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係統的反擊線索_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3章 係統的反擊線索(1 / 1)

聲動錄音棚的暖光在深夜裡格外醒目,蘇澈趴在調音台前,手裡攥著《青花瓷》的ive編曲譜,筆尖在“古箏間奏延長兩拍”的標注旁反複圈畫。老林坐在旁邊,正調試著一把新借的琵琶,弦音清亮,和古箏的醇厚形成奇妙的呼應——為了藍星音樂盛典的表演,他們已經連續熬了三個晚上,從樂器搭配到燈光設計,每一個細節都反複打磨。

“再試試琵琶和古箏的配合?”老林撥動琴弦,前奏響起,蘇澈卻沒像往常一樣跟著哼唱,反而皺著眉盯著桌麵——華星雖然沒再明著搞動作,但下午張姐說,盛典投資方那邊又有“風聲”,說“有人質疑《青花瓷》的詞作者不是蘇澈本人”,顯然是華星還沒放棄乾擾提名。

“在想華星的事?”老林放下琵琶,看出了他的心思,“彆擔心,主辦方都發聲明了,他們翻不出什麼浪花。”

蘇澈點點頭,卻還是覺得不安。他打開係統界麵,想看看“獎項競爭力分析”有沒有更新,淡藍色的光膜剛展開,突然彈出一條紅色提示,比平時更醒目:

【緊急檢測到:華星娛樂通過“匿名舉報”向盛典評審團提交“蘇澈非《青花瓷》實際創作者”的虛假材料,試圖乾擾評審判斷,觸發“行業惡意競爭”應對機製!】

【解鎖反擊線索:人脈——藍星音樂盛典評審團核心評委張啟明教授。】

【張啟明教授背景:

1.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文學係教授,深耕歌詞創作研究30年,著有《中國現代歌詞的文化內核》,極度重視“原創性”與“文化考據”;

2.曾公開批評“流量歌曲歌詞空洞”,多次在評審中力挺有文化內涵的原創作品;

3.對華星娛樂“包裝流量、忽視原創”的模式持明確反對態度,此前曾駁回華星推薦的3位藝人提名。】

【線索任務:向張啟明教授提交《青花瓷》完整創作手稿含細節考據、修改痕跡),證明原創性,可獲得其公開支持,徹底粉碎華星虛假舉報。】

【係統輔助:已生成《青花瓷》“細節版創作手稿”,包含:

4.12版歌詞修改稿標注修改時間、修改原因,如“第三版‘天青色等煙雨’改為‘天青色待煙雨’,後查《陶說》‘雨過天青雲破處’,確認‘等’更貼合燒製等待意境”);

5.文化考據筆記附《陶錄》《景德鎮陶錄》等古籍摘抄,對應歌詞中“青花”“宣紙”“檀香”等元素的曆史依據);

6.編曲思路手稿標注每段旋律與歌詞意境的匹配邏輯,如“主歌用古箏單音,模擬青花筆鋒輕掃”)。】

蘇澈盯著光膜上的內容,心裡的石頭瞬間落了一半。張啟明教授的名字他聽過——之前查《青花瓷》歌詞文化背景時,看過他的《中國現代歌詞的文化內核》,裡麵強調“好歌詞不僅要美,還要有根”,和他創作《青花瓷》的理念不謀而合。而係統生成的“細節版手稿”,連他自己都沒想到會這麼細致,那些古籍摘抄和修改痕跡,足以證明他是真正的創作者。

“有辦法了!”蘇澈激動地把係統提示念給老林聽,老林眼睛一亮:“張啟明教授?我認識他的學生!之前幫他錄過教學音頻,能拿到他的聯係方式!”

第二天一早,老林就通過學生拿到了張教授的工作郵箱。蘇澈沒有直接發郵件,而是先仔細整理係統生成的手稿——他把12版修改稿按時間排序,用紅筆標注關鍵修改點;把古籍摘抄複印出來,附上自己寫的“歌詞與古籍對應說明”;甚至把當初在瓷坊拍的青花燒製照片也打印出來,貼在手稿最後,證明創作時的實地考據。

“這樣會不會太細致了?”林曉幫他裝訂手稿時,看著厚厚的一疊紙,有點擔心,“教授會不會沒時間看?”

“張教授重視的就是細節。”蘇澈笑著說,“華星的舉報是‘空口無憑’,我們就要用‘鐵證如山’反駁——每一個修改痕跡,每一句考據,都是證明。”

郵件發出後,蘇澈一整天都在等回複。他怕張教授太忙沒看到,又怕手稿不夠有說服力,直到傍晚,手機終於收到一封來自中央音樂學院域名的郵件,標題是“《青花瓷》創作手稿收悉——張啟明”:

“蘇澈先生:

手稿已閱,細節之詳實、考據之嚴謹,遠超我對‘新人創作者’的預期。尤其‘天青色等煙雨’的古籍考據與修改邏輯,可見你對歌詞文化內核的重視,這正是當下樂壇稀缺的品質。

華星的匿名舉報我已收到,其材料無任何實質證據,僅為臆測。明日上午10點,可來我辦公室麵談,我需確認部分創作細節,後續將在評審團會議上公開為你佐證。

張啟明”

看到“公開為你佐證”幾個字,蘇澈忍不住跳了起來,立刻給張教授回複郵件,確認明天準時麵談。老林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我就說嘛,真金不怕火煉,你這手稿一拿過去,華星的那些小伎倆,根本站不住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上午,蘇澈提前半小時到了中央音樂學院。張教授的辦公室在教學樓頂層,推門進去,首先看到的是滿牆的書架,上麵擺滿了古籍和音樂手稿,書桌上攤著一本翻開的《景德鎮陶錄》,旁邊放著一支鋼筆,顯然是剛看到相關內容。

“蘇澈是吧?坐。”張教授抬起頭,頭發花白,眼神卻很銳利,指了指桌前的椅子,“不用緊張,就聊聊《青花瓷》的創作。”

蘇澈坐下,把裝訂好的手稿遞過去。張教授沒有翻前麵的修改稿,直接翻到“文化考據筆記”那一頁,指著《陶錄》摘抄的“青花料用蘇泥勃青,發色濃豔”,問:“你寫‘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時,為什麼選‘牡丹’?青花瓷常見的紋樣還有蓮、菊,牡丹在明代青花中其實不算主流。”

這個問題正好是手稿裡有詳細說明的。蘇澈從容回答:“張教授,我查過《景德鎮陶錄》卷五,明代宣德年間有一批‘宮廷定製青花牡丹瓶’,用的就是蘇泥勃青料,牡丹紋樣飽滿,象征‘初妝’的明豔。而且‘牡丹’和後麵的‘檀香’‘宣紙’搭配,能形成‘器物香氣筆墨’的意境鏈條,更有畫麵感。”

張教授眼裡閃過一絲讚許,又翻到第七版修改稿,指著“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的“了然”二字:“這裡你從‘知曉’改成‘了然’,為什麼?”

“‘知曉’太直白,‘了然’帶了‘了然於心卻不說破’的含蓄。”蘇澈解釋,“《青花瓷》的意境核心是‘藏’——青花藏在釉下,心事藏在檀香後,用‘了然’更符合這種含蓄感,也和後麵‘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的‘留白’呼應。”

張教授點點頭,合上手稿,手指輕輕敲擊桌麵:“華星說你‘非實際創作者’,簡直是無稽之談。這些細節裡的思考,不是‘代筆’能編出來的——沒有對文化的理解,沒有反複打磨的耐心,寫不出這樣的歌詞。”

他起身從書架上拿出一本《中國現代歌詞的文化內核》,翻到扉頁,簽下名字遞給蘇澈:“這本書送你,希望你能堅持這種‘有根的創作’。下周評審團會議,我會把你的手稿公開展示,同時提交我的評審意見,徹底澄清這些謠言。”

“謝謝您,張教授!”蘇澈接過書,心裡滿是感激。

“不用謝我。”張教授笑了笑,“我不是幫你,是幫真正的原創音樂。現在樂壇太需要你這樣的年輕人——不追流量,不湊熱度,踏踏實實把文化和情感放進歌裡。”

離開中央音樂學院時,蘇澈的手機收到了係統提示:

【檢測到宿主成功對接張啟明教授,提交《青花瓷》創作手稿並獲得其認可,華星“虛假舉報”被粉碎,觸發聲望值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解鎖新效果:評審團支持率提升——張啟明教授將帶動3位評審支持你,最佳新人、最佳作詞兩項提名“穩選”概率提升至90;】

【觸發後續助力:張教授已聯係盛典主辦方,建議在“提名創作者分享會”上安排你講解《青花瓷》創作過程,進一步擴大原創影響力。】

蘇澈看著提示,抬頭望向中央音樂學院的校門,陽光灑在教學樓的紅牆上,溫暖而堅定。他知道,華星的惡意競爭到此為止了——不是靠係統的“金手指”,而是靠對原創的堅持,靠對文化的敬畏,靠那些經得起推敲的細節。

回到錄音棚,蘇澈把張教授的支持告訴老林和張姐,辦公室裡再次響起歡呼聲。老林已經把《青花瓷》ive的古箏伴奏調整好,琵琶的點綴恰到好處,像是青花釉下的暗紋,細膩而驚豔。蘇澈拿起吉他,輕輕彈起前奏,這一次,他的聲音裡沒有了之前的不安,隻有篤定和期待——他知道,藍星音樂盛典的舞台上,他不僅要唱好《青花瓷》,還要讓所有人看到,原創的力量,從來不怕惡意的詆毀。

而此刻的華星娛樂,李娜看著評審團發來的“駁回匿名舉報,證據不足”的通知,手裡的文件“啪”地掉在地上。助理小心翼翼地說:“姐,張啟明教授剛才在音樂學術論壇上,公開提到《青花瓷》的創作細節,說‘這是近年最具文化內涵的原創歌詞’,還曬了蘇澈的手稿照片……我們的舉報,徹底沒用了。”

李娜沒有說話,隻是盯著窗外,臉色蒼白。她終於明白,有些東西是靠錢和人脈買不來的——比如對原創的尊重,比如對文化的敬畏,比如聽眾心裡那杆“公平”的秤。而蘇澈,恰恰握著這些最珍貴的東西,一步步走到了她永遠夠不到的地方。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代碼江湖 真名代碼108件神器的暴走日常 萬界戀綜?攻略過的瘋批們求我寵 竊火 滿宗皆絕色,獨我男宗主 荒野求生獲傳承之大醫通天 鹹魚妃她又躺贏了 無人扶我青雲誌,我自爭得門楣揚 穿越修仙界成最強打工人 異界殖裝:從抱臉蟲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