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落黔山,神話新生
韓枚站在梵淨山蘑菇石下,手機裡“枚美互助群”的直播界麵正跳動著滿屏彈幕。陳成舉著雲台穿梭在人群中,鏡頭掃過層層疊疊的山嵐:“枚枚!‘貴州文化周’的收尾直播就等你開講了!群裡都在猜,最後一章要揭秘什麼‘壓箱底寶藏’?”
風卷著鬆濤掠過金頂,韓枚指尖輕撫過身旁的老冷杉,樹皮的紋路粗糙如遠古的刻痕。她對著鏡頭笑了笑,聲音裡帶著山風的清透:“今天不講風景,不聊美食,咱們來赴一場神話之約——說說貴州的‘鑽’是怎麼‘種’出來的。這鑽,藏在山水裡,活在傳說中,更長在傳承裡。”
彈幕瞬間沸騰,老張的留言率先彈出:“種鑽?是說貴州的礦產寶石嗎?”韓枚搖搖頭,鏡頭轉向遠處雲霧繚繞的群山:“比寶石更珍貴。先從一棵楓樹說起吧。苗族古歌裡講,天地初開時,雲霧化雨,雨生楓樹,楓樹上誕生了蝴蝶媽媽——她是所有生靈的始祖。”
她抬手指向山腳下的楓樹林,晨光正透過紅葉灑下斑駁光影:“蝴蝶媽媽與水泡相戀,生下十二枚耶魯蛋,吉予鳥孵了十二年,才孵出雷、龍、虎和人類始祖薑央。後來人類在雷公坪點燃大火,老虎逃進深山,雷公躲上雲端,而人,就在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韓枚從帆布包裡取出一枚苗繡書簽,上麵的蝴蝶頭繡成人形,眉眼靈動,“你們看這施洞苗族服飾上的蝴蝶紋樣,都是蝴蝶媽媽的模樣,銀飾上的楓花紋路,藏的全是祖先的記憶。”
群裡的李老師連發三個驚歎表情:“原來苗繡銀飾都是‘活神話’!那這和‘種鑽’有什麼關係?”韓枚笑著轉向身邊的布依族向導阿貴:“阿貴哥,給大家講講你們的社神樹吧。”
阿貴黝黑的臉上泛起笑容,手指向不遠處的密林:“我們布依寨寨邊都有社神地,那裡的大樹盤根錯節,是守護村寨的神靈。春祭求風調雨順,秋祭謝五穀豐登,連說話都要輕聲,怕驚擾了神靈。”他指向一塊突兀的巨石,“那是石神,寨裡娃娃多認它做‘保爺’,生病時來拜拜,就盼著平安健康。”
韓枚接過話頭,鏡頭對準山間的溪流:“布依族的龍神掌管著所有水源,善龍賜福,惡龍作祟,摩師會用芭茅稈做樂器,丟鐵渣‘破龍’治病。其實不管是楓樹化身的蝴蝶媽媽,還是守護村寨的社神石神,都是貴州人‘萬物有靈’的信仰。這些信仰,就是第一顆‘種子’。”
她切換鏡頭,展示出手機裡的老照片:海龍屯的斷壁殘垣上,陽光勾勒出飛虎關的輪廓;赤水丹霞的峽穀中,桫欏樹舒展著與恐龍同齡的枝葉;肇興鼓樓的火塘邊,阿婆們的古歌穿過百年時光。“你們看,苗族先民把神話繡進銀飾,布依族人把信仰融進祭祀,屯堡人把曆史演進地戲,這些傳承,讓‘種子’發了芽。”
陳成突然把鏡頭對準人群中的老藝人,七十多歲的王師傅正揮舞木勺,滾燙的鐵水潑向夜空,瞬間綻放成漫天星火。“這打鐵花,是老祖宗傳了千年的手藝。以前師傅們靠這個討生活,現在成了非遺,每次表演都有人拍下來發上網。”韓枚的聲音裡滿是驕傲,“當阿婆的侗布被做成文創,當鼓樓的歌聲被編成民謠,當古老的神話被講給更多人聽,這些‘芽’就長成了‘鑽’。”
她舉起手機,直播界麵裡出現了一張特殊的合影:有戴著蝴蝶銀飾的苗族姑娘,有踩著獨竹漂的漁民,有在大數據中心工作的年輕人,還有“枚美互助群”裡的群友們。“你們看,這就是貴州的‘鑽石’——是梵淨山的佛光,是苗繡上的金線,是銅鼓裡的回聲,是每個守護傳承、講述家鄉故事的人。”
群裡的老張發來一段長評:“以前覺得神話是遙遠的傳說,現在才懂,貴州的神話是活的。是社神樹下的香火,是銀飾上的紋樣,是枚枚這樣的‘宣傳大使’。這‘鑽’,確實是‘種’出來的!”李姐緊跟著下單了三件蝴蝶媽媽主題銀飾:“把貴州的神話戴在身上,太有意義了!”
夕陽西下時,直播接近尾聲。韓枚站在紅雲金頂下,身後是翻湧的雲海,身前是無數雙透過屏幕凝望的眼睛。“其實從來不是我在‘宣傳’貴州,是貴州本身太動人。這裡的每一座山都藏著故事,每一首歌都帶著傳承,每一個人都在守護神話。”
她輕輕揮揮手,聲音溫柔卻堅定:“我的‘貴州故事’就講到這裡,但還有更多故事,在侗寨的晨霧裡,在火塘的微光中,在每一個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心裡。歡迎來貴州,親手摸摸這些‘鑽石’,聽聽它們的故事。”
關閉直播的瞬間,韓枚收到了外婆發來的微信:“家裡的侗布染好了,上麵印著你畫的蝴蝶媽媽,等你回來。”她笑著回複,指尖劃過手機裡的照片——那枚苗繡書簽上的蝴蝶,仿佛正迎著山風,飛向更遠的地方。
山風再次掠過,鬆濤陣陣,像是蝴蝶媽媽的低語,又像是千年傳承的回聲。韓枚知道,這場關於貴州的“種鑽”之旅,從來沒有終點。因為每一個來到這裡、愛上這裡的人,都會成為新的“種鑽人”,讓這片土地的神話,永遠閃耀。
喜歡萌寵特攻請大家收藏:()萌寵特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