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的孫子四歲了,正處於調皮搗蛋的階段:"我家那小子,吃飯特彆慢,還挑食,一頓飯能吃一個小時。我兒子說要餓他一頓,我舍不得,這可咋整?"
陸奶奶笑了笑:"這得立規矩,但也得講方法。比如跟他約定"吃飯要在半小時內吃完,不吃完就收走",然後說到做到。挑食的話,就把他不愛吃的菜做成可愛的造型,比如把胡蘿卜切成星星,他就願意嘗了。最重要的是,咱們得做好榜樣,自己不挑食,娃才會跟著學。"
"說到榜樣,我可有教訓。"張叔歎了口氣,"我平時愛抽煙,上次在孫子麵前抽了一根,他立馬學我的樣子,拿著鉛筆當煙抽。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在家裡抽煙了,想抽就去樓道裡。"
眾人都笑了起來。王伯伯趁機說道:"祖輩的一言一行都是娃的榜樣,咱們說話做事都得注意。比如咱們當年在新疆艱苦奮鬥的故事,就可以講給娃聽,既能教育他,又能傳承咱們的精神。"
關於學習啟蒙,陳叔有個疑問:"現在都流行幼小銜接,要不要給娃報個識字班、算術班?我兒子說不用,順其自然就行,但我怕他上小學跟不上。"
陸奶奶搖搖頭:"36歲不用搞提前學習,重點是培養學習興趣。比如教他認字,可以通過繪本閱讀,指著圖畫上的字念給他聽;教他算術,就用水果、積木當教具,玩著學。我當年教小學生,最清楚了,有興趣比啥都重要。"
"而且得跟幼兒園老師多溝通。"桂姨放下筆說道,"每天接娃的時候,問問老師他今天在幼兒園的表現,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跟小朋友吵架。這樣咱們在家就能針對性地引導,跟老師形成合力。"
張叔突然想起個關鍵問題:"要是咱們的想法跟孩子父母不一樣,該聽誰的?我上次教孫子寫毛筆字,我兒子說現在不用學這個,氣得我好幾天沒理他。"
"這就得講邊界和分寸了。"陸奶奶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教育的第一責任是孩子的父母,咱們隻是協助,不能越位。要是觀念不一樣,先跟孩子們好好溝通,聽聽他們的理由,畢竟他們接觸的育兒知識更前沿。實在有分歧,就以孩子父母的意見為準,咱們可不能當娃的"保護傘"。"
王伯伯深表讚同:"我跟我兒子約好了,關於孫子的教育問題,大事他們定,小事咱們管。比如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零食,咱們可以做主;但報什麼興趣班、立什麼規矩,得聽他們的。這樣就少了很多矛盾。"
李阿姨補充道:"溝通的時候得講究方法,彆跟孩子們吵架。咱們可以說"我看到個育兒文章,說這樣做挺好,你們覺得呢",而不是"你們這樣帶娃不對"。孩子們也是講道理的,咱們態度好點,他們也願意聽咱們的意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經濟問題也得注意。"陸奶奶語重心長地說,"咱們退休金是自己的養老錢,彆全都貼補給孩子們帶娃。可以適當買些玩具、繪本,但彆大包大攬,不然不僅自己過得緊巴巴,還可能落埋怨。經濟獨立了,說話腰杆才硬,也能更有尊嚴。"
陳叔點頭稱是:"我上次想給孫子買個幾千塊的機器人,我兒子攔住了,說沒必要。後來我想通了,玩具不在貴,在於適合娃。現在我給孫子買的拚圖、畫板,他玩得可開心了。"
三、隔代養育的智慧:愛有分寸,身心兼顧
夕陽透過窗戶,給包間裡的老同誌們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桂姨將寫滿的筆記本遞給陸奶奶,字跡工整清晰,密密麻麻記滿了大家的經驗和建議。
陸奶奶翻看著筆記本,語氣感慨:"咱們今天聊得真透徹,從03歲的基礎養育到36歲的能力培養,再到相處的分寸,基本上把帶孫的關鍵問題都覆蓋了。其實說到底,帶孫是幫忙,不是責任,咱們得守住邊界。"
王伯伯站起身,給大家敬了杯茶:"陸奶奶這話總結得好。咱們當年援疆,靠的是團結和智慧;現在帶孫,靠的也是智慧和分寸。既要科學帶娃,又要保護好自己,還要處理好家庭關係,這可比當年種棉花難多了。"
眾人都笑了起來,笑聲裡滿是共鳴。李阿姨說道:"我覺得還得加一條,咱們得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因為帶孫就把自己的興趣愛好都丟了。我每天早上跳廣場舞,下午帶外孫女,晚上還能跟老姐妹們視頻聊天,日子過得可充實了。"
"對!"陸奶奶拿起靠在椅背上的二胡,輕輕撥動琴弦,清脆的音符流淌出來,"我每天雷打不動練兩個小時二胡,研新說我拉琴的時候最有精神。帶孫再忙,也得留時間給自己,讀點書、散散步、搞搞自己的愛好,這樣情緒才好,給娃的陪伴也更有質量。"
張叔深有感觸:"以前我總覺得帶孫是負擔,今天跟大家一聊,倒覺得是件幸福的事。看著娃一天天長大,會喊"爺爺",會跟你分享幼兒園的趣事,那種成就感,多少錢都買不來。"
"可不是嘛!"陳叔的臉上滿是笑意,"上次我孫子畫了幅畫,上麵是我和他一起放風箏,我激動得一宿沒睡好,把畫裝裱起來掛在客廳了。"
陸奶奶放下二胡,目光掃過在座的老同誌們,眼底滿是溫情:"咱們這批人,從新疆到上海,風風雨雨一輩子,什麼苦沒吃過?帶孫這點事,隻要咱們講科學、有分寸、愛自己,肯定能做好。以後咱們定期聚會,不僅聊家常,還能交流帶孫經驗,誰遇到問題了,大家一起想辦法。"
"好!"眾人異口同聲地應道,包間裡的氣氛熱烈而溫馨。
桂姨收拾著筆記本,忍不住說道:"聽你們聊完,我都學到不少帶娃知識。以後陸奶奶要是帶孫,我也能搭把手了。"
陸奶奶笑著拍了拍桂姨的手:"說不定等研新和一諾有了孩子,咱們還得靠你幫忙呢。"
夕陽漸漸西沉,包間裡的歡聲笑語卻久久不散。老同誌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笑意陸續告辭,陸奶奶和桂姨走在最後的,晚風拂動她們的衣角,帶著桂花的甜香。
"桂姨,把今天的筆記整理一下,打印出來給大家分一份。"陸奶奶的聲音裡滿是欣慰,"咱們這代人的智慧,可不能白費了。"
桂姨點點頭,腳步輕快:"好嘞陸奶奶,我今晚就整理。以後這就是咱們的"援疆老友帶孫指南",肯定能幫到不少人。"
月光灑在她們身上,拉長了兩道相依相伴的身影。遠處傳來零星的二胡聲,與這秋夜的靜謐融為一體,正如這些老同誌們的晚年生活,既有帶孫的溫情,又有自我的堅守,溫暖而充實。
喜歡萌寵特攻請大家收藏:()萌寵特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