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師和悅洋離開後,工作室裡恢複了往常的寧靜,隻有空調係統發出低沉的嗡鳴。孫潔孫姐的大名)卻沒有立刻回到她的設計台前。她獨自坐在會客區,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那張冰冷厚重的原木茶桌邊緣,周老師的話語和那張密不透風的路徑圖,依舊在她腦海裡盤旋不去。
“最好的情況…最壞的情況…”
這兩個極端像鐘擺一樣,在她心中來回晃動,帶來一陣陣難以言喻的焦灼。她需要一點什麼來定定神。起身走到角落的咖啡機旁,給自己重新研磨了一份豆子,隨著機器發出沉悶的轟鳴和馥鬱的香氣,她紛亂的思緒仿佛也隨著這熟悉的過程,稍稍沉澱下來。
端著那杯滾燙、醇厚的黑咖啡回到座位,氤氳的熱氣模糊了她的視線。她輕輕吹了口氣,白色的水霧散開,目光沒有焦點地落在窗外明晃晃的街景上,思緒卻不由自主地飄回了十二年前。
那是她人生中最漫長也最幸福的一天。產房的燈光白得刺眼,汗水浸濕了她的頭發,當那聲嘹亮而稚嫩的啼哭終於響起時,所有的疼痛和疲憊仿佛瞬間被抽空。護士抱著那個被包裹在柔軟繈褓裡的小小嬰兒,湊到她眼前。小家夥剛出生,卻不像彆的孩子那樣紅彤彤、皺巴巴,反而白白淨淨,眉眼清晰,安靜地眨巴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接生的那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一邊做著後續處理,一邊忍不住感歎:“我接生過這麼多孩子,你們家悅洋,是我見過生下來最漂亮、最乾淨的一個。”
那一刻,孫潔的心柔軟得像要化開,所有的期許都凝聚成最簡單的願望——願她一生平安喜樂。
孩子出生後,生活的重心徹底傾斜。丈夫是南大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高材生,畢業後順理成章進入一家業界知名的大廠,從事芯片研發相關工作。他的世界裡充滿了代碼、電路板和永無止境的項目節點。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飯,深更半夜對著電腦屏幕沉思更是常態。家裡的事情,尤其是陪伴、教育女兒的重擔,幾乎完全落在了孫潔和孩子的外婆身上。
想起母親,孫潔心裡滿是感激與一絲心疼。老太太自從悅洋出生,就幾乎住在了他們家,沒日沒夜地幫著帶。喂奶、換尿布、哄睡……外婆用她那並不寬闊卻無比溫暖的懷抱,給了悅洋最初的安全感。也是在外婆咿咿呀呀的童謠和不知疲倦的陪伴下,小悅洋一天天長大。
或許是因為深知父親角色的暫時缺位,或許是因為自己從事創意工作,對培養孩子的感知力有種本能的重視,孫潔在悅洋的教育啟蒙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清晰的規劃。
她很早就開始給女兒進行雙語浸潤。不是那種刻板的、任務式的教學,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家裡會交替放著舒緩的中文兒歌和旋律優美的英文童謠;玩具裡有色彩鮮豔的中文識字卡,也有印著蘋果、香蕉、小汽車等圖案的英文卡片;睡前故事,有時是外婆講的《小馬過河》,有時是孫潔用帶著一點點口音但力求標準的語調念的《goodnightoon》。她相信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多一種語言,就多一扇看世界的窗戶。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悅洋的語言天賦似乎被很好地激發了出來。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她已經能毫無障礙地在中英文之間切換,並且開始不滿足於簡單的圖畫書,抱著《agictreehouse》這類初章書的原版音頻,能安安靜靜地聽上好久,聽到有趣的地方,自己咯咯笑出聲。那種沉浸在故事裡的專注神情,孫潔至今記憶猶新。
也是在那個年齡段,孫潔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不是強行灌輸算術,而是通過積木遊戲、邏輯狗、還有那些設計巧妙的思維訓練繪本,引導她去觀察、比較、推理。悅洋對此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那些在彆的孩子看來可能有些枯燥的圖形規律、數字遊戲,她總能很快找到關鍵,樂在其中。
進入小學後,悅洋在學業上的優勢開始顯現。英語得益於早期的沉浸,聽說讀寫全麵領先,七歲時參加劍橋少兒英語考試,輕鬆滿分通關。語文,尤其是作文,也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朗讀,這背後,孫潔知道,離不開那些年大量原版英文故事和優質中文讀物打下的底子——無論是詞彙、語感,還是對敘事結構的潛意識理解,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數學,則真正開始綻放光彩。二年級開始,孫潔為她找了一位專業的奧數教練,進行係統性的學習。小姑娘仿佛魚兒入了水,在數字、圖形和邏輯的世界裡徜徉自如。三、四年級開始參加各類數學競賽,初出茅廬,拿回來的多是三等獎的證書。孫潔從未給過壓力,總是鼓勵她享受思考的過程。悅洋身上有種不服輸的韌勁,每次比賽回來,都會自己琢磨錯題,總結經驗。
到了五年級,量變引起質變。她開始在各種有分量的數學競賽中穩定地斬獲一等獎。家裡書櫃的顯眼位置,被那些金燦燦的獎牌和紅彤彤的證書占據。在周圍家長和同學眼中,悅洋是不折不扣的“學神”,好像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取得彆人望塵莫及的成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有孫潔知道,這“學神”光環背後,是怎樣的付出。
彆人家的孩子周末在遊樂場、電影院儘情玩耍時,悅洋的書桌前,總能看到她小小的、挺得筆直的背影。節假日,當朋友圈曬滿旅遊美景和美食時,她的動態常常是參加某個集訓營的照片,或是埋頭攻克一套新試卷的側影。學習對她而言,從來不是負擔,更像是一種探索和挑戰自我的遊戲,但她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實打實的,沒有一絲水分。孫潔心疼,也曾勸她多休息,多玩玩,但悅洋總是眨著亮晶晶的眼睛說:“媽媽,我覺得解題很有意思啊,特彆是那種很難的題,想出來的時候,特彆有成就感!”
正是這種內驅的動力,支撐著她一路走來。
所以,當六年級的悅洋,偶然接觸到學校新開的信息學興趣班,並迅速被那種用代碼構建邏輯、解決問題的全新方式深深吸引,回家興奮地宣布她想走信息競賽這條路時,孫潔在最初的驚訝之後,並沒有感到太意外。這似乎是女兒探索世界的必然延伸,從數學的邏輯之美,延伸到了信息世界的創造之力。
然而,作為母親,在初步了解了信息競賽的殘酷性和高投入之後,她不可能不擔心。這條路,比奧數更偏,更專,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可能更多,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更大。周老師那張路徑圖和冷靜的分析,更是將這種擔憂具象化、尖銳化了。
她為女兒捏著一把汗。
最好的結果,如同周老師描繪的,一路過關斬將,衝進國家集訓隊,保送清北,踏上一條精英之路。這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
但萬一呢?萬一在哪個環節卡住,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競賽成績卻不理想,影響了常規學業,那該怎麼辦?
孫潔的思緒在這裡停頓了一下,沒有任由其滑向那個“最壞”的深淵。她強迫自己進行更理性、也更積極的推演。
即使拿不到最理想的名次,無法直接保送,這條路就走死了嗎?未必。
她想起丈夫偶爾提起的“強基計劃”。那些頂尖高校,為了選拔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設立了這樣的特殊招生渠道。信息學競賽的背景,尤其是如果能在省級乃至全國級比賽中獲得不錯的獎項,在“強基計劃”的選拔中,無疑是極具分量的籌碼。這相當於多了一條通往頂尖學府的路徑,雖然可能比直接保送要多一些周折。
再退一步,即使“強基”也未能如願,以悅洋通過競賽錘煉出的超強學習能力、邏輯思維和抗壓能力,回歸到高考賽道,衝擊“華五”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類頂尖名校,也絕非不可能。競賽培養出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一種麵對難題敢於挑戰、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堅韌心態。這種能力,是能夠遷移到任何學科的學習中去的。悅洋的英語和語文底子很好,這保證了她在文科上不會有短板,隻要在競賽之餘,合理安排時間,保持對理科綜合知識的跟進,兜住“華五”的底,孫潔認為,是有很大希望的。
想到這裡,她心中那沉重的天平,似乎開始微微傾斜。
她看著窗外,目光漸漸變得堅定。
女兒不是一時興起。她從小展現出的專注、自律和探索精神,是她選擇這條艱難道路的底氣。那日在工作室,悅洋看向周老師、看向電腦包時眼中閃爍的光芒,孫潔看得真切,那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能找到自己真正熱愛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方向,是何其幸運的一件事。
作為母親,她或許無法完全理解代碼世界的奧妙,也無法百分百保證女兒在這條路上一定能走到哪個高度。但她能做的,是看到女兒的潛力,理解她的熱愛,並在她選擇這條少有人走的路上時,給予最堅定的支持,成為她最堅實的後盾。為她規劃,替她權衡,在她遇到挫折時給予擁抱,在她取得進步時分享喜悅。
風險固然存在,但因噎廢食絕非她的風格。與其憂心忡忡於那不確定的“最壞”,不如和女兒一起,全力以赴去爭取那個“最好”,同時,做好充分的預案,為各種可能的結果鋪路。
這行代碼,確實關乎女兒的未來。她無法代替女兒去“敲”,但她可以,也必須,站在女兒身邊,幫助她看清路徑,排除乾擾,給予她按下“回車鍵”的勇氣和底氣。
孫潔深吸了一口氣,將杯中已經溫涼的咖啡一飲而儘。苦澀過後,是唇齒間留下的醇香回甘,一如她此刻的心情。
她拿起手機,找到周老師的微信,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擊:
“周老師,您好。關於悅洋學習信息競賽的事情,我和她爸爸認真討論了一下。我們尊重並支持她的選擇,也相信她的能力和努力。後續的具體學習規劃,還麻煩您多費心。作為家長,我們會全力配合,做好保障工作。”
信息發送成功。她放下手機,感覺肩頭的重擔似乎輕了一些,一種明確目標後的堅定力量,在心底慢慢升起。
“咚咚咚——”
會客區的玻璃門被輕輕敲響。業務員李裡探進頭來,臉上帶著歉意而又不得不打擾的笑容:“金姐,不好意思,之前預約看裸石和設計方案的客戶到了,您看……?”
孫潔——金姐——瞬間從母親的角色切換回工作室負責人的狀態。她臉上露出職業化的、令人如沐春風的微笑,利落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並不存在的衣角褶皺。
“好的,我馬上來。”
她邁著沉穩的步伐向外走去,高跟鞋敲擊在地板上,發出清晰而有力的聲響。窗外,陽光正好,一如她此刻為女兒做出的決定,清晰而堅定。前路或許漫長且充滿挑戰,但她已準備好,與女兒並肩同行。
喜歡萌寵特攻請大家收藏:()萌寵特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