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為什麼怕?”李世安自信的笑道:“我說了,那隻是為了你們好!”
“至於你們是否會反悔,這個不重要,這本來就隻是君子協議!”
“我隻是看中你和石翼王…。”
“看中你們這兩個君子,這才想著與你們達成和平協議,要是你們反悔殺過來,無妨,隻當我看走了眼。”
“我能打敗你們一次,就能打敗你們無數次,我剛上任就能收複武昌,半年就能大破你們十萬大軍圍困…。”
“你覺得,你們還有機會?”
李世安眼看黃玉昆不服氣,又說道:“說句大實話,隻要你們太平天國不傾巢而出,來多少都是白搭!”
“還有,我不需要你答應什麼,因為你什麼也答應不了,保證不了!”
“我隻需要你傳達一下我的態度給東王,以他的統帥才能,定會明白!”
黃玉昆被李世安自信的氣勢給震懾住了,最終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隨即兩人開始商討交換人質的細節,雙方達成共識,談判期間停戰。
黃玉昆需要回去商議。
李世安則是讓幕僚給自己寫一份請旨的奏折,他不能做好事不留名。
奏折六百裡加急送達京城。
清文宗在收到奏折的時候,對李世安守住了武昌高興之餘,也對官文等人心生不滿,本能的就要下令拋棄他們。
畢竟,在此之前,他差點就輕信了官文和西陵阿,認為李世安兵敗,武昌城已經丟失,差點下旨捉拿李世安。
氣急之下的他,全然忘記了,武昌本身就是李世安不久之前收複的。
好在李世安實力反轉。
還是連續兩次反轉。
李世安先是僅憑新組建的新軍,就成功的守住了武昌城。然後又取得江夏大捷,把石翼王等數萬大軍打的南逃。
與李世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官文等人,這些人不久前還在吹牛,準備以地方財政效仿兩江組建金口、沌口大營。
結果下一秒就是金口大敗。
大敗就算了,還把責任推給李世安。
當然,
推卸責任也沒什麼,這在大清帝國很常見,關鍵是他們太想當然了。
都不經過核實,就貿然搞出大烏龍。
現在更是誇張,
他們口中的罪魁禍首不僅沒有兵敗,還是大勝,他們自己卻兵敗被俘,現在更是等著他們參奏的人去解救。
這讓一向感性的清文宗,當場就要下令李世安放棄官文這些廢物。
然後不惜代價滅了石翼王等人。
隻是他還沒來得及率性而為,就被新任軍機領班大臣文慶提醒道:
“這個楊霈本就是戴罪之身,死了也就死了,可是官文等人乃是我滿蒙貴族…,不救的話,滿蒙貴族那邊隻怕…。”
文慶的話讓清文宗冷靜不少。
一旁李世安的後台肅順,也心不甘情不願的附和道:“文中堂所言極是!”
“官文不救確實不行!”
“首先,他是八旗貴族,不救他,會引起旗人不滿,其次,他現在還是欽差大臣,代表的是朝廷和皇帝您…。”
“他如果死在長毛手中,咱們的顏麵何存?”最後又補充道:“最後就是為了惠普這個大功臣,咱們也得救!”
“什麼意思?”清文宗疑惑不解。“不救這些廢物,李愛卿還有錯嗎?”
肅順便解釋道:“官文是欽差大臣,節製整個湖廣的軍務,李世安可是有義務服從他這個大帥的指揮、調配的…。”
“現在主帥被俘,他如果袖手旁觀,朝堂上的清流就會群起而攻之!到時候,他將將會背負的惡名!”
緊接著杜韓也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