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燃炬,家國情長
暮色漫進上海老弄堂時,客堂間的燈已經亮了。暖黃的光透過蒙著薄塵的玻璃,落在八仙桌上——剛從社區活動帶回的印花毛巾搭在桌邊,織了一半的米白小襪子擱在竹籃裡,還有那袋套中的餅乾,被奶奶小心地收在鐵皮糖盒裡,說是要留給韓枚。
桂姨正係著圍裙收拾碗筷,搪瓷碗碰撞的輕響混著自來水的“嘩嘩”聲,在老房子裡漾開。奶奶坐在藤椅上,手裡攥著那塊剛剪過的頭發,指尖輕輕摩挲著:“今天那剪頭發的小夥子,手真輕,說話也軟和,臨走還叮囑我天冷戴帽子,多貼心。”
“可不是嘛!”桂姨端著洗好的碗出來,用乾布擦著碗沿,“還有教手指操的那個小姑娘,笑起來倆酒窩,我看她給張阿婆揉胳膊,揉得可認真了,比親孫女還親。現在的年輕人,真好,有活力,心也善。”
奶奶點點頭,目光落在窗外。弄堂裡的路燈亮了,昏黃的光線下,幾個穿著藍馬甲的誌願者還在幫獨居的王爺爺搬煤球,小夥子們扛著煤球筐,腳步輕快,笑聲傳到老遠。“你看他們,一點不嫌棄臟累,換以前的年輕人,哪肯乾這個?”奶奶歎著氣,語氣裡卻滿是欣慰,“青春啊,就是好,像早上的太陽,亮堂堂的,照著人心裡都暖。”
桂姨擦完碗,在奶奶身邊的小凳子上坐下,拿起竹籃裡的毛線,幫著繞成線團:“說起年輕人,我得跟您說個事。韓枚前兩天視頻,跟我說她在貴州大學,也是社區誌願者,還是資深的呢!”
“哦?”奶奶眼睛一亮,直起身子,“韓枚也做這個?她一個學生,學業不忙嗎?”
“忙歸忙,她擠時間呢。”桂姨手裡的毛線團越繞越大,語氣裡滿是驕傲,“她說學校附近的社區裡,有好多留守老人,她每周都去幫老人教智能手機,還陪老人聊天。上次社區辦文化活動,她還把貴州的老手藝帶到活動上,教孩子們紮染,說要讓娃娃們知道老祖宗的好東西。”
奶奶聽得入了神,手指無意識地敲著藤椅扶手:“這孩子,有心了!教老人用手機,是幫他們跟上時代;教孩子老手藝,是把根留住。這可不是簡單的跑腿幫忙,是做大事呢!”她頓了頓,拿起桌上的宣傳單,指尖劃過“銀齡暖聚”四個字,“你看咱們社區的誌願者,是把溫暖送到家門口;韓枚在貴州做的,是把文化傳下去,把善意撒開去。都是一樣的好,一樣的有意義。”
桂姨笑著點頭,想起韓枚視頻裡說的話:“韓枚還跟我說,她在貴州認識了個做銀飾的阿婆,阿婆手藝好,就是沒人學,她就幫阿婆拍視頻,發在網上,現在好多年輕人找阿婆訂銀飾,阿婆的日子都好過多了。她說,做公益不是光給錢,是幫人找到能一直走下去的路。”
“這話說得對!”奶奶猛地拍了下藤椅扶手,聲音都提高了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韓枚這孩子,年紀不大,看得比誰都透!這就是有格局,心裡裝著彆人,裝著事,不是隻想著自己的小日子。”她拿起織了一半的小襪子,手指捏著織針,眼神裡滿是期許,“這樣的孩子,將來肯定是棟梁!你想啊,她在貴州幫著手藝人,幫著老人,幫著孩子,就是在給那塊土地添光添彩,就是在給咱們國家攢力氣。”
窗外的弄堂裡,誌願者們搬完煤球,正陪著王爺爺說話,王爺爺的笑聲傳進來,混著小夥子們的回應,格外熱鬨。奶奶望著那片暖黃的光,語氣變得深沉:“以前總說,國家的希望在年輕人身上,我還不信,覺得他們嬌生慣養,扛不起事。現在看看,咱們社區的誌願者,韓枚,還有守白、研新、一諾,哪一個不是在自己的地方,做著有用的事?”
“守白寫小說,把老祖宗的神話、哲學揉進去,讓年輕人愛上東方文化;研新在單位踏實做事,不耍滑頭;一諾暫停工作帶孩子,也是在儘為人母的責任,還想著用‘晶金成長記’傳遞溫暖;韓枚更不用說,在貴州紮根,做公益,傳文化。”奶奶掰著手指,一個個數著,眼裡閃著光,“他們看似做的都是小事,可小事堆起來,就是大事!社區暖了,鄰裡親了;文化傳了,手藝活了;人心齊了,國家就強了!”
桂姨聽得心裡熱乎乎的,她想起自己老家的村子,以前窮,年輕人都往外跑,現在村裡也有了誌願者,幫著老人看病,幫著村裡賣山貨,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可不是嘛!我老家現在也這樣,誌願者幫著修水渠,教村民種果樹,村裡的孩子也能上好學了。韓枚說,這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每個人都出點力,日子就越來越好,國家就越來越有希望。”
奶奶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溫水,語氣裡滿是感慨:“我活了八十多歲,見過苦日子,也見過現在的好日子。以前覺得,國家強大是大人物的事,跟咱們小老百姓沒關係。現在才明白,國家就是咱們一個個小家庭,一個個社區,一個個像韓枚這樣的年輕人撐起來的。”她指了指客堂間牆上掛著的老照片,那是太爺爺年輕時在工廠做工的照片,“你太爺爺當年在工廠,兢兢業業,就是想讓家裡人過好點;現在韓枚做公益,研新踏實工作,也是想讓身邊的人過好點,讓國家過好點。這就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根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元寶不知何時醒了,從八仙桌下鑽出來,蹭了蹭奶奶的褲腿。奶奶彎腰摸了摸它的頭,笑著說:“就連元寶,當年跟著韓枚來上海,也是守著這老房子,守著咱們一家人。咱們每個人,每個小生命,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著該做的事,這就是家國啊!”
桂姨起身,把繞好的毛線團放在竹籃裡,又給奶奶添了杯溫水:“您說得對!以後咱們多參加社區活動,幫著誌願者做點事,韓枚在貴州做公益,咱們在上海也出力,一家人,不管在哪兒,都為這個家,為這個國家添點暖。”
奶奶點點頭,拿起織針,繼續織著小襪子。燈光下,她的手指雖然有些顫抖,卻織得格外認真,每一針每一線,都像是在編織著對未來的期許。“等這襪子織好了,給晶金寄去,讓她看看太奶奶的心意。等她長大了,也要教她,做個心裡有彆人,心裡有家國的好孩子,像韓枚一樣,像社區的誌願者一樣,做個能給彆人帶來溫暖的人。”
窗外的夜色越來越濃,弄堂裡的燈卻越來越亮,誌願者們的笑聲還在繼續,鄰裡間的談笑聲也不時傳來。老房子裡,奶奶織著襪子,桂姨收拾著家務,元寶趴在腳邊打盹,暖黃的燈光籠罩著這一切,溫馨而安寧。
奶奶望著窗外那片溫暖的光,心裡滿是踏實。她知道,隻要有像韓枚這樣的年輕人,有這樣溫暖的社區,有這樣互幫互助的鄰裡,咱們的家就會越來越好,咱們的國家就會越來越強,越來越有希望。而這份希望,就像社區誌願者們年輕的笑臉,像韓枚在貴州播下的文化種子,像她手裡織著的小襪子,會一代代傳下去,生根發芽,開出最絢爛的花。誌願者活動是公益,是愛心,時分享,是傳承…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種鑽”。
喜歡萌寵特攻請大家收藏:()萌寵特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