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結束後,童欣回到自己位於城市東隅的公寓。窗外夜色迷離,霓虹閃爍,她卻毫無睡意。周一軍和莉莉描述的“鑽石自由計劃”像一顆投入心湖的石子,漾開一圈圈混雜著興奮與疑慮的漣漪。她褪去略顯拘束的衣物,換上舒適的居家服,身體陷進柔軟的沙發裡,指尖無意識地劃過手機屏幕。
莉莉的謹慎與熊哥的野心,周深的技術分析與自己關於品牌調性的擔憂,這些聲音在她腦海裡交織、碰撞。這個計劃聽起來很美,像一首為底層青年譜寫的勵誌詩,但現實的旋律往往充滿雜音。她需要一個跳出這個圈子的、有同樣敏銳洞察力的人來探討。於是,她想到了守白——她高中時代的好友,如今是一位在網絡上小有名氣的作家,更重要的是,她也是培育鑽石的早期接納者。
“守白,睡了嗎?有個事兒想跟你聊聊,關於鑽石的。”童欣在微信上敲下這行字,附加了一個俏皮的“閃光”表情。
守白的回複很快,帶著作家特有的敏銳和調侃:“鑽石?童大小姐,你這是要訂婚了,還是改行當珠寶掮客了?我的稿費可買不起大克拉。”
童欣發去一段語音,將今晚聽到的“培育鑽石體驗官計劃”和“碎片化集鑽”的模式,儘可能詳細地複述給守白。她特彆強調了莉莉的底線——合法合規,絕不觸碰傳銷紅線,以及熊哥那帶著草莽氣息的“萬人合夥人”夢想。“你覺得,這事兒靠譜嗎?聽起來像是給阿龍、小芬他們這樣的人,畫了一張很大很圓的餅。”
守白沒有立刻回複。對話框上方反複顯示著“對方正在輸入…”,似乎在斟酌語句。幾分鐘後,一大段文字跳了出來。
“欣欣,你這個話題,可算撞到我槍口上了。”守白的文字帶著她小說裡常見的冷靜分析感,“我最近一篇都市小說的女主角,就是個在珠寶店打工,自己悄悄攢培育鑽石的女孩。為了寫這個角色,我查了不少資料,也自己買過幾顆小分數的收藏。首先,我得說,這個‘積攢’的概念,非常精準地抓住了當下一種普遍情緒。”
“你看我寫網文,讀者追更、打賞、集月票,本質上也是一種精神層麵的‘積攢’和參與感。如果把這種模式平移到實物上,尤其是鑽石這種自帶情感價值和象征意義的東西,潛力是巨大的。它不再是冰冷的購買,而是一種‘養成’,看著屬於自己的那顆小石頭一點點‘長大’或者說,攢夠克拉數),這個過程本身就有治愈和激勵的效果。”
“但是!”守白話鋒一轉,“難點也多得像星河裡的沙子。第一,信任。培育鑽石市場本身還在教育階段,魚龍混雜。據一些行業報告顯示,市麵上相同參數的產品價格差距能高達3倍以上。讓一個月收入可能隻有四五千塊的外賣員或美容院小妹,相信你、並且願意把他們省吃儉用的錢投入進來,需要極強的信任背書。莉莉公司的品牌是一個,但更關鍵的,是那些‘體驗官’本身的信譽。他們必須是活生生的、值得信賴的人,而不是冰冷的銷售機器。”
“第二,內容。一萬個人發一模一樣的朋友圈,那是信息轟炸,是騷擾。必須鼓勵差異化、真實的內容。比如阿龍,他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內容——病房裡的鑽石,象征的是絕境中的希望。比如小芬,她的動力是為愛情攢一枚共同的戒指。這些真實的情感故事,比任何華麗辭藻都有力量。粉絲經濟的核心是情感認同,是‘護短’,哪怕產品有瑕疵,因為認同你這個人,他們也願意支持。這一點,和網絡文學裡的‘鐵粉’‘盟主’現象非常像。”
“第三,地推。你提到要‘緩慢一點地推’,我覺得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守白繼續分析,“熊哥想的那種疾風暴雨式的萬人擴張,很容易失控。真正有效的地推,不是去發傳單,而是去‘播種’。選擇一個像大學城或某個大型社區這樣的點,紮下去,找到那麼一兩個像阿龍這樣有故事性、有感染力的‘種子體驗官’,精心培育他們,幫助他們成功。讓周圍的人親眼看到,這個模式真的能帶來改變,哪怕是微小的。這種示範效應,比一千句口號都管用。就像我寫書,也是從一個小的讀者群慢慢積累起來的。”
童欣看著守白的分析,頻頻點頭。這些觀點與周深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但守白從創作者和親曆者角度出發,說得更為透徹。她追問:“那從你個人的體驗看,培育鑽石本身,能支撐起這種‘情感價值’嗎?會不會讓人覺得廉價?”
“這取決於你怎麼定義‘廉價’。”守白回答,“如果‘廉價’指的是價格,那麼培育鑽石確實讓擁有鑽石的門檻變低了。但如果‘廉價’指的是價值和意義,那完全取決於賦予它意義的人。我買的那顆30分培育鑽石,對我來說,意義是獎勵自己完成了第一本長篇合約。它見證了我的熬夜和靈感枯竭,它的價值對我來說,比櫥窗裡一顆陌生的天然鑽石大得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且,”她補充道,“現在的培育鑽石品牌,比如紀派,已經在玩‘情感定製’了,可以把有紀念意義的元素作為碳源融入鑽石培育。這就在科技感之上,又疊加了獨一無二的情感烙印。關鍵就在於,你們的‘體驗官’和平台,如何去引導和講述這些故事,如何把‘鑽石自由’定義為一種更聰明、更注重自我價值實現的新消費觀念,而不是‘買不起天然鑽石的退而求其次’。”
“所以,你覺得如果采取一種緩慢的、深耕社群的地推模式,先建立幾個成功的樣板,再逐步擴散,是可行的?”童欣總結性地問道。
“可行性很大,但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精細化的運營。”守白肯定地說,“這不像賣快消品,這是在做一種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滲透。你們可能需要開發一個小程序,可視化每個人的‘攢鑽進度’,設置積分和社區互動,增加黏性。可以定期舉辦線下的‘鑽石沙龍’,不硬性推銷,就分享美學、設計,甚至邀請像阿龍、小芬這樣的人分享他們的故事和夢想,打造有溫度的社群文化。”
“另外,”守白最後提醒道,“一定要警惕那種為了衝銷量而出現的虛假宣傳或風格跑偏。品牌的調性把控權必須牢牢抓在莉莉他們手裡。每一個體驗官,都應該是品牌精神的傳遞者。初期寧願篩選十個真正認同理念、有內容創作能力的‘種子’,也不要一千個隻會刷屏的推銷員。”
和守白的深入交流,讓童欣心中的迷霧散去了不少。那個龐大的、略顯空洞的“萬人計劃”,開始在她腦海中沉澱為一個更為具體、也更接地氣的藍圖——以大學城和個彆有代表性的城中村為試點,招募少量像阿龍、小芬這樣有真實故事、有感染力的“種子體驗官”;依托“一力輕選”的平台,開發簡易的攢鑽係統和內容分享平台;通過精細化的內容運營和線下社群活動,逐步滲透,像培育一顆鑽石一樣,耐心地培育這個市場,讓“攢鑽”成為一種帶有情感寄托的消費習慣,而不僅僅是賺錢的手段。
她走到窗邊,看著樓下依舊川流不息的車燈,像一條流動的星河。每一盞燈背後,可能都有一個為生活奔波的身影,或許就像阿龍,或許就像小芬。熊哥那個“讓鑽石不再是富人專利”的夢想,固然美妙得有些天真,但如果能以一種更穩健、更溫暖的方式去實現,哪怕隻是照亮一小部分人前行的路,也是一件值得嘗試的事情。
這條路,注定是緩慢的,需要像地推一樣,一步一個腳印。但或許,正是這種“緩慢”,才能讓理想,更紮實地照進現實。
本章完)
喜歡萌寵特攻請大家收藏:()萌寵特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