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會議桌兩端,氣氛像結了層薄冰。左邊,星芒唱片的項目總監張鵬把一份修改後的專輯曲目表推到桌中央,紅色馬克筆圈出的“新增3首口水歌”格外刺眼,旁邊標注著“目標:提升傳唱度,保證電台播放量”;右邊,蘇澈的指尖按在曲目表上,指節微微發白,老林握著的陶杯裡,菊花茶早已涼透。
“蘇老師,不是我質疑您的創作,”張鵬身體前傾,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功利,“您這10首歌裡,古風、搖滾、抒情跨度太大,普通聽眾記不住。加三首口水歌,比如《快樂節拍》《愛的小甜歌》,旋律簡單,副歌重複,上線就能衝短視頻榜,專輯銷量至少能漲30。”
“漲的是短期銷量,丟的是長期口碑。”蘇澈把曲目表推回去,聲音平靜卻堅定,“之前《將進酒》沒靠口水旋律,一樣破億播放;《三國》小說沒靠狗血情節,照樣登頂暢銷榜——聽眾要的是能打動人心的內容,不是聽一遍就忘的‘噪音’。”
李薇立刻補充數據:“我們做過粉絲調研,87的粉絲期待‘有細節、有溫度’的作品,隻有9關注‘傳唱度’。而且您看《老街瓷聲》的deo,沒做任何推廣,粉絲自發轉發量就破10萬,靠的就是‘窯火聲、老街風’的真實細節,不是口水歌詞。”
張鵬卻搖著頭笑了,手指敲著桌子:“粉絲調研能當飯吃?電台要的是‘抓耳’,短視頻要的是‘洗腦’,您這《稻香》《夜曲》改編得再精致,沒人循環播放有什麼用?去年爆火的《甜不甜》,就一句‘你甜不甜,甜到我心間’,播放量破10億,這才是市場需要的!”
“市場需要的不是‘垃圾’,是‘值得聽’的音樂。”老林終於忍不住開口,把手裡的錄音筆放在桌上,“您聽聽這個——上周我們去藍星南部的稻田采樣,清晨的稻穗摩擦聲、水車的吱呀聲,這才是《稻香》該有的魂。加首‘愛的小甜歌’,跟專輯‘時光’的主題搭嗎?跟您說的‘傳唱度’比,哪個能讓聽眾記住五年、十年?”
張鵬沒碰錄音筆,隻是靠回椅背:“蘇老師,星芒是行業頭部唱片公司,我們比您懂市場。這三首口水歌,是公司的底線——要麼加,要麼我們就減少宣傳資源,您自己選。”
會議室陷入沉默,窗外的老街飄起細雨,瓷坊的窯火在雨霧裡泛著暖光。蘇澈拿起桌上的《稻香》改編初稿,指尖劃過“竹笛、水車采樣”的批注,突然想起上周去藍星稻田的清晨——老農牽著牛走過田埂,牛鈴輕響,稻穗上的露珠落在手背上,涼而軟。他抬頭看向張鵬,語氣裡多了幾分鄭重:“我選‘每首歌都經得起聽’。資源可以少,但專輯的品質不能降——我不能讓等著《澈·時光》的粉絲,聽到摻了水的音樂;也不能讓藍星的聽眾,覺得‘好音樂’隻能靠口水旋律。”
張鵬愣了愣,大概沒料到蘇澈會這麼強硬,臉色瞬間沉下來:“您會後悔的。”說完,他抓起公文包,摔門而去。
門關上的瞬間,老林立刻鬆了口氣:“早就看他不順眼!什麼市場需要,明明是他沒本事做高品質內容!”李薇卻有點擔心:“星芒掌握著大半電台和短視頻推廣渠道,少了他們的資源,專輯會不會……”
“不會。”蘇澈拿起錄音筆,按下播放鍵——稻田的風聲裹著稻穗摩擦聲湧出來,混著遠處的水車吱呀,“我們有好作品,有粉絲的信任,還有……能把好作品做得更好的辦法。”他打開係統界麵,淡藍色的光膜彈出“編曲優化”功能的深度提示,比之前的方案更細致:
【《稻香》藍星田園風優化方案深度版):
1.實地采樣補充:在現有“水車、稻穗”基礎上,加入藍星獨有的“南方短笛”音色比普通竹笛更輕快,貼合藍星稻田“短稻種”特征)、“牛鈴碎響”藍星鄉村常見的黃銅牛鈴,頻率200300hz,增強記憶點)、“老農吆喝聲”去人聲隻留氣音,模擬“田埂上的煙火氣”);
2.編曲層次調整:主歌用“短笛+木吉他”雙聲部,短笛走高音如“稻穗上的露珠滾落”,木吉他走低音如“踩在田埂的腳步”;副歌加入“人聲和聲”模擬藍星鄉村“農忙時的合唱”),和聲詞用藍星鄉村的“哎~喲~”,無實義卻有畫麵感;
3.文化適配強化:歌詞“田埂是童年的城堡”後加一句“牛鈴搖醒了晨霧繞”,呼應藍星鄉村“晨霧稻田”的標誌性場景;間奏插入“稻穗脫粒機的輕響”采樣自藍星老農的家用脫粒機),讓“田園”不隻是意象,更是藍星聽眾的生活記憶。】
“係統連藍星的短笛、黃銅牛鈴都考慮到了!”李薇湊過來看光膜,眼睛瞬間亮了,“我們上周去的那片稻田,老農的牛就是掛的黃銅鈴,聲音特彆脆!”
當天下午,蘇澈和老林就帶著錄音筆,再次紮進藍星南部的稻田。清晨五點,天剛蒙蒙亮,他們蹲在田埂邊,錄下稻穗被風吹得“沙沙”響的聲音;老農開水車時,他們舉著錄音筆湊到水車軸旁,捕捉“吱呀——吱呀——”的木質摩擦聲;甚至跟著老農去脫粒房,錄下稻穀落在金屬篩網上的“嗒嗒”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聽,這脫粒聲跟木吉他的節奏特彆搭!”老林戴著耳機,一邊聽采樣一邊打拍子,“等下編到《稻香》的間奏,就像在稻田裡脫粒,太真實了!”
回到工作室,編曲優化立刻啟動。老林找來了藍星民樂圈少見的南方短笛,笛身比普通竹笛短三寸,吹出來的音帶著股“跳脫”的勁兒——吹《稻香》主歌時,短笛的高音像稻穗上的露珠滾進水裡,濺起細碎的響;蘇澈則把牛鈴采樣切成“輕響停頓輕響”的節奏,裹在木吉他的和弦裡,像牛群慢悠悠走過田埂;和聲部分,他們找來了工作室的實習生,用藍星鄉村的“吆喝調”唱和聲,沒歌詞,卻像農忙時鄰居間的招呼,暖而親切。
三天後,星芒唱片的張鵬被“請”回了工作室。當改編後的《稻香》從音響裡流出來時,他原本緊繃的肩膀慢慢放鬆了——短笛的輕音裹著稻穗響,牛鈴的脆聲混著水車轉,木吉他的和弦軟得像踩在曬過太陽的田埂上,副歌的和聲一出來,他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的日子,也是這樣的晨霧,這樣的牛鈴。
“這……這是藍星的稻田?”張鵬摘下耳機,語氣裡滿是驚訝。蘇澈點點頭,把錄音筆遞給他:“上周去南部錄的,稻穗、水車、脫粒機,都是藍星獨有的聲音。這不是‘照搬地球’,是屬於藍星的田園風——聽眾聽到的不隻是一首歌,是他們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鄉。”
張鵬沉默了很久,拿起桌上的曲目表,劃掉了那三首口水歌:“是我太急功近利了。”他抬頭看向蘇澈,語氣裡多了幾分敬佩,“您說得對,好音樂不是‘洗腦’,是‘走心’。星芒願意全力支持您的方案,宣傳資源按最高級彆配,我們還可以聯合藍星鄉村文旅,把《稻香》做成‘鄉村音樂推廣曲’,讓更多人聽到這種‘有根’的音樂。”
當天晚上,蘇澈把《稻香》的30秒片段發到了粉絲群。不到十分鐘,群裡就炸了——“這笛子聲像我老家的稻田!”“牛鈴響的時候,我想起外婆家的老黃牛了!”“蘇老師,這就是我心裡的《稻香》啊!”甚至有粉絲發來了自己老家稻田的照片,配文“求完整版!想對著稻田循環聽!”
就在這時,腦海裡的係統提示音緩緩響起,淡藍色的光膜帶著溫暖的光暈:
【檢測到宿主拒絕口水歌提議,堅持高品質創作,成功將《稻香》改編為“藍星獨有的田園風”,獲得唱片公司認可與粉絲期待,觸發“品質堅守”聲望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解鎖新功能:田園風音樂標準製定中級)——可輸出“藍星田園風音樂創作規範”,包括:
1.采樣標準:明確藍星不同地域田園元素如南部稻田、北部麥田、東部茶園)的采樣方法與適配樂器;
2.文化融合:提供“田園音樂+地方非遺”的融合方案如《稻香》可聯動藍星“稻作文化非遺”,製作紀錄片);
3.傳播建議:針對藍星鄉村與城市受眾,定製不同的推廣策略鄉村側重“在地共鳴”,城市側重“鄉愁治愈”);】
【觸發支線任務:“《稻香》田園風推廣”,任務要求:1個月內完成《稻香》完整版錄製,聯合藍星鄉村文旅拍攝v,上線“稻田錄音花絮”紀錄片,任務獎勵:聲望值點,藍星“年度鄉村音樂創新作品”提名。】
蘇澈關掉光膜,看向窗外——老街的瓷坊還亮著燈,老師傅正在燒製“《稻香》主題青花瓷”,瓷坯上畫著稻田、水車、牛鈴,準備作為專輯的限定周邊。老林還在錄音室裡調試短笛,偶爾吹錯一個音,自己先笑了,聲音混著遠處的蟬鳴,像《稻香》裡的旋律,軟而有力量。
他拿起桌上的專輯曲目表,指尖劃過每一首歌名——《赤壁歎》的戰場、《盛唐夜唱》的長安、《稻香》的稻田、《同桌的你》的課堂……每一首都是一段“經得起聽”的時光。他知道,拒絕妥協不是固執,而是對音樂的敬畏,對粉絲的負責,對“文娛複興”的堅守——真正的好音樂,從來不需要靠“口水”討好市場,隻需要靠“真心”打動人心。
“老林,明天再去趟稻田吧。”蘇澈拿起錄音筆,“我們再錄點夕陽下的稻穗聲,加在《稻香》的結尾,像童年的日子,慢慢沉下去,卻留著暖。”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