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材料實驗室的恒溫層裡,氬氣保護罩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陸研新半蹲在操作台旁,鑷子夾著薄如蟬翼的納米陶瓷基片,目光緊鎖在原子力顯微鏡下——那是珠峰計劃第三階段的核心載體,低溫抗壓強度始終差0.3gpa,連換三批燒結工藝都沒能突破閾值。
“滴——”腕間表帶突然傳來極輕的震動,是元寶狗獨有的加密傳音。她不動聲色地將基片放回惰性氣體盒,指腹貼著表帶紋路摩挲,耳中鑽入小家夥混著機械運轉的電子音:“姐,彆死磕燒結溫度,今早給你送樣的氧化鋯粉末,批號尾號618,我查了質譜儀後台,雜質矽含量比標準高0.02,剛好卡你要的晶界結合力。”
陸研新指尖微頓,立刻劃開實驗台的觸控屏調取原料檢測報告。果然,三天前入庫的那批氧化鋯,矽元素的檢測值臨界合格線,而她竟因急於推進進度,跳過了二次複檢,把所有精力耗在了燒結曲線的調整上。
“還有你昨晚標‘廢棄’的3號基片,”元寶的聲音壓低,像是在躲實驗室的移動巡檢儀,“我趁清潔機器人充電時蹭了權限,把退火時間從2小時拉到2小時15分,用激光測了下,表層顯微裂紋直接少了一半,強度能衝上去!”
她猛地轉頭看向角落的廢料箱,晨光透過防輻射玻璃斜進來,剛好照在貼著紅色標簽的3號基片上。陸研新迅速戴上防靜電手套,指尖懸在燒結爐的參數麵板前,又想起什麼,對著腕表輕問:“你怎麼繞開的原料庫紅外——”
“噓!尾巴毛都被掃描儀燎了兩根!”元寶急聲打斷,“張教授的車剛進園區,手裡攥著總指揮部的進度表,趕緊調參數!”
傳音戛然而止,實驗室門口已傳來腳步聲。陸研新指尖落定,將退火時間設為135分鐘,又換了另一批低矽氧化鋯粉末,重新鋪展在陶瓷基片表麵。鑷子劃過金屬托盤時,腕間又飄來句小聲嘀咕:“成了的話,給我換罐深海魚油,特供款,彆拿普通的糊弄!”
燒結爐的嗡鳴漸起,陸研新看著顯微鏡下逐漸致密的晶界結構,嘴角不自覺地揚了揚。窗外的風卷著梧桐葉劃過玻璃,她仿佛能看見元寶蹲在走廊監控死角,爪子扒著平板電腦,尾巴尖兒因緊張而繃緊的模樣——這隻特工狗,總能在她困在材料性能瓶頸時,從最不起眼的檢測數據裡,撬開通往突破的縫隙。
燒結爐的升溫指示燈跳成穩定的綠色時,實驗室門口的腳步聲也近了。陸研新剛將重新製備的4號基片固定在檢測台上,張教授的聲音就跟著推門進來的風飄了進來:“研新,總指揮部那邊催得緊,低溫抗壓的數據——”
話音未落,原子力顯微鏡的檢測界麵突然彈出一行亮綠色數據:0.32gpa,超出預設閾值0.02gpa。陸研新指尖頓在觸控屏上,餘光瞥見張教授快步湊過來,老花鏡滑到鼻尖也顧不上扶,指著屏幕上的晶界圖像直點頭:“成了!這晶界致密性,比上批好太多!”
“滴——”腕間表帶又輕震了下,元寶的傳音帶著點邀功的得意:“姐,我就說吧!那0.02的矽雜質最坑人,現在換了料,再加上我算的退火時間,保準穩!”
陸研新忍著笑,對著腕表極輕地“嗯”了聲,轉身向張教授解釋:“是原料裡的矽含量超標影響了燒結,還有退火時間延長15分鐘,能有效減少顯微裂紋。”她刻意略過元寶的功勞——總不能說基地的科研突破,靠的是一隻會鑽質譜儀後台的特工狗。
張教授卻沒追問細節,翻著檢測報告突然抬頭:“對了,今早原料庫報了個小異常,說昨晚有台清潔機器人在氧化鋯存儲區停留超時,你碰見了?”
陸研新心頭一跳,剛要開口,腕間傳來元寶急慌慌的傳音:“甩鍋給我!就說我幫你取樣本時碰了機器人開關!”她清了清嗓子,順著話頭道:“是元寶,昨晚幫我取廢棄樣本,可能不小心碰到了機器人的巡檢程序。”
“那小家夥,倒比人還機靈。”張教授笑著搖頭,忽然指向檢測台角落的3號基片,“這廢棄樣本怎麼回事?表麵光澤度看著比新的還好。”
陸研新剛要解釋,腕表裡元寶的聲音又冒出來:“彆說是我測的!就說你昨晚加班時隨手調了參數!”他壓下笑意,把3號基片推到顯微鏡下:“昨晚試了下調退火時間,沒想到效果不錯,打算後續做組對照實驗。”
就在這時,實驗室的廣播突然響起:“各實驗組注意,珠峰計劃總指揮部將於兩小時後召開線上會議,彙報第三階段突破進展,請陸研新團隊準備核心數據演示。”
張教授立刻站直身子:“趕緊整理數據,我去聯係技術部做ppt!”他快步走出門,剛帶上門,陸研新就對著腕表輕問:“你剛才說尾巴毛被燎了?沒事吧?”
“沒事沒事,”元寶的聲音立刻軟下來,“就是有點焦味兒,你要是彙報完能早點回來,幫我梳梳毛唄?還有那深海魚油,可彆忘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知道了,特供款。”陸研新笑著切斷傳音,指尖劃過檢測屏,將4號基片的各項數據導出。窗外的陽光剛好落在屏幕上,映得那些代表著突破的數據格外清晰——這一次,珠峰計劃的腳步,又往前邁了紮實的一步。
寒溫破界聲
低溫模擬係統的顯示屏上,數字穩穩停在60c,紅色的應力監測曲線像被拉平的弓弦,始終沒越過預警閾值。陸研新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持續載荷48小時”倒計時,指腹無意識摩挲著腕間表帶——還有最後半小時,隻要撐過去,珠峰計劃第三階段就算真正落地。
“滴——”傳音突然響起,元寶的電子音裡帶著點急促:“陸哥,不對勁!總指揮部的實時監測後台,剛才有個ip地址蹭了咱們的測試數據,我查了下,是隔壁‘極光計劃’的實驗組,他們上周剛卡在50c的低溫應力上!”
陸研新瞳孔微縮,立刻點開係統的權限日誌。果然,三分鐘前有個臨時授權賬號訪問了測試數據,備注欄寫著“技術交流”,但簽發人竟是極光計劃的負責人李教授——對方和他們一樣,都是衝著珠峰北坡的裝備研發名額來的。
“他們要抄參數?”陸研新壓低聲音問,目光掃過實驗台上的聚四氟乙烯墊片,這是元寶提醒的關鍵緩衝方案,也是這次測試能穩定的核心。
“不光抄,我剛截了他們的內部消息,說要改改墊片材質,搶先給總指揮部報‘突破60c’的成果!”元寶的聲音透著氣鼓鼓的電流雜音,“我已經把咱們的核心參數加密了,但他們要是用了相似的方案,到時候評審會說不清楚!”
陸研新指尖敲了敲實驗台,腦子飛快轉著。極光計劃比他們早啟動半個月,要是被搶了先,後續的裝備實地測試名額很可能被截胡。他抬頭看向低溫係統的取樣口,突然想起什麼,對腕表說:“元寶,幫我查極光計劃上次提交的材料報告,他們用的低溫墊片是什麼材質?”
“查了!是玻璃纖維的,耐低溫上限就55c,根本扛不住60c的持續載荷!”元寶的聲音頓了頓,“哦對了,他們實驗室的液氮罐今早空了,正從咱們基地調貨,批號就是你上次淘汰的897尾號那批!”
陸研新眼底亮了亮,轉身對守在一旁的張教授說:“張教授,極光計劃那邊可能要借用咱們的測試方案,但他們的墊片材質和液氮純度都不達標,我想提前做組對比實驗,把咱們的核心優勢標出來。”
張教授剛要開口,低溫係統突然“嘀嘀”響了兩聲,屏幕上彈出“測試完成”的綠色提示——48小時持續載荷,應力值穩定在安全範圍,基片無任何微裂紋!
“成了!”張教授猛地拍了下桌子,拿起手機就想給總指揮部打電話,卻被陸研新攔了下來。
“張教授,等兩分鐘。”陸研新迅速從耗材櫃裡翻出玻璃纖維墊片,又找了個空的反應瓶,倒了點897批號的液氮,“咱們做組對照,同一批基片,換他們的墊片和液氮,讓數據說話,比光報結果更有說服力。”
張教授眼睛一眯,立刻懂了:“好小子,考慮得周全!趕緊測,我倒要看看,他們怎麼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