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剛漫進靜心金坊,何靜就把雲染染的老銀鐲擺在工作台中央,旁邊放著非遺老師寄來的琺琅料和掐絲小樣。
劉知非拎著剛買的新鮮菜走進來,手裡還攥著個油紙包——是朱雀特意讓他帶來的芝麻糖,說何靜做細活費腦子,墊墊肚子。
“還在琢磨呢?”劉知非把菜放在角落,走過去從身後輕輕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發頂,“看你這一下午沒挪窩,眼都快貼到銀鐲上了。”的細銀絲:“剛把纏枝紋的掐絲小樣彎好,你看,比上次畫的草圖柔多了,一諾說的弧度果然對,這樣填琺琅後,花瓣能更靈動。”
她拿起銀片上的掐絲小樣,對著光給劉知非看,銀絲彎出的纏枝蓮藤蔓轉折處帶著淺淺的卷,像風吹過的弧度。
劉知非湊過來看,點頭說:“比之前規整的紋路有靈氣多了,民國老首飾的韻味就是這點‘不刻意’。對了,我問了非遺老師,他說填琺琅時,第一層色要薄,燒完再補第二層,顏色才均勻,彆貪多。”
“記著呢,”何靜放下銀絲,揉了揉發酸的手腕,“剛給雲姐發了掐絲小樣的照片,她說明天過來確認,沒問題就開始粘絲。對了,媽讓你帶的芝麻糖呢?確實有點餓了。”
劉知非笑著從兜裡掏出油紙包,遞給她:“媽說這是她今天剛炒的芝麻,自己熬的糖,比外麵買的香。她還說,等你把銀鐲的琺琅燒好,讓你帶回去給她看看,說想重溫下當年太奶奶那隻鐲子的樣子。”
何靜拆開油紙包,咬了口芝麻糖,甜香瞬間漫開:“還是媽做的好吃。說起太奶奶的鐲子,我突然想起,當年媽教我鏨刻時,總說‘老首飾的魂,在紋路裡,也在匠人的耐心裡’,現在才算真懂——這掐絲琺琅,比鏨刻還磨人,一根銀絲彎錯一點,整個花紋就歪了。”
正說著,門簾被輕輕推開,朱雀拎著個保溫桶走進來,身上還帶著點晚風的涼意:“剛路過,就聽見你們說話,進來坐會兒。”
“媽,你怎麼來了?”何靜趕緊起身,接過保溫桶,“這麼晚了還跑一趟。”
朱雀坐在小凳上,看著工作台上的老銀鐲和掐絲小樣,眼裡滿是欣慰:“在家閒著也是閒著,給你們燉了點銀耳羹,補補身子。你這掐絲做得不錯,比我當年見的老鐲子還細。”
“還是媽教得好,”何靜笑著說,“當年你教我認銀料、辨紋路,現在做老銀修複,都用得上。對了,雲姐這鐲子要嵌兩顆小米粒珍珠,你說嵌在藤蔓轉折處,會不會比花心好看?”
朱雀拿起銀鐲,指尖拂過內側的刻字:“嵌藤蔓上好!花心用金黃琺琅料填滿,已經夠亮了,珍珠嵌在藤蔓上,像露水珠,靈動。當年你太奶奶那隻鐲子,珍珠就嵌在藤蔓上,我還記得,陽光一照,珍珠閃著光,好看得很。”
劉知非給朱雀倒了杯溫水:“媽,您還記得當年那隻鐲子的琺琅彩,有沒有什麼特彆的細節?比如顏色有沒有漸變,紋路有沒有斷茬?”
“有漸變!”朱雀眼睛一亮,“花瓣邊緣是淺紅,中間是深紅,像真花似的;葉子也是,邊緣淺綠,中間深綠,有層次感。你填琺琅時,也可以試試,第一層薄塗淺色,第二層在中間加深色,燒出來就有漸變了。”
何靜趕緊拿出紙筆,把細節記下來:“太好了!之前還愁顏色太單調,這樣一來,花紋就立體多了。媽,還是您記性好,這些細節,雲姐都沒說呢。”
朱雀笑著擺手:“老了,就記這些老事兒清楚。你做這活,彆著急,慢慢來,就像熬銀耳羹,火候到了,味道才好。你爸剛才還問,你這鐲子啥時候做好,他也想看看。”
“快了,”何靜說,“雲姐明天確認完,粘絲、填色、燒製,二十天差不多能好。等做好了,第一時間帶回去給你們看。”
朱雀喝了口溫水,看著何靜和劉知非,眼裡滿是暖意:“你們倆現在做的這些,比啥都強——既能守住老手藝,又能幫人圓念想。當年我開小首飾鋪時,就盼著你能把這手藝傳下去,現在不僅傳下來了,還做得這麼好,放心了。”
劉知非握著何靜的手,笑著說:“媽,您放心,以後我們會把老銀修複和掐絲琺琅做得更精,還要跟一諾合作,把非遺手藝傳得更遠。”
夜色漸深,朱雀坐了會兒,便起身要走:“不打擾你們乾活了,銀耳羹趁熱喝,彆涼了。記得彆熬太晚,身子要緊。”
送走朱雀,何靜和劉知非坐在工作台前,喝著銀耳羹,看著桌上的老銀鐲和掐絲小樣,心裡滿是踏實。
“媽說得對,”何靜輕聲說,“老手藝的魂,在耐心裡。這銀鐲雖然磨人,但每一步做好了,心裡就特彆敞亮。”
劉知非點頭,幫她整理好琺琅料:“慢慢來,咱們不急。等這單做好,以後靜心金坊的老銀修複和掐絲琺琅,肯定能打出名氣。以後你教韓枚做琺琅,她的閒魚小店,又能多些好東西。”
何靜拿起銀絲,重新湊近台燈,眼神專注:“嗯!現在就盼著明天雲姐確認沒問題,趕緊開始粘絲。等琺琅燒好,這隻鐲子,肯定能讓雲姐和她媽滿意。”
台燈的暖光灑在工作台上,老銀鐲泛著溫潤的光,掐絲小樣的藤蔓蜿蜒,琺琅料的紅、綠、金擺得整齊。
何靜捏著細銀絲,一點點調整著藤蔓的弧度,劉知非坐在旁邊,幫她遞工具、記細節——沒有喧囂,隻有彼此的陪伴和對匠心的堅守,這就是靜心金坊最溫暖的模樣,也是手藝傳承最踏實的節奏。
喜歡萌寵特攻請大家收藏:()萌寵特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