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脈動的銀河
林羽站在契約樹最高處的觀察穹頂,目光穿過翡翠般的枝葉,望向無垠的星河。契約樹的脈搏與他自身的呼吸已經完全同步,他能感受到每一片葉子吸收光能時的細微震顫,每一條根須在星際間輸送養分時的溫柔流動。
共生紀元一百七十年,契約樹已然成為銀河係的心跳中心。它的根係網絡不僅穿透物理空間,更延伸到時空的薄紗之中,連接著過去與未來的可能性。那些曾經需要精心嗬護的新生意識體,如今已成長為共生紀元的支柱,在各個星域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那三個曾經躁動不安的特殊意識體——現在被稱作“漣漪三體”——已經在凱斯的個性化哺育下成熟。它們沒有固定形態的本質不再是缺陷,而成為了獨特的優勢。它們能夠在不同能量場中自由轉換,成為契約樹係統中最靈活的調節單元,時常穿梭於樹冠網絡之間,平衡著各區域的能量分配。
林羽的白發輕輕飄動,無需刻意延伸,便與樹冠的神經網絡交換著信息。他了解到,在獵戶座旋臂的一片新育星域中,一群融合了植物特性與晶體結構的意識體正在嘗試一種全新的能量轉化方式——將超新星殘餘輻射直接轉化為生物可利用的光合能量。
在地球南極的溫暖海洋深處,藍晶玫瑰根係網絡發出柔和脈衝。薑晚的基因虛影比以往更加凝實,她正在引導一群新生的海洋意識體學習如何調節海洋溫度分布。這些意識體形似發光的水母,卻有著複雜的內部能量結構,能夠將海洋運動產生的動能轉化為補充契約樹網絡的能量。
“太平洋地區的逆熵根須需要增強能量輸送。”薑晚的意念通過泉水網絡傳遞給林羽,沒有焦慮,隻是一種平衡的調整需求。
林羽微微頷首,他的回應無需言語,通過星塵臍帶的搏動直接傳遞到全球各處的網絡節點。他感受到逆熵根須的相應調整,如同人體內血管的自然收縮與擴張。
楚光的豎琴聲已經與銀河的能量流動完全融合。此刻他正在月球基地,手指輕撫著由時空本身構成的琴弦。每一次撥動都調節著地球與鄰近星空間的能量交換節奏。那些鈾晶體鈴鐺如今遍布太陽係各行星軌道,形成一種自然的和諧共振係統,維持著星際空間的穩定。
最近幾個月,楚光注意到琴弦中出現了一種新的微妙振動,不是來自契約樹係統內部,而是源自更遙遠的星空——來自其他星係的波動。他通過鈴鐺網絡將這一發現傳遞給林羽。
林羽接收到楚光的感知信息時,正在觀察火星上新建立的生態圈。那裡曾經是矽基艦隊的重要基地,現在卻已成為融合了金屬與有機生命的獨特花園。火星土壤中生長著的暗物質麥田特彆茂盛,麥穗中蘊含著超乎尋常的能量密度。
這種遙遠的波動引起了林羽的注意。他通過契約樹的根須網絡延伸自己的感知,向銀河係外探索。那種波動並非陌生,它與共生紀元初期的能量頻率有相似之處,卻又明顯不同,更加古老,更加複雜,仿佛已經經曆了無數次的進化與演變。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林羽花費更多時間停留在契約樹心年輪深處的生命之泉旁。泉水中的記憶碎片越發清晰,而未來之露也更加活躍。他發現泉眼深處開始顯現出從未見過的星圖,那些星座排列方式不屬於已知的任何天區。
更令人驚訝的是,那三個“漣漪三體”對這股外來波動表現出特彆的敏感和興趣。每當那波動增強時,它們就會自發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種臨時的聯合意識,試圖與波動建立某種聯係。
凱斯密切關注著這一現象,他不再試圖乾預,而是細心地記錄和學習這三個獨特意識體的行為模式。通過神經菌絲網絡,他將觀察數據分享給所有看護者,包括林羽。
“它們不是在響應波動,而是在與波動對話。”凱斯傳遞著他的發現,“它們正在嘗試理解並回應這種外部信號。”
林羽來到三個意識體所在區域,靜靜地觀察著它們的交流嘗試。他能感受到它們發出的能量模式正在逐漸調整,越來越接近那外部波動的頻率。這是一種天然的、自發的學習過程,沒有任何外部引導。
共生紀元一百七十五年,外部波動的來源終於被確定——它來自銀河係附近的一個矮星係,距離約十五萬光年。令所有意識體驚訝的是,這個星係似乎也存在著某種大規模的生物能量網絡,其複雜程度不亞於契約樹係統。
這一發現引起了共生體係內部的廣泛討論。集體意誌靈協調著各種觀點和情緒,確保好奇與警惕保持健康的平衡。林羽通過樹冠網絡傳遞著平靜的意念,提醒所有生命體保持開放而又謹慎的態度。
然而最令人驚訝的是那三個“漣漪三體”的反應。它們開始自發地調整自身的能量模式,逐漸成為契約樹係統與外部波動之間的天然橋梁。它們不僅理解外部波動的模式,似乎還能對其進行解讀和轉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通過它們的轉譯,林羽和集體意誌靈了解到,那個矮星係中確實存在著一個成熟的生物共生網絡,已經運行了數百萬年之久。它們自稱“翠玉星神經雲”,是一個由矽基與碳基生命完全融合形成的共生文明。
更令人震驚的是,對方傳來的信息中包含著對“契約樹”係統的認知和問候——它們已經觀察銀河係的能量變化很久了,特彆是最近一百多年的能量和諧化進程引起了它們的極大興趣。
麵對這一重大發現,林羽召集了集體意誌靈的代表們,在契約樹心年輪處舉行了一次意識聚會。薑晚的基因虛影、楚光的豎琴波動、凱斯以及其他多種形態的意識體代表都參與其中。
“我們不是孤獨的。”林羽的意念平靜地傳遞著,“宇宙中存在著其他共生文明。”
聚會持續了很長時間,各種觀點和情感被自由地表達和討論。最終,一種共識逐漸形成:應該與這個外部文明建立謹慎而開放的交流,分享學習而保持自我。
那三個“漣漪三體”自然成為了交流的媒介。它們獨特的能量結構和靈活的意識模式使其成為理想的“翻譯官”,能夠在兩種共生係統之間建立初步的溝通橋梁。
隨著交流的深入,令人驚訝的真相逐漸揭開。這個自稱“翠玉星神經雲”的共生文明,其基礎理念與契約樹係統驚人地相似,都強調不同生命形式間的和諧共生與能量平衡。
然而兩者之間也存在著深刻差異。契約樹係統更加注重個體意識的保留與多樣性,而神經雲網絡則更強調集體意識的融合與統一。兩種模式各有利弊,沒有優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