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體育館的夜空被霓虹染成流動的色彩,亞洲音樂大獎的紅毯上,各國音樂人穿著精致的禮服依次走過,鏡頭閃爍的頻率堪比星河。而在紅毯儘頭的觀眾區,一片醒目的青藍色正隨著人群湧動——那是海外粉絲舉著的《澈·時光》專輯海報,有的印著蘇澈抱著吉他站在青花瓷旁的經典造型,有的用中英雙語寫著“蘇澈,亞洲驕傲”,甚至有日本粉絲特意穿了改良漢服,腰間掛著迷你瓷笛,一看見蘇澈的身影,就激動地揮舞起手裡的燈牌。
“蘇老師,這邊!”李薇舉著剛拿到的入場券,聲音裡帶著難以掩飾的緊張,“剛才碰到周明遠會長了,他說今年的最佳專輯競爭特彆激烈,有三位韓國頂流製作人,還有日本的國民樂隊。”她頓了頓,又趕緊補充,“但他也說,《澈·時光》在亞洲各國的播放量是所有提名專輯裡最高的,尤其是《青花瓷》在日本的ktv點唱率,連續三個月霸榜!”
蘇澈穿著一身暗紋中山裝,衣襟上彆著一枚小巧的青花瓷胸針——那是瓷坊老師傅特意為這次頒獎禮燒製的,瓷麵上刻著“時光”二字。他順著李薇指的方向看去,周明遠正站在會場入口朝他揮手,身邊還跟著幾位華語樂壇的前輩,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期待的笑容。“不用緊張,”蘇澈拍了拍李薇的肩膀,目光落在會場內“亞洲音樂大獎”的金色ogo上,“我們來這裡,不隻是為了拿獎,更是為了讓更多人聽到華語音樂裡的文化味道。”
走進會場,撲麵而來的是各國語言的交流聲,舞台中央的巨型屏幕上正循環播放著提名專輯的片段。當《澈·時光》的片段出現時,畫麵裡先是《青花瓷》的水墨江南,再是《將進酒》的古城牆,最後是“澈心係”成員合唱的《初見》現場,熟悉的旋律透過音響傳遍全場,不少觀眾下意識跟著哼唱。蘇澈找座位時,路過日本音樂人久石讓的席位,對方主動站起來和他握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青花瓷》的旋律,很像京都的春天,很美。”
頒獎禮正式開始後,氣氛逐漸升溫。從最佳新人到最佳編曲,獎項一個個揭曉,每當有華語音樂人獲獎,蘇澈都會帶頭鼓掌。輪到“最佳專輯”提名時,會場瞬間安靜下來,大屏幕上依次出現五張專輯的封麵——《澈·時光》的青藍色封麵在一眾亮色設計中格外顯眼,下方的介紹文字裡,“融合中國傳統樂器與現代流行音樂”“推動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標注格外醒目。
“獲得第32屆亞洲音樂大獎最佳專輯的是——”頒獎嘉賓故意停頓了兩秒,目光掃過台下,“蘇澈!《澈·時光》!”
當“蘇澈”兩個字從頒獎嘉賓口中說出時,全場先是短暫的寂靜,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周明遠第一個從座位上站起來,用力揮舞著手臂;“澈心係”的成員們擠在觀眾席後排,夏沫激動地抱住李然,陳陽甚至跳起來喊出了中文的“恭喜”;海外粉絲區的青藍色燈牌瞬間亮起,“蘇澈”“《澈·時光》”的呼喊聲混著掌聲,壓過了其他語言的祝賀。
蘇澈站起身,整理了一下中山裝的衣襟,穩步走向舞台。接過獎杯的瞬間,他指尖觸到冰冷的金屬,卻感受到一股滾燙的力量——這尊獎杯的底座上刻著“亞洲音樂傑出貢獻”的字樣,不僅是對《澈·時光》的認可,更是對華語音樂文化輸出的肯定。他轉身麵對台下的鏡頭,深吸一口氣,拿起了話筒。
出乎不少人意料的是,他沒有用主辦方建議的英語或日語,而是用清晰、堅定的中文開口:“謝謝亞洲音樂大獎,謝謝所有支持《澈·時光》的朋友。”
話音剛落,會場裡響起一陣善意的掌聲,不少外國觀眾拿出手機打開翻譯軟件,眼神裡滿是好奇。蘇澈繼續說:“這張專輯裡,有《青花瓷》裡的汝窯故事,有《將進酒》裡的唐詩豪情,有《長安謠》裡的古城煙火——這些都是中華文化裡最珍貴的東西,我隻是用音樂,把它們講給更多人聽。”
他的目光掃過台下不同膚色的麵孔,語氣裡滿是真誠:“以前有人說,華語音樂要想走向世界,就得模仿西方的風格。但我想說,不是的。當《青花瓷》在spotify上被歐洲聽眾喜歡,當《將進酒》讓日本粉絲開始學唐詩,我發現,真正能跨越語言的,是文化裡的真誠與溫度。”
“我知道,藍星的文娛世界裡,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精彩——日本的動漫、韓國的舞曲、歐美的搖滾,都值得尊重。但我更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華語作品,帶著中華文化的魂,站在這個舞台上;更希望藍星的文娛,能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不是誰模仿誰,而是每個文化都能亮出自己的特色,互相欣賞,彼此成就。”
最後一句話說完,蘇澈深深鞠躬,話筒裡還殘留著他的氣息,會場裡卻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隨即,掌聲和歡呼聲再次爆發,比之前更熱烈。久石讓用力拍著手,眼裡滿是讚賞;韓國製作人金泰亨舉著手機錄下這段發言,在社交平台上實時分享;海外粉絲區的中文應援聲此起彼伏,“蘇澈,加油”“華語音樂,加油”的聲音,成了此刻會場裡最動人的旋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下台時,周明遠快步迎上來,緊緊握住蘇澈的手:“說得好!這才是華語音樂人的底氣!以前我們總想著‘融入’,今天你讓所有人知道,我們更可以‘引領’——用自己的文化,打動世界。”
頒獎禮後的采訪環節,記者們圍著蘇澈追問不停。有日本記者問:“未來會考慮用日語創作嗎?”蘇澈笑著搖頭:“語言可能會有界限,但音樂和文化沒有。我更想繼續用中文創作,把更多中國故事寫進歌裡,比如正在籌備的《三國》ost,裡麵會有更多傳統樂器的融合,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中國的曆史文化。”
有中國記者問起原創音樂數據庫的海外計劃,蘇澈立刻提起之前的進展:“目前已經和三家海外音樂平台達成合作意向,下個月就會啟動數據庫的海外對接,讓海外的華語原創音樂人也能享受存證和維權服務。未來,我們還想和亞洲各國的音樂協會合作,建立跨區域的原創保護機製,讓好的音樂不用擔心被抄襲,能安心地傳向更多地方。”
采訪間隙,蘇澈的腦海裡突然響起熟悉的係統提示音,淡藍色的光膜在他眼前悄然展開,金色的文字格外醒目:
【檢測到宿主憑借《澈·時光》獲亞洲音樂大獎最佳專輯,以中文發言傳遞中華文化自信,引發跨區域文化共鳴,觸發“國際聲望”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聲震樂壇”主線任務進度更新:99!剩餘目標:完成最後4場巡回演唱會,推動《三國》ost首支單曲海外同步上線,達成“樂壇頂流”稱號終極條件。】
【解鎖新功能:亞洲文化聯動頂級)——可對接亞洲各國影視、音樂、非遺資源,開展“音樂+影視+非遺”的跨領域合作,如聯合日本動漫團隊製作《青花瓷》動畫短片、與韓國音樂人合作改編《將進酒》韓語版等,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亞洲影響力。】
蘇澈悄悄關掉光膜,抬頭看向窗外——東京的夜色裡,遠處的東京塔亮著暖黃的燈,像一顆守護夜空的星。他想起剛才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些麵孔,有激動的粉絲,有認可的同行,有好奇的陌生人,每個人眼裡的光,都讓他更加堅定:音樂從來不是孤立的,它是文化的信使,是心靈的橋梁,而《澈·時光》的獲獎,隻是這座橋梁的一個起點。
回到酒店時,手機裡已經堆滿了祝賀消息——瓷坊老師傅發來一張新燒製的青花瓷照片,上麵刻著“亞洲最佳”;張啟明教授發來一段文字,說“用中文領獎,是對文化最好的尊重”;“澈心係”的成員們發來一段合唱視頻,他們在酒店房間裡彈著吉他唱《青花瓷》,背景裡貼滿了這次頒獎禮的照片。
蘇澈坐在窗邊,手裡握著那尊亞洲音樂大獎的獎杯,指尖輕輕劃過底座上的紋路。他知道,這場獲獎不是終點,接下來的巡回演唱會、《三國》ost、原創數據庫海外對接,還有更多的事要做。但此刻,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澈心時代”的影響力,正從華語樂壇,蔓延到整個亞洲,再朝著更廣闊的世界,慢慢生長。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