王老六帶著24軍抵達鹹寧。
喜歡穿越1850之晚清亂臣賊子請大家收藏:()穿越1850之晚清亂臣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