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傳媒二層的小會議室裡,陽光把窗台上的青花瓷擺件照得透亮,擺件旁邊擺著一張泛黃的ep海報——是《時光三部曲》剛發行時的宣傳圖,蘇澈抱著吉他站在老街瓷坊前,眼神裡還帶著幾分初出茅廬的青澀。此刻,蘇澈坐在會議桌的主位,手裡攤著一張手繪的工作室架構圖,筆尖在“核心業務”那欄反複圈畫,旁邊的李薇正低頭看著星火傳媒的股權合作方案,眉頭輕輕皺著,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方案邊緣。
“我想成立工作室,”蘇澈先打破沉默,聲音比平時更鄭重,他把架構圖推到李薇麵前,指著“音樂製作”“文化紀錄片”“校園原創扶持”三個板塊,“之前的項目推進中,我發現有些流程太繞——比如《青花瓷》紀錄片想加一段陶藝學徒的采訪,需要走三層審批;校園原創大賽想邀請張教授當評委,還要協調星火的多個部門。成立工作室,能更靈活地推進這些‘內容項目’,不用再等流程。”
李薇抬起頭,眼裡滿是驚訝。她跟著蘇澈從簽約到拿獎,一路見證他從新人變成“最佳新人”,卻從沒想過他會這麼快提出成立工作室——在樂壇,新人成立個人工作室至少要積累三五年,蘇澈才出道半年,就有這樣的想法,既大膽又讓人佩服。“你想好了?”李薇放下方案,語氣裡帶著幾分謹慎,“成立工作室意味著要承擔更多責任,從項目立項到資金管理,都要自己把控,而且……星火這邊能同意嗎?”
“我已經跟周總聊過了。”蘇澈笑了笑,從抽屜裡拿出一份周建明簽字的初步協議,“周總說,星火的核心是支持原創,隻要我能繼續做有價值的內容,他們願意放手。初步方案是:星火持股40,提供資源支持——比如錄音棚、渠道對接;我持股60,擁有工作室的完全決策權,包括項目選擇、人員招聘、資金分配,不用受星火的流程限製。”
“60持股,完全決策權?”李薇的眼睛瞬間亮了。她在行業裡待了五年,見過太多藝人成立工作室後被資本掣肘,連選歌都要看投資方臉色,而蘇澈能拿到60持股和完全決策權,不僅是周建明的信任,更是蘇澈用《青花瓷》《晴天》這些硬作品掙來的底氣。“那工作室的名字呢?有想法嗎?”
“澈心工作室。”蘇澈拿起筆,在架構圖頂端寫下這四個字,筆尖頓了頓,解釋道,“‘澈’是我的名字,‘心’是初心——澄澈初心,專注原創和文化。不管是做音樂、拍紀錄片,還是扶持新人,都不能忘了一開始為什麼出發。”
“澈心……好名字。”李薇反複念著這兩個字,心裡的疑慮漸漸消散。她想起第一次見蘇澈時,他在會議室清唱《晴天》,眼裡的真誠讓她毫不猶豫地幫他爭取64分成;想起華星發通稿抹黑時,他不吵不鬨,用《七裡香》的清唱反擊;想起他拒絕500萬偶像劇時,說“想做有價值的內容”——這個年輕人,從始至終都沒被流量裹挾,一直守著“初心”,這樣的工作室,值得她全力以赴。
“如果……你信得過我,”李薇深吸一口氣,眼神裡滿是堅定,“我想當工作室的總經理。我不敢說有多懂資本運作,但我懂你的想法——知道你想做什麼樣的音樂,想拍什麼樣的紀錄片,也知道怎麼幫你擋住那些隻想賺快錢的合作邀約。我會把工作室當成自己的事,不會讓你在‘初心’和‘現實’之間為難。”
蘇澈看著李薇,心裡湧起一股暖流。從簽約時幫他修改合同條款,到應對華星的惡意競爭,再到協調盛典的表演細節,李薇一直是他最靠譜的後盾。他拿起筆,在架構圖的“總經理”一欄寫下李薇的名字,笑著說:“我找你聊,就是想讓你當總經理。除了你,我想不到更合適的人。”
就在這時,會議室門被推開,周建明手裡拿著一個紅色的文件夾走進來,臉上帶著欣慰的笑:“我就知道你們倆能聊攏!這是最終的股權協議,法務已經審核過了,星火40持股,隻參與利潤分紅,不乾涉工作室決策;另外,我把聲動錄音棚的永久使用權給了工作室,還有之前合作過的民樂老師、混音團隊,都願意跟著工作室乾——他們跟我說,跟著蘇澈做原創,心裡踏實。”
蘇澈接過協議,指尖觸到紙上的紅色印章,心裡滿是踏實。協議最後一頁,周建明特意加了一條補充條款:“若工作室推進‘文化傳承’‘原創扶持’類公益項目,星火將額外提供20的資金支持。”這一條,像一顆定心丸,讓他更有信心推進《青花瓷》紀錄片和校園原創大賽。
“周總,謝謝您。”蘇澈抬頭看向周建明,語氣裡滿是感激。
“該謝謝的是你。”周建明拍了拍他的肩膀,“星火做了八年,一直想做真正的原創音樂,是你讓這個想法實現了。成立工作室,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星火的驕傲——以後,我們是合作夥伴,更是一起守護原創的戰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薇拿起協議,仔細看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後,對蘇澈說:“接下來我們要做三件事:第一,確定工作室的辦公地點,我建議選在老街附近,離瓷坊近,方便紀錄片拍攝;第二,招聘核心團隊,優先找有文化項目經驗的人,比如紀錄片導演、文創策劃;第三,梳理現有項目,把《青花瓷》紀錄片列為工作室的第一個重點項目,爭取下個月開機。”
蘇澈點點頭,打開係統界麵,淡藍色的光膜在視野裡緩緩展開——自從決定成立工作室,他就一直在等係統提示,此刻終於彈出新的消息:
【檢測到宿主推動“澈心工作室”成立,明確“澄澈初心,專注原創與文化”的核心定位,獲得星火傳媒支持40持股+資源扶持),觸發“事業裡程碑”聲望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解鎖新功能:工作室管理初級)——可輔助完成工作室運營,功能包括:
1.團隊招聘:生成“適配人才畫像”如紀錄片導演需具備“傳統文化認知”“人文關懷”特質),篩選合適候選人;
2.項目管理:自動梳理項目進度如紀錄片拍攝節點、原創大賽評審流程),預警潛在風險如資金缺口、資源對接延遲);
3.資源對接:整合星火及外部合作資源如民樂團隊、文化機構),生成“資源庫”,方便項目調用;】
【觸發主線任務進階:“澈心工作室啟航”,任務要求:1個月內完成工作室團隊組建,啟動《青花瓷》紀錄片拍攝,任務獎勵:聲望值點,國家級“文化產業創新團隊”稱號,解鎖“跨領域合作”高級功能可對接影視、文創、教育等領域資源,拓展工作室業務邊界)。】
蘇澈看著“工作室管理”功能的說明,心裡瞬間有了清晰的規劃——用“人才畫像”篩選紀錄片導演,用“項目管理”梳理拍攝節點,用“資源庫”對接瓷坊和中央音樂學院,不用再像之前那樣手忙腳亂。他把係統功能告訴李薇和周建明,兩人都忍不住讚歎:“有了這個輔助,工作室的起步會順利很多!”
傍晚,老林提著一個紙箱走進會議室,裡麵裝著他收藏的黑膠唱片和一把舊吉他:“這是我給工作室的‘啟動禮’——黑膠唱片裡有很多老民樂,能給紀錄片當參考;吉他是我年輕時組樂隊用的,希望工作室能像這把吉他一樣,經得起時間的打磨。”
蘇澈接過吉他,琴身上的劃痕還清晰可見,卻透著一股溫暖的煙火氣。他抱著吉他,輕輕彈起《青花瓷》的前奏,旋律在會議室裡回蕩,混著周建明、李薇、老林的笑聲,格外和諧。
“對了,”李薇突然想起什麼,拿出手機給蘇澈看,“我聯係了老街的房東,他願意把瓷坊旁邊的兩層小樓租給我們當工作室,一樓做辦公區,二樓做小型錄音棚,月底就能搬進去。”
蘇澈看著手機裡的小樓照片——白牆黛瓦,門口有一棵老梧桐樹,窗戶上還貼著青花圖案的窗花,和他想象中的“澈心工作室”一模一樣。他想起穿越時的漏雨出租屋,想起星火的小會議室,再看看眼前的規劃,突然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在開花結果——從一個人抱著舊吉他唱《青花瓷》,到現在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了並肩作戰的團隊,有了明確的“文娛複興”方向,這一路的辛苦,都值得。
而此刻的遠航影視,王凱收到了李薇發來的工作室成立消息。他立刻把消息彙報給董事長,附上《青花瓷》紀錄片的初步方案:“蘇澈成立了‘澈心工作室’,專注原創和文化,我們之前承諾的200萬投資,現在可以落實了——這不僅是投資項目,更是投資一個有初心的團隊。”
董事長看著方案,笑著點頭:“就按你說的辦。告訴蘇澈,遠航不僅願意投資,還能幫他對接央視的文化頻道,讓紀錄片有更多人看到。”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