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諾亞的世界_萌寵特攻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萌寵特攻 > 第142章 諾亞的世界

第142章 諾亞的世界(1 / 2)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你有無限的可能。隻要你相信自己,你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跡。

諾亞反複瀏覽著vog6評論區裡潮水般湧來的熱烈反饋,指尖因激動而微微顫抖。他創作的“海德堡哲學聖地與中國《易經》的思維碰撞”係列節目,竟然在短短一周內獲得了五十萬播放量,登上了平台知識區熱門榜單。

這位俊朗的德國青年,從未想過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能結出如此碩果。他起身走到鏡前,望著自己深邃的藍眼睛和淡金色的頭發,思緒飄向了遠方——那是他與中國文化結緣的起點,也是他靈感的源泉。

靈感之源:跨越文化的靈魂交融

諾亞與守白的緣分始於三年前。當時23歲的諾亞第一次來中國尋找中國武術的源頭,他們一見鐘情。後來,他一次大學裡的中國武術表演上,諾亞表演了他苦練多年的太極拳視頻放在網絡上,剛柔並濟的動作吸引了很多易經粉絲們的注意。表演結束後,很多中國易經的粉絲們主動上前用流利的德語與他交流,指出他動作中幾近完美的哲學意蘊。

“你的拳法裡有《易經》的陰陽變化之理,”守白眼中閃著光,“真沒想到一個德國人能把中國哲學理解得這麼透徹。”

正是這句話打開了他們之間話匣子。隨後的日子裡,他們從康德談到孔子,從黑格爾聊到老子。易經粉絲們向諾亞介紹了《易經》中“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的宇宙觀,而諾亞則向大家解析了德國哲學中關於自我與世界的辯證關係。

那些深夜視頻通話中,守白向他描述家鄉廣州的騎樓與茶樓,分花拂柳間總不忘提及《易經》智慧如何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人際交往。作為回報,諾亞也開始思考如何向守白展示一個更深層的、充滿哲學思考的德國。

“人與人之間靈魂的交融,原來可以如此美妙地跨越文化界限。”諾亞在日記中寫道。

vog6的靈感正是誕生於這樣的背景下——當他在海德堡的哲學家小徑上漫步,看著內卡河在夕陽下泛著金光,他忽然頓悟:歌德、黑格爾曾在這裡思考宇宙與人生,而數千年前的中國智者也在通過《易經》探索著類似的命題。為什麼不能將這兩者放在一起,進行一場思維的碰撞呢?

《易經》中的愛情哲學:感應與恒久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守白所代表的文化傳統,諾亞開始係統研究《易經》中的愛情與關係哲學。他發現,《易經》下經以鹹卦和恒卦開端,並非偶然。鹹卦代表感應、感情,卦象為上兌下艮,即山上有澤,象征著少男少女之間的自然吸引。恒卦則代表恒常持久,卦象為上震下巽,即雷風相與,象征著長男長女建立的穩定關係。

諾亞在筆記中寫道:“《易經》通過鹹、恒兩卦,描繪了從男女相感到夫婦相守的完整過程,這正是中國古人對愛情與婚姻的理解——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短暫到永恒的漸進過程。”

他特彆被“鹹卦”的智慧所吸引。鹹卦卦辭曰:“亨,利貞,取女吉。”意思是“通達,適宜正固,娶妻吉祥”。鹹卦的象辭更進一步解釋:“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這表明感情需要相互感應,兩情相悅,同時又要保持貞正,才能亨通吉祥。

諾亞意識到,鹹卦強調的“感應”並非單方麵的追求,而是雙向的互動與回應,就像他在《詩經》中讀到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樣自然。這種感應需要真誠和尊重,需要放下自我以接納對方——正如孔子在《象傳》中對鹹卦的解釋:“君子以虛受人”。

在研究中,諾亞還發現了《易經》中“陰陽和諧”的觀點對愛情關係的重要性。陰陽不是對立,而是互補。在愛情中,雙方性格、能力、思維方式上的差異不是問題,反而是相互補充、共同成長的基礎。正如家人卦所言:“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但這並非固定不變的角色分工,而是強調雙方應根據各自特質找到在關係中的適當位置,達成動態平衡。

諾亞思考著自己與守白的關係:他作為德國人的理性與守白作為中國人的感性;他對係統哲學的偏好與守白對意象思維的擅長——這些差異不再是障礙,而成了豐富彼此的源泉。

西方哲學視野中的愛情

作為在德國哲學傳統中成長的學者,諾亞自然不會忽視西方哲學對愛情的思考。他從柏拉圖《會飲篇》中的愛欲哲學開始追溯,發現西方哲人對愛情的理解同樣深邃而多元。

柏拉圖認為,愛是對美的本體的追求,是從對個體肉體的愛升華為對精神、知識和真理的愛。這種“柏拉圖式愛情”觀念深深影響了西方文化。諾亞在整理資料時發現,唐君毅——一位中國現代哲學家,早已成功融合了儒家仁愛思想和柏拉圖愛欲哲學,建構了自己獨特的愛情哲學體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諾亞被唐君毅的觀點深深吸引:“愛情的必然性根源於宇宙靈魂的存在,而愛情的目的在於擴大人的內在精神自我,要在男女之愛以外擴展出其他的愛。”這與諾亞和守白的關係何其相似——他們的愛情不僅沒有削弱各自的獨立性,反而擴大了他們的精神世界,讓他們更包容地看待文化和哲學差異。

諾亞還研究了現代存在主義哲學家對愛情的思考。沙特和波娃那著名的愛情契約關係,雖然備受爭議,卻體現了一種對自由與責任的探索。波娃自己在日記中透露:“沙特與我決定保持我們的關係,但同時保留各自與其他人的關係可能性……這需要極大的相互信任和透明。”

這種關係模式雖不符合傳統,卻引發了諾亞對愛情中自由與承諾的思考。他意識到,真正的愛情不是相互束縛,而是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共同成長。

德國哲學家舍勒在其著作《愛的秩序》中提出,愛是世界各部分之間“結合的永恒的節點”,是一種宇宙力量。印度聖雄甘地也認為:“在所有有生命的生物中也必然存在這種凝聚力;有生命的眾生之間的凝聚力的名字便是愛。”

諾亞在整理這些思想時,逐漸看清了東西方愛情哲學的彙通之處:無論是《易經》的“感應”思想,還是舍勒的“愛的秩序”,都指向了愛作為一種連接萬物、促進生長的宇宙力量。

愛的能量:創造與生生不息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諾亞被《易經》和道家思想中的“生生”理念所震撼。他在《愛的能量:愛情哲學50講》中讀到:“中國儒道思想的核心精神是‘生生不息’。愛是生生不息之道在人間的體現。”

《周易·係辭上》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行是創生。孔穎達對此的解釋是:“言天地之盛德,常生萬物而不有生,是其大德也。”天地創生萬物,而不占有萬物,這才是大德、大愛。


最新小说: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 無敵下山,先斬白月光 仙帝回歸遊都市 醫道狂徒:校花的貼身神醫 重生誰還戀愛腦 震驚!我簽到領修為吊打苦修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