晗晗音樂自習室:哥大音樂係的晗晗邀請央美的守白和她的閨蜜團驚鴻、青提子、玻璃骨)來一場音樂與美術的跨界閒談,一起助力今年升學的粉絲們…
晗晗調試好麥克風,指尖輕撥吉他弦彈出一段前奏,直播間彈幕瞬間刷屏。她笑著揮手:“歡迎來到‘音樂自習室’!今天特彆熱鬨,有請央美的守白和她的閨蜜團——驚鴻、青提子、玻璃骨!”鏡頭轉向四位女生,守白抱著速寫本點頭問好,驚鴻舉起調色盤比了個手勢,引發彈幕輕笑。
“咱們先聊大家最好奇的——學音樂和學美術,到底是親兄弟還是陌生人?”晗晗拋出話題。
守白率先開口:“本質上都是藝術,但表現載體天差地彆。美術是空間裡的視覺藝術,靠點線、色彩、構圖說話,比如我畫速寫時,線條的粗細轉折就是我的‘語言’;而音樂是時間裡的聽覺藝術,旋律、節奏、音色才是核心,晗晗唱的每段旋律都是聽覺上的‘線條’。”她翻開速寫本,上麵用不同筆觸畫著波浪線,“你看這組線條像不像舒緩的夜曲?這組短促的就像打擊樂,這就是藝術語言的互通性。”
晗晗接過話頭:“太對了!我們常說大調‘明亮’、小調‘暗淡’,其實是借用了美術的視覺描述;你們畫高光、低光,不也參考了聲音的高低特質嗎?德彪西的《大海》用銅管樂器表現日出的紅色,就是聽覺和視覺的通感魔法。”
青提子補充道:“但創作感受完全不同。我畫油畫是‘靜態創作’,可以反複修改色塊,直到畫麵平衡;可音樂是‘動態流動’的,演奏時錯一個音符就無法回頭,就像守白說的,美術是再現性形象,畫得像不像有直觀標準,音樂是表現性形象,情緒傳達到位才最重要。”
驚鴻拿出手機展示印象派畫作:“不過核心是相通的。梵高《星夜》的旋轉筆觸和晗晗唱抒情歌時的氣息起伏,都在傳遞情感;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節奏對比,和達芬奇《蒙娜麗莎》的構圖平衡,都遵循著和諧的審美規律。康定斯基甚至直接把黃色比作小號,藍色比作大提琴,說色彩本身就有音樂的精神力量。”
聊到就業,玻璃骨推了推眼鏡:“美術方向其實很寬。視覺傳達設計能做品牌ogo、包裝,環境設計負責室內外空間,數字媒體藝術現在超火,遊戲建模、影視後期都缺人。我學姐就在做自由插畫師,接繪本和廣告單,時間特彆靈活。”
“音樂圈也一樣多元!”晗晗掰著手指細數,“除了傳統的表演、作曲,錄音藝術能做影視配樂,音樂教育可以去機構或學校,現在短視頻平台還需要大量音樂編輯、音效設計。我認識的學長開了音樂工作室,專門幫博主做定製,訂單排到下個月了。”
守白補充:“不管哪個領域,跨界都越來越吃香。懂音樂的美術生做動畫分鏡時,對節奏的把握更精準;會美術的音樂人生成專輯封麵、v分鏡時,審美門檻直接拉滿。像博物館策展、藝術機構公關這些崗位,反而更偏愛複合型藝術人才。”
彈幕有人問“升學怎麼準備”,驚鴻接過話題:“美術生的作品集是關鍵,要體現風格連貫性,比如我主攻插畫,就把不同主題的係列作品整理成集,還要參加央美附中畫展這類實踐活動。文化課彆落下,現在名校都看綜合素養。”
“音樂生的核心是專業能力展示!”晗晗強調,“器樂或聲樂的演奏視頻要高清,最好有音樂節、比賽的經曆背書。如果想申綜合類大學,除了藝考,還要提前準備樂理筆試,像哥大音樂係會加試音樂史論述題,得兼顧專業和學術。”
青提子笑著總結:“不管學音樂還是美術,先搞清楚自己是愛表演創作,還是愛設計研究。但有一點不會錯——打好基礎,多接觸不同領域,畢竟藝術的本質都是表達,途徑從來不止一條。”
晗晗彈起《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守白在速寫本上快速勾勒,鏡頭掃過畫麵:線條如旋律起伏,色塊隨節奏明暗。彈幕刷起“原來藝術真的是相通的”,這場跨界閒談在樂聲與畫影中落下帷幕。
《樂畫混雙記》
五線譜總嫌調色盤太吵
說油彩沾了它的豆芽菜
畫筆卻偷扒拉琴鍵當跳板i
音符們擠在畫布上耍賴
把藍色顏料當低音號吹
畫筆氣鼓鼓蘸著旋律畫
畫出的高音譜號掛著油彩渣
美術生說音符沒棱沒角
不像線條能折成小紙船
音樂生笑色塊不懂流動
不如旋律能繞著耳朵轉
最後調色盤和譜架拉手
讓達芬奇的光影唱小調
讓肖邦的夜曲塗成星空
——藝術這倆活寶
吵著吵著就混出了彩虹
喜歡萌寵特攻請大家收藏:()萌寵特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