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潮玩派》的錄製現場,霓虹燈光晃得人眼暈。舞台中央,主持人正拿著卡片念流程,台下的觀眾席卻有些躁動——特邀嘉賓趙宇的出場掌聲,遠不如三個月前他還是“頂流”時熱烈。大屏幕上滾動的實時彈幕裡,零星飄著“趙宇怎麼還來綜藝刷臉”“他上次那首《潮玩派對》難聽死了”的評論,讓坐在嘉賓席的趙宇臉色愈發難看。
這場綜藝是華星為趙宇爭取到的“翻紅機會”——自從《澈·時光》屠榜後,趙宇的新歌連續三首撲街,商務代言掉了一半,連粉絲群的活躍度都降了80。經紀團隊給他的方案是“靠話題博熱度”,而話題的靶心,就是如今風頭正勁的蘇澈。
輪到“嘉賓互動”環節時,趙宇終於找到了機會。主持人問他“對現在樂壇新人的看法”,他接過話筒,眼神意有所指地掃向坐在導師席的蘇澈,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現在的新人啊,運氣好的話,不用自己費勁兒寫歌,自然有人捧著‘好作品’送上門,連改編都有人幫著摳細節。不像我們這些‘老選手’,每首歌都得自己熬幾個通宵,從旋律到歌詞,一個字一個字地磨,生怕砸了自己的招牌。”
話裡的“有人捧著好作品”“幫著摳細節”,明眼人都知道是暗指蘇澈——之前網上就有華星水軍散布“蘇澈背後有資本推手”“作品是代寫”的謠言,趙宇此刻不過是把謠言搬上了台麵。
現場瞬間安靜下來,鏡頭齊刷刷地對準蘇澈。台下的觀眾席裡,有人小聲議論:“趙宇這是急了吧?”“他是不是在說蘇老師靠後台?”趙宇見狀,更是得意地補充了一句:“不是我說,樂壇還是得靠真本事,光靠‘外力’撐場麵,遲早會露餡的。”
就在這時,蘇澈緩緩站起身,手裡拿著一個泛黃的牛皮紙文件夾,臉上沒有絲毫怒氣,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冷靜:“趙老師說的‘真本事’,我很認同。所以今天我帶了點‘真本事’的證據,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他打開文件夾,首先拿出的是一疊厚厚的手稿——最上麵那張是《江城》改編自《成都》)的創作筆記,紙麵上沾著淡淡的咖啡漬,用藍筆寫的初稿裡,“書院街”原本寫的是“老街口”,被紅筆圈掉,旁邊批注著“書院街更具體,有江城地域特色”;下麵還附著一張錄音采樣表,標注著“3月15日,江城瓷坊,錄窯火聲、拉坯聲”,甚至寫著“采樣時遇到下雨,補錄了雨打槐樹葉的聲音”。
“這是我給林晚秋改編《江城》時的手稿,從歌詞修改到采樣記錄,一共17頁,每一筆都是我自己寫的。”蘇澈把手稿遞給身邊的主持人,讓鏡頭能清晰拍到上麵的筆跡,“趙老師說‘有人幫著摳細節’,我不知道您說的‘有人’是誰,但我的細節,是蹲在瓷坊門口等老師傅燒窯,是淩晨五點去書院街錄雨聲,是改了八版才定下來的歌詞——這些,算不算‘真本事’?”
接著,他又拿出另一疊手稿——是《稻香》的編曲草稿,上麵畫著密密麻麻的音符,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著樂器搭配:“竹笛走高音區,對應稻穗晃動;木吉他用指彈,模擬踩在田埂的腳步聲;牛鈴采樣放在副歌開頭,增強記憶點”,甚至還有老林的簽名批注:“3月20日,試錄竹笛,高音區需再柔一點”。
“這是《稻香》的編曲稿,改了12版,每一次修改都有老林、周延老師的反饋記錄。”蘇澈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全場,“趙老師說‘熬通宵磨作品’,我上個月為了《三國》長劇的主題曲,連續三天在錄音棚待到淩晨四點,改了五版編曲,直到滿意為止。這些錄音棚的監控記錄、團隊的工作日誌,我都可以隨時拿出來——這些,算不算‘真本事’?”
最後,蘇澈拿出的是一本破舊的筆記本,封麵寫著“地球經典改編思路”,裡麵是他對《將進酒》《夜曲》等歌曲的改編分析:“《將進酒》為什麼用嗩呐?因為嗩呐的狂放符合李白的氣質;《夜曲》為什麼改二胡?因為二胡的悲愴比低音提琴更有東方韻味。這些改編思路,我從去年就開始記錄,每一首都有文化適配的分析——這些,算不算‘真本事’?”
手稿被一一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一頁的筆跡、每一處的修改、每一條的采樣記錄,都真實得無可辯駁。現場的掌聲瞬間爆發,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熱烈,彈幕裡更是被“蘇老師太剛了”“手稿打臉太爽了”“趙宇臉疼嗎”的評論刷屏。
趙宇的臉從得意變成錯愕,再到漲得通紅,他張了張嘴,想反駁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根本拿不出這樣的創作證據,之前的作品大多是團隊找槍手代寫,編曲也是流水線作業,哪裡有什麼“熬通宵磨細節”?
主持人見狀,趕緊打圓場:“原來蘇老師的作品背後,有這麼多我們不知道的付出……”
“其實我不想拿這些出來。”蘇澈打斷主持人,目光直視趙宇,語氣裡帶著一絲嚴肅,“我一直覺得,樂壇應該比作品,比誰的歌更能打動人心,比誰的創作更有誠意,而不是比誰的嘴更碎,比誰會散布謠言。趙老師說‘靠外力撐場麵會露餡’,我想說的是——靠造謠抹黑彆人,才是最沒本事的,也遲早會露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原創靠的是腦子,不是嘴;靠的是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手稿,不是背後嚼舌根的小動作。”蘇澈說完,便坐回了導師席,留下趙宇一個人僵在原地,接受著鏡頭和觀眾的審視。
錄製結束後,蘇澈手稿打臉趙宇趙宇暗諷蘇澈翻車兩個話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衝上抖樂熱搜前兩位,閱讀量半小時內破6億。有網友把蘇澈展示的手稿做成了長圖,配文“這才是原創該有的樣子——不是靠嘴說,是靠手寫,靠腳跑,靠心琢磨”;還有音樂博主對比了蘇澈的手稿和趙宇的“創作記錄”,發現趙宇所謂的“創作筆記”全是打印稿,連修改痕跡都沒有,坐實了“代寫”的質疑。
更致命的是,之前被趙宇打壓過的獨立音樂人紛紛站出來發聲——一位叫阿凱的音樂人發長文回憶:“三年前我和趙宇同期參加比賽,我的原創作品比他受歡迎,結果他團隊買水軍說我抄襲,還舉報我的作品下架,現在看來,他自己才是沒真本事的人。”長文被轉發5萬次,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加入,趙宇打壓新人話題也很快衝上熱搜。
趙宇的粉絲群徹底炸了,大量粉絲脫粉,超話活躍度暴跌90,一天之內掉粉12萬。商務品牌更是反應迅速,上午剛錄完綜藝,下午就有三個品牌宣布“終止與趙宇的合作”,理由是“藝人形象與品牌價值觀不符”。華星娛樂的股價也受此影響,當天暴跌8,市值蒸發近2億。
趙宇的經紀團隊試圖發聲明“澄清”,稱趙宇“隻是隨口一提,沒有針對任何人”,但網友根本不買賬,評論區滿是“造謠的時候怎麼不說隨口一提”“拿不出手稿就彆裝創作人”的嘲諷。最後,聲明不得不刪除,趙宇也徹底消失在公眾視野裡,連華星都默認了“放棄這位藝人”的態度。
而蘇澈這邊,工作室收到了大量素人原創者的投稿,都表示“被蘇老師的堅持打動,想好好做原創”。林晚秋更是發來消息,說自己根據蘇澈的手稿思路,寫了一首新的老街民謠,想請蘇澈指點。
就在這時,蘇澈的腦海裡響起係統提示音,淡藍色的光膜帶著清晰的成就感:
【檢測到宿主通過實際創作證據駁斥趙宇的造謠,維護原創者尊嚴,引發行業對“原創真實性”的討論,打擊不良競爭行為,觸發“原創扞衛”聲望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解鎖新功能:原創權益保護升級頂級)——可聯合行業協會、法律機構,為原創者提供“作品存證”“謠言澄清”“侵權維權”的一站式服務,功能包括:
1.作品存證:自動為宿主及合作新人的原創作品生成“時間戳存證”,避免被抄襲、代寫質疑;
2.謠言應對:實時監測針對原創者的惡意謠言,快速生成“證據反駁方案”,聯動平台刪除不實信息;
3.維權支持:與頂尖律所合作,為被打壓、抄襲的原創者提供免費法律谘詢,協助維權;】
【觸發支線任務:“原創者守護計劃”,任務要求:1個月內聯合10家音樂平台、5家律所,推出“原創者權益保護平台”,為100位素人原創者提供作品存證服務,任務獎勵:聲望值點,澈心工作室獲“藍星華國原創保護先進單位”稱號。】
蘇澈關掉光膜,看著窗外江城老街的夜景——瓷坊的燈還亮著,老師傅應該還在燒製新的青花瓷;林晚秋發來的新歌詞躺在手機裡,寫著“瓷土在手裡轉啊轉,我把故事唱給晚星聽”。他知道,趙宇的“最後掙紮”,不僅沒能阻止他,反而讓更多人看到了“原創”的力量——真正的光芒,從來不是靠打壓彆人獲得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誠意,一點點打磨出來的。
第二天,蘇澈在社交平台發布了一條動態,沒有提趙宇,隻曬出了自己新寫的《原創者說》歌詞片段:“筆在紙上走,腳在風裡走,心在故事裡走——這才是我們該有的,創作的樣子。”
評論區裡,無數原創者留言呼應:“跟著蘇老師,好好做原創!”“拒絕造謠,拒絕代寫,我們靠作品說話!”
蘇澈放下手機,拿起桌上的手稿,繼續修改《三國》長劇的主題曲。
ps:麻煩點點催更謝謝!!!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