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晨光裡,飄著淡淡的墨香——書桌上攤著《三國:風起亂世》的影視改編初稿,蘇澈用紅筆在“赤壁之戰”的場景旁標注:“需參考《三國誌》‘火燒烏林’記載,戰船形製需符合東漢末年特征,不可用明清帆船造型”。旁邊,遠航影視的王凱發來的導演推薦名單已經被劃掉了大半,要麼擅長偶像劇,要麼曾有“瞎改曆史”的黑曆史,始終沒找到契合的人選。
“要是能有個懂曆史、又肯堅持的導演就好了。”李薇揉著太陽穴,語氣裡滿是無奈,“之前推薦的幾個,一聽說要做‘無戀愛線、重考據’的曆史劇,要麼直接拒絕,要麼要求加流量明星,根本不是真心想做內容。”
蘇澈放下筆,指尖無意識地劃過係統界麵的入口。他心裡清楚,《三國》影視化的關鍵在導演——如果導演沒有對曆史的敬畏,再好的劇本也會被改得麵目全非。就在這時,淡藍色的光膜突然彈出,比平時更醒目:
【檢測到宿主在《三國:風起亂世》影視化中麵臨“優質導演短缺”問題,觸發“關鍵人脈對接”機製!】
【解鎖人脈線索:導演陳舟】
【陳舟背景詳情:
1.專業領域:深耕曆史正劇15年,代表作《大明風骨》《大宋提刑官》,豆瓣評分均超9.0,以“考據嚴謹、人物立體、拒絕流量”著稱;
2.核心特質:堅持“曆史劇需還原時代魂”,曾因拒絕資本要求“給清官加三角戀”,導致《大唐禦史》項目被腰斬,後續遭多家資本聯合封殺,近3年無新作;
3.潛在共鳴點:與宿主同為“原創堅守者”,厭惡“資本綁架內容”,曾公開表示“好的曆史劇,不該靠狗血博眼球,該靠細節打動人心”;
4.聯係方式:陳舟獨立工作室地址江城老城區書院街15號)、私人電話138xxxx5678)——備注:直接上門拜訪更易獲得信任,他反感商業應酬式溝通。】
蘇澈盯著光膜上的內容,眼睛瞬間亮了——陳舟的《大明風骨》他穿越前就看過,劇中對明代官服、禮製的還原堪稱教科書級彆,尤其是“海瑞上疏”的片段,沒有多餘的煽情,卻靠細膩的演技和嚴謹的細節讓人淚目。這樣的導演,正是《三國》影視化最需要的人選。
“找到合適的導演了!”蘇澈激動地把係統提示念給李薇和老林聽,老林一拍大腿:“陳舟!我知道他!之前拍《大宋提刑官》時,為了還原宋代法醫工具,專門去博物館泡了三個月!這種較真的導演,絕對能拍好《三國》!”
當天下午,蘇澈沒提前打電話,直接帶著《三國》的創作手稿和考據筆記,來到了書院街15號。這是一間不起眼的老房子,門口掛著“陳舟工作室”的木牌,門虛掩著,裡麵傳來翻書的聲音。推開門,首先看到的是滿牆的曆史書籍和劇組分鏡稿,書桌上攤著一本翻開的《後漢書》,旁邊放著一把磨損的放大鏡,陳舟正坐在藤椅上,戴著老花鏡標注重點。
“陳導,您好,我是蘇澈。”蘇澈輕輕放下手稿,儘量不打擾對方。
陳舟抬起頭,眼神裡帶著幾分驚訝,隨即又恢複平靜:“我知道你,《三國:風起亂世》的作者,拒絕光影影視瞎改的事,我聽說了。”他指了指對麵的椅子,“坐吧,是為《三國》影視化來的?”
“是。”蘇澈遞過手稿,“我看了您的《大明風骨》,知道您對曆史細節的較真,這也是我找您的原因——我不想把《三國》拍成狗血劇,想做一部真正的曆史劇,還原亂世裡的情義與風骨。”
陳舟接過手稿,翻到“桃園結義”的章節,看到蘇澈標注的“粗陶碗需符合東漢民間形製,不可用官窯瓷器”“三人誓詞參考《三國誌·蜀書》‘誓同生死’記載,避免現代化台詞”,眼神漸漸變了——他很少見到年輕作者能如此注重曆史細節,甚至比一些專業編劇還嚴謹。
“你拒絕加戀愛線,不怕資本不投錢?”陳舟放下手稿,語氣裡帶著幾分試探。
“怕,但更怕毀了這個ip。”蘇澈坦誠地說,“《三國》不是我的私產,是承載‘義’‘忠’‘仁’這些文化內核的載體。就像您當年拒絕給海瑞加三角戀一樣,我們都不想為了流量,丟了創作者的底線。”
這句話瞬間擊中了陳舟。他想起三年前拍《大唐禦史》時,資本要求給正直的禦史加“與歌姬的曖昧戲”,他堅決拒絕,結果項目被砍,還被貼上“難合作”的標簽,三年沒接到正經項目。眼前的蘇澈,像極了當年的自己——有才華,更有堅守。
“好!這戲我接了!”陳舟突然站起來,眼裡閃著久違的光芒,“要做就做真正的曆史劇!不用流量明星,全部用實力派演員;不搞狗血情節,所有劇情基於《三國誌》和你的小說合理改編;服裝、道具、場景,必須經得起曆史考據——我這三年沒閒著,收集了不少東漢末年的兵器、服飾資料,剛好能用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轉身從書櫃裡拿出一個鐵盒,裡麵裝滿了手繪的分鏡稿和考據筆記——有東漢士兵的鎧甲分解圖,有赤壁之戰的戰船設計稿,甚至還有當時民間飲食的複原圖。“你看,這是我為‘三國題材’準備的,本來以為沒機會用上了,沒想到能遇到你。”
蘇澈看著這些細致的資料,心裡滿是感動。他拿出手機,打開《桃園結義》主題曲的deo:“陳導,這是我為小說寫的主題曲,用了笛簫和大鼓,想在劇裡用民樂配樂,突出曆史感。”
音樂響起,陳舟閉上眼睛,跟著旋律輕輕點頭:“好!就用這個風格!片頭用主題曲,片尾用古箏版的instruenta,每集根據劇情配不同的民樂,比如‘溫酒斬華雄’用激昂的鼓樂,‘白帝城托孤’用悲愴的胡笳——我們要讓觀眾從聽覺到視覺,都沉浸在東漢末年的氛圍裡。”
兩人越聊越投機,從人物塑造聊到場景搭建,從演員選擇聊到文化輸出,不知不覺就到了傍晚。陳舟留蘇澈吃晚飯,是簡單的兩菜一湯,卻吃得格外開心。“我這三年,身邊的人都勸我‘妥協點,才能有飯吃’,但我始終覺得,觀眾不是傻子,好的內容終會被看見。”陳舟喝了口酒,語氣裡滿是感慨,“現在遇到你,我更堅信這點了。”
離開陳舟工作室時,蘇澈收到了係統提示:
【檢測到宿主成功對接導演陳舟,達成“共同打造真正曆史劇”合作共識,觸發“誌同道合”聲望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解鎖新功能:曆史劇細節考據高級)——可輔助《三國》影視化的全流程細節把控,功能包括:
1.道具考據:自動匹配東漢末年的兵器青龍偃月刀形製參考《武經總要》)、服飾曲裾深衣的剪裁標準)、飲食粟米為主,輔以少量肉食),生成詳細參考手冊;
2.場景還原:對接國家博物館的東漢建築複原圖,為“桃園”“赤壁”“許昌宮殿”等場景提供設計依據,避免出現時代錯位;
3.台詞審核:識彆劇本中的現代化台詞如“搞定”“沒問題”),推薦符合時代語境的表達如“妥了”“無大礙”),確保語言風格統一;】
【觸發主線任務進階:“三國影視化落地”,任務要求:1個月內完成《三國:風起亂世》影視化主創團隊組建含陳舟、曆史顧問張啟明),確定拍攝計劃與考據標準,任務獎勵:聲望值點,國家級“文化出口重點項目”申報資格該劇可推動藍星三國文化海外傳播)。】
蘇澈看著光膜上的“曆史劇細節考據”功能,心裡滿是踏實。有了陳舟的專業執導,加上係統的細節輔助,還有張啟明教授的曆史顧問支持,《三國》影視化一定能成為“曆史正劇的標杆”。
回到工作室,蘇澈把合作的消息告訴李薇和老林,兩人都激動得跳了起來。“陳舟導演可是我的偶像!”李薇興奮地說,“我這就聯係遠航影視,把陳導加入主創名單,再請張教授做曆史顧問,完美!”
老林則開始琢磨劇裡的配樂:“我認識幾個民樂大師,能請他們來做劇的配樂,保證比那些電子合成器更有曆史感!”
而此刻的陳舟工作室,陳舟正對著滿牆的三國資料,重新整理分鏡稿。他拿起筆,在“桃園結義”的分鏡旁寫下:“陶碗用粗陶,碗沿有細小裂紋,體現民間質樸感——參考蘇澈手稿描述”。燈光下,他的眼神裡滿是久違的熱情,仿佛又回到了拍《大明風骨》時的熱血時光。
蘇澈站在工作室的窗邊,看著老街的夜景——瓷坊的老師傅還在燒製“三國人物瓷”,準備送給劇組做道具;遠處的寫字樓裡,遠航影視的團隊已經開始籌備主創見麵會。他知道,《三國》影視化的啟動,不僅是一個ip的延伸,更是“堅持原創、尊重曆史”的創作理念的勝利。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