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午後,陽光透過老式茶館的木格窗,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陸奶奶提著她的二胡盒,緩步走進這家他們固定聚會的茶館。包廂裡,九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早已圍坐一桌,茶香嫋嫋中,傳來他們熱烈的討論聲。
"要我說啊,現在這些貪官,就該像《人民的名義》裡演的那樣,一查到底!"83歲的王爺爺拍著桌子,聲音洪亮。他曾經是兵團的技術骨乾,如今退休後成了社區義務調解員。
陸奶奶笑著坐下,把二胡小心地靠在牆邊:"老王,你這脾氣,跟年輕時在新疆開荒那會兒一模一樣。"
李奶奶給陸奶奶斟上一杯普洱茶:"正好說到最近重播的《人民的名義》,老張說他看了三遍,每次都有新感觸。"
退休前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張爺爺推了推老花鏡:"這部劇最打動我的,是侯亮平那樣的年輕乾部。有朝氣、有原則,就像我們當年去新疆時一樣,心裡裝著的全是理想。"
"可是現實裡,有幾個侯亮平?"曾經在法院工作的趙奶奶歎了口氣,"我孫女說,現在年輕人考公,好多都是圖個穩定。"
這話引起了熱烈討論。曾經是建築工人的劉爺爺激動地說:"我們那會兒去新疆,睡地窩子、啃乾饢,誰想過圖舒服?現在有些乾部,坐在辦公室裡就怕吹著空調生病!"
陸奶奶輕輕按住劉爺爺的手:"老劉,彆激動。記得咱們在兵團時,老團長常說,發現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光生氣沒用。"
她轉向眾人:"我倒是覺得,祁同偉這個角色很值得深思。他出身寒門,本來是個好苗子,怎麼就一步步墮落了?"
"這就是教育的缺失啊!"退休教師周奶奶接話,"所以我堅持在社區辦書法班,就是要讓孩子們從小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話題漸漸轉到當下的社會現象。曾經是醫生的錢爺爺說:"上次我去醫院,看見有個年輕人因為排隊時間長就要打護士。我這暴脾氣,當場就上去教訓了他一頓。"
大家笑了起來,王爺爺指著錢爺爺說:"你呀,還是當年那個在新疆為了牧民跟領導拍桌子的錢大夫!"
笑聲過後,陸奶奶若有所思:"其實,《人民的名義》裡,我最佩服的是陳岩石老檢察長。退休了還堅持為人民發聲,這才是我們這代人該有的樣子。"
"說得對!"張爺爺激動地說,"我最近在整理咱們援疆時期的老照片,準備在社區辦個展覽。要讓年輕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艱苦奮鬥。"
茶過三巡,陸奶奶拿出二胡:"來,我最近學了首新曲子,《清風頌》,專門歌頌清廉乾部的。"
悠揚的琴聲在茶館裡回蕩,老人們安靜地聽著。曲終時,周奶奶擦著眼角:"這曲子讓我想起在新疆時,咱們晚上圍著篝火唱歌的日子。"
"是啊,"陸奶奶放下二胡,"那時雖然苦,但心裡亮堂。現在生活好了,反而更要守住心裡的那份清明。"
夕陽西下,老人們互相攙扶著走出茶館。臨彆時,他們約定下個月一起去社區做義工,給孩子們講講援疆故事。
陸奶奶提著二胡,漫步在回家的路上。她想起劇中沙瑞金書記說過的話:"我們黨的乾部,要永遠和人民群眾坐在同一條板凳上。"
這句話,讓她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新疆和牧民們圍坐在氈房裡的那些夜晚。時代在變,但有些東西,永遠都不能變。
茶香散去,但那份深植於心的正義與擔當,依然在這些白發老人心中熠熠生輝。他們或許已經步履蹣跚,卻依然在用自己的人生閱曆,守護著這個時代的良知。
喜歡萌寵特攻請大家收藏:()萌寵特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