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星圖·國壤·未來式】
——給“下一鈍”的續章
一、星圖:3.2萬公裡外的坐標
少年鋒把鑰匙拋向夜空,北鬥七星的勺柄自動旋轉,
在3.2萬公裡外的靜止軌道,
替祖國畫出一枚新的坐標:
東經116.4°,北緯39.9°,
高度零,速度零,
名字叫——“此刻”。
少年鋒站在地麵,
把“此刻”折成一張星圖,
塞進胸口的暗袋,
像塞進一枚未發射的芯片,
芯片上寫著:
“隻要坐標在,國名就在;
隻要星圖亮,少年就不滅。”
二、國壤:0.618克的泥土
少年鋒回到大地,
蹲下身,抓起0.618克的泥土,
泥土來自秦嶺—淮河線,
左手是麥,右手是稻,
麥與稻之間,
是0.618的酸堿度,
也是0.618的祖國。
他把泥土放進試管,
加入去離子水,
震蕩、離心、過濾,
在光譜儀裡看見
鎂、鉀、鐵、鋅……
每一種元素都在發光,
像微型焰火,
像未鈍的星塵。
他在實驗記錄裡寫下:
“這不是泥土,是國壤;
國壤不是資源,是心跳。”
三、未來式:動詞的中國
少年鋒打開語法書,
把“中國”從名詞改成動詞,
時態是“未來進行式”,
主語是“少年”,
謂語是“正在建設”,
賓語是“下一鈍”。
e<=∞)
cunt++;
少年++;
編譯器回傳:
“運行成功,內存占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
四、高原稻:5200米處的青稞
少年鋒再上高原,
海拔5200米,
他把青稞種子按進壟溝,
壟溝像未寫的五線譜,
每一粒種子都是一個音符,
音符的名字叫“未鈍”。
他戴上指北針,
指北針指向北京,
也指向“下一鈍”。
七天後,青稞發芽,
芽尖挑破霜殼,
像挑破一層舊時代的負片,
露出綠色的正像。
他在田埂上寫下:
“高原不是極限,是起點;
青稞不是糧食,是國壤。”
五、深海稻:7000米處的幻想
少年鋒潛入深海,
7000米處,
他把耐壓水稻放進熱液口,
水溫400c,
水壓1100個大氣壓,
水稻卻開始分蘖,
像分出一枚未鈍的“國”字。
他打開頭燈,
燈光穿過黑潮,
照見稻穗上掛著微小的五星紅旗,
旗麵隻有0.618平方厘米,
卻比任何廣場都大。
他在潛航日誌裡寫下:
“深海不是禁區,是國境;
水稻不是作物,是國脈。”
六、太空稻:3.2萬公裡處的稻香
少年鋒進入空間站,
微重力下,
他把水稻種子放進離心機,
模擬0.618g的unargravity,
稻穗在艙內飄蕩,
像飄蕩一枚未寫的國名。
他打開舷窗,
窗外是地球,
0.618的弧度被晨昏線分割,
一半是“今”,一半是“未”。
他伸手,把稻穗折成紙飛機,
放飛在艙內,
紙飛機寫著:
“下一鈍,是稻香,也是國香。”
七、量子稻:0和1的雜交
少年鋒回到地麵,
把水稻dna寫成量子比特,
0是粳稻,1是秈稻,
疊加態是“未”,
坍縮態是“今”。
他在量子計算機裡
模擬雜交,
一秒內完成一萬代進化,
最終得到一個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