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暮色總帶著一種溫柔的厚重感,夕陽把澈心工作室露台的青藤染成金紅色,風裡裹著瓷坊飄來的淡淡釉香,落在蘇澈攤開的筆記本上。本子裡夾著一枚用樹脂封起來的紀念幣——正麵是“37.5”的數字,背麵刻著一把迷你舊吉他,是粉絲去年送的,說“記得您最初的樣子”。
蘇澈指尖拂過紀念幣,冰涼的樹脂下,仿佛還能摸到穿越那天口袋裡那疊皺巴巴的紙幣——三張十塊、兩張五塊、三張一塊,還有三枚五毛硬幣,總共三十七塊五毛,連一桶泡麵加礦泉水都要算計著花。他拿起桌上的舊吉他,琴頸上那道磕碰痕跡還在,是原主大三時從學長手裡淘來的,當初弦軸歪得厲害,最細的弦泛著鏽色,如今卻被粉絲包養得鋥亮,琴頭纏著青藍色的緞帶,上麵繡著“從煙雨到星空”。
“該和大家聊聊了。”蘇澈拿出手機,坐在露台的藤椅上,屏幕亮起時,彈出一條粉絲私信:“蘇老師,今天整理歌單,突然發現從《青花瓷》到《藍星的風》,我已經跟著您走了整整一年啦!”
他指尖在屏幕上頓了頓,點開社交平台的編輯界麵,標題欄裡敲下“從37.5元到此刻,謝謝每一個同行的你”,然後慢慢開始打字——
“今天在露台整理舊物,翻到了一把舊吉他,琴頸上有道疤,是我剛到藍星時唯一的寶貝。那時候我住在六樓的出租屋,窗戶漏雨,地板冰涼,兜裡隻剩37.5元,房租欠了兩千塊,房東阿姨的催款便簽貼在門上,字裡行間都是‘再不交就搬出去’的催促。
我記得第一次在地鐵口彈唱,唱的是當時最火的《甜寵星球》,歌詞裡‘星星眨眼睛’的旋律,連我自己都覺得彆扭。有個穿校服的小姑娘停下,給了我一塊錢,小聲說‘哥哥,你唱得比趙宇好聽,就是歌太無聊了’。那一塊錢被我攥在手裡,汗濕了又晾乾,後來湊夠了去老林錄音棚的錢——那是間藏在老街的小棚子,林叔頭發花白,調音台布滿劃痕,卻在我彈完《青花瓷》副歌後,掉了手裡的監聽耳機,說‘藍星從沒聽過這樣的歌’。
錄《青花瓷》的那個晚上,林叔免費幫我加了古箏前奏,用的是他珍藏的老磁帶,還說‘好歌該有好編曲’。我揣著存有deo的u盤走在老街,路燈是暖黃色的,青石板路上有積水,映著我的影子,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首歌會在後來的日子裡,被那麼多人記住。o投給樂雲音樂,編輯說‘歌詞晦澀,不符合年輕人審美’;去校園歌手大賽,製作人皺著眉打斷我,說‘天青色是什麼?聽不懂’。我站在階梯教室的舞台上,抱著那把舊吉他,第一次反駁‘好的音樂,能讓聽眾聽懂它的意境,哪怕需要一點時間’。那天聲樂老師給了我晉級名額,她說‘你的歌有靈氣’——現在想起來,那不僅是給一首歌的機會,更是給一個‘想做不一樣音樂’的人的底氣。
後來的故事,很多朋友都知道了:《青花瓷》火了,街頭巷尾都在唱‘天青色等煙雨’;我們建了原創音樂數據庫,讓更多像我當初一樣的新人,不用再怕心血被偷;‘澈心係’的孩子們從工作室的小舞台,走到了萬人演唱會的中央,林曉在音樂盛典上說‘沒有蘇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我’,可我想說,是你們讓我知道,一個人的堅持不夠,一群人的熱愛才夠燃。
去年西安演唱會收官,四萬人一起唱《長安憶》,綢帶從舞台落下,像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我想起當初在出租屋,對著漏雨的窗戶寫歌,從沒想過有一天,能帶著三國的故事、青花瓷的韻,走到北京、上海,甚至收到歐洲華語文化節的邀約。有人說‘你用一年走完了彆人十年的路’,可我知道,這條路不是我一個人走的——是林叔的磁帶,是聲樂老師的認可,是粉絲在公益跑時跑過的每一公裡,是澈心係成員熬夜排練的每一個夜晚,是瓷坊老師傅為《三國》燒製的每一件瓷偶。
今天整理郵箱,看到一封去年的郵件,是當初在地鐵口給我一塊錢的小姑娘寫的,她說‘我現在也開始寫原創了,存證的時候特意選了您的數據庫,覺得很安心’。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謂‘頂流’,從來不是獎杯和數據,而是你走的路,能讓更多人跟著走;你做的事,能讓更多人覺得‘我也可以’。
感謝藍星給我機會,讓一個來自地球的靈魂,能在這裡用音樂講故事;感謝每一個支持原創的人,是你們讓‘天青色’不再晦澀,讓‘三國’不再遙遠,讓‘原創’從一個詞,變成一群人的信仰。
接下來,我們一起做更酷的事——把《三國》的鼓點帶到倫敦,把《紅樓夢》的昆曲唱給更多人聽,把原創的種子撒到更遠的地方。畢竟,好的故事,值得被全世界聽見;好的熱愛,永遠值得被期待。”
長文發布時,已是深夜十點。蘇澈放下手機,看著露台外的夜景——瓷坊的燈還亮著,老師傅應該還在為歐洲演唱會的紀念瓷偶上釉;工作室二樓的燈也亮著,李薇還在整理海外巡演的行程表,澈心係的成員們在排練室裡,隱約傳來《藍星的風》的旋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沒立刻看評論,而是拿起那把舊吉他,輕輕撥動琴弦,《青花瓷》的前奏在夜色裡流淌。彈到“天青色等煙雨”時,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是李薇發來的截圖——蘇澈從37塊5到樂壇頂流的話題已經衝上熱搜第一,閱讀量破億,評論區裡滿是帶著回憶的留言:
“我是老林錄音棚的常客,記得蘇老師第一次去,穿得很樸素,彈《青花瓷》時,林叔偷偷錄了音,後來總放給我們聽!”
“校園大賽我也去了,當時就覺得這個唱古風的男生很特彆,沒想到現在這麼厲害!”
“公益跑我跑了10公裡,捐了10塊錢,現在看到蘇老師提到,突然覺得好有意義!”
“從《青花瓷》到《三國》,我跟著蘇老師了解了好多傳統文化,現在我女兒都會背‘天生我材必有用’了!”
周明遠會長第一時間轉發了長文,配文:“記得第一次找蘇澈談原創保護,他說‘想讓原創者有個家’,現在他不僅做到了,還帶更多人找到了家。”陳舟導演發來消息:“《三國》的後期還在趕,看到你的長文,突然覺得更有動力了,要把最好的三國故事拍出來!”久石讓也用中文留言:“很榮幸能見證你的旅程,期待在倫敦聽你彈《青花瓷》。”
媒體的反應也格外迅速,《藍星日報》連夜推出專題報道,標題是《37.5元到樂壇頂流:蘇澈的故事,是華語文娛的覺醒》,文中寫道:“從街頭彈唱的窘迫,到推動行業變革的擔當;從單一的音樂人,到文化傳播的使者,蘇澈的曆程不僅是個人的成長,更是藍星華語文娛從‘流量至上’到‘內容為王’的縮影。他用37.5元的起點,證明了好的原創永遠有力量,好的文化永遠能傳承。”
蘇澈翻著評論,眼眶漸漸發熱。他想起穿越那天,在寫字樓裡猝死前,最後修改的是周天王演唱會的策劃案,那時他想的是“怎麼讓舞台更炸”,卻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能成為那個用音樂改變行業的人。手機屏幕亮起,淡藍色的係統光膜悄然展開:
【檢測到宿主發布第一階段曆程回顧長文,引發全行業及公眾情感共鳴,強化“文化複興者”影響力,觸發“階段總結”聲望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第一階段“聲震樂壇”任務全維度複盤完成:
核心成就:現象級作品3首《青花瓷》《將進酒》《藍星的風》),行業變革1項原創音樂數據庫),新人矩陣1個澈心係),國際榮譽2項亞洲音樂大獎、文化創新先鋒),文化ip1個《三國》);
社會價值:推動原創音樂人注冊量增長300,抄襲率下降60,傳統文化傳播覆蓋人群超5億;
個人成長:從“文娛策劃”到“文化傳播者”,解鎖“樂壇頂流”“文化複興者”雙稱號;】
【第二階段“文化全球傳揚”任務增益:因長文引發的文化認同,海外演唱會門票預售通道提前開啟,《紅樓夢》海外版權收到5家出版社邀約,解鎖“全球文化對話”權限可發起中西方音樂人跨界合作項目)。】
蘇澈關掉光膜,抬頭看向夜空。江城的星星很少,但工作室和瓷坊的燈光,卻像星星一樣亮著。他拿起手機,給老林發了條消息:“林叔,下個月去倫敦,想帶著您當初給我錄《青花瓷》的磁帶,現場播放那段古箏前奏,您看行嗎?”
很快,老林回複了一個笑臉:“當然行!那盤磁帶我還留著呢,當初就說你這歌能唱到全世界,現在應驗了!”
蘇澈笑了,指尖再次拂過那枚“37.5”的紀念幣。他知道,第一階段的總結不是終點,就像當初在地鐵口彈唱不是終點一樣。接下來,還有倫敦的舞台要登,還有《紅樓夢》的故事要講,還有更多像當初的自己一樣的新人要幫。
露台的風又起了,帶著桂花的香氣,和《青花瓷》的旋律交織在一起。蘇澈抱著舊吉他,輕輕唱著“你眼帶笑意”,心裡滿是踏實——從37.5元到此刻,從出租屋到世界舞台,他走的每一步,都算數;而未來的每一步,都有同行的人。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