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價簽》拍攝到第三周,江城的初冬已帶著刺骨的寒意,片場卻始終彌漫著一股熱絡的創作氛圍。陳凱穿著程勇的舊夾克,正拍攝“患者在保健品店排隊拿仿製藥”的戲份——他特意佝僂著背,眼神裡帶著小心翼翼的試探,接過藥盒時指尖微微顫抖,這是他跟著老周觀察了一周才捕捉到的細節:“患者拿藥時,既期待又怕被查,這種矛盾的情緒,得藏在動作裡。”
道具組的藥盒是特意設計的,沒有任何真實藥企標識,隻印著“通用名:甲磺酸伊馬替尼片”和虛構的“仁心製藥”字樣,盒身還做了磨損處理,像被反複摩挲過的樣子。場邊,老周坐在輪椅上,認真地看著監視器:“就是這個感覺!我們以前拿藥,都不敢在大路上拆盒子,怕被人看見。”
就在這時,片場入口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專注的氛圍。一群穿著黑色西裝的人徑直走來,為首的是藍星華國最大藥企“康泰醫藥”的法務總監張鵬,手裡拿著一份厚厚的律師函,臉色冷峻:“蘇總,我是康泰醫藥的張鵬,你們拍攝的《生命的價簽》,影射我司‘高價售藥’,損害企業形象,現在要求立即停拍,銷毀所有相關素材,否則我們將起訴侵權!”
片場瞬間安靜下來,陳凱停下動作,老周的臉色也沉了下去。張鵬身後的助理遞過一份資料,裡麵夾著幾張劇本截圖,圈出“某藥企壟斷抗癌藥市場,單瓶售價3萬”的段落:“你們這是惡意抹黑!我司研發一款抗癌藥,投入20億,曆經10年臨床試驗,定價高是為了收回成本,支撐後續研發,不是你們口中的‘壟斷暴利’!”
蘇澈接過律師函,指尖劃過“侵權”二字,卻沒有慌亂。他請張鵬到旁邊的臨時休息區,平靜地說:“張總監,我們的劇本裡,所有藥企名稱、人物都是虛構的,沒有影射任何一家具體企業。但‘高價抗癌藥’是藍星真實存在的社會痛點,127位患者的采訪筆記裡,83的人都麵臨‘吃不起藥’的困境,這不是我們編造的。”
他拿出老周的用藥筆記,翻到“每月藥費4200元,兒子打兩份工”的頁麵:“老周患肺癌晚期,吃的國產仿製藥每月4200元,已經占了他家月收入的60;還有小宇,白血病患者,進口藥每月3萬,家裡賣了婚房才湊夠第一個療程的錢。我們拍這部電影,不是為了批評藥企,是想讓更多人關注這個矛盾——患者要活下去,藥企要研發新藥,這中間的平衡,需要社會一起探討。”
張鵬卻不接受這個解釋,語氣強硬:“不管你們怎麼說,這部戲已經對我司造成負麵影響!最近有投資者問我們‘是不是像電影裡那樣壟斷定價’,股價都跌了2!我最後再說一次,停拍,否則法庭見!”說完,他帶著團隊轉身離開,留下一份“最後通牒”:48小時內停拍,否則啟動訴訟程序。
片場的氣氛變得沉重,陳凱皺著眉:“康泰是行業龍頭,真要起訴,咱們的拍攝會受很大影響。”周明也擔心:“我之前拍《歸鄉》,就被資本告過,光打官司就耗了半年,耽誤了上映時機。”老周握著蘇澈的手,聲音發顫:“蘇老師,不能停啊,這是我們的故事,停了就沒人知道我們的難處了。”
蘇澈看著老周焦急的眼神,想起開機儀式上“為生命發聲”的承諾,心裡有了決定。當天下午,他在澈心工作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沒有邀請太多媒體,隻請了幾家關注民生的媒體和醫療領域的博主,現場還邀請了老周、小宇等3位患者代表。
發布會上,蘇澈公開了《生命的價簽》劇本修改說明,投影幕布上清晰地展示著:
1.劇本中所有藥企、人物均為虛構,未對應任何現實企業或個人,已在劇本扉頁標注“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2.劇本中“高價藥”情節,均來自127位患者的真實采訪記錄,附部分患者簽名的采訪筆記照片;
3.劇本同時呈現“藥企研發成本高”的視角,如“某藥企研發一款藥投入20億,周期10年”,參考了康泰醫藥等企業公開的研發數據,不存在“惡意抹黑”;
4.劇組願意與康泰醫藥及所有藥企對話,探討“藥品定價與患者可及性”的平衡,共同推動問題解決。
“我們不會停拍。”蘇澈的聲音堅定,“因為這部電影,承載的是127位患者的期待,是老周想‘看到孫子上小學’的願望,是小宇想‘病好後回公司做設計’的夢想。但我們也理解藥企的難處,研發新藥需要成本,我們願意調整劇本細節,加入更多‘藥企研發不易’的情節,讓故事更客觀,更全麵。”
老周在發布會上哽咽發言:“我不是要罵藥企,我知道研發藥不容易,但我也想活下去。我每月吃4200元的藥,兒子打兩份工,我看著心疼,卻沒辦法。我希望電影能播,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難處,也讓藥企知道,我們不是要‘免費吃藥’,是想‘吃得起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發布會視頻很快被傳到網上,藥企該不該降價生命的價簽真實困境兩個話題迅速衝上熱搜前二,引發全民大討論:
患者家屬立場:“我媽媽吃的抗癌藥每月2萬8,家裡快撐不住了!藥企研發不易,但能不能多考慮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藥企從業者立場:“我是康泰的研發人員,一款藥從研發到上市,要經曆無數次失敗,投入的錢是天文數字,定價低了,後續就沒錢研發新藥,最後受害的還是患者。”
專家立場:“問題的關鍵不是‘藥企該不該降價’,而是建立‘醫保報銷+藥企讓利+政府補貼’的三方機製。比如把更多抗癌藥納入醫保,政府對研發藥企給予補貼,這樣既能保障患者,也能讓藥企有動力研發。”
普通網友立場:“謝謝蘇澈團隊,讓這個問題被看見!之前大家都隻罵藥企,卻不知道研發成本高,現在兩邊的情況都清楚了,才能一起想辦法解決。”
康泰醫藥的股價雖然繼續小幅下跌,但網友對其的態度卻從“批評”轉向“理性討論”,不少網友留言:“希望康泰能和劇組對話,而不是起訴,一起推動問題解決才是正事。”甚至有康泰的研發人員匿名發聲:“其實我們內部也在討論‘如何降低藥價’,但需要政策支持,希望電影能推動相關政策出台。”
國家醫保局也注意到這場討論,發布公告稱“將啟動2025年抗癌藥醫保談判,進一步擴大抗癌藥報銷範圍,同時研究對研發藥企的補貼政策”,公告裡還提到“關注到《生命的價簽》引發的社會討論,將參考相關建議,完善藥品定價機製”。
片場裡,張嵐拿著醫保局的公告,激動地跑進拍攝區:“蘇總!醫保局要擴大抗癌藥報銷範圍了!咱們的電影,真的推動了變化!”陳凱拍了拍蘇澈的肩膀:“之前還擔心打官司,現在看來,公開討論比逃避更有用。”老周看著公告,眼淚掉了下來:“以後,是不是有更多人能吃得起藥了?”
這時,淡藍色的係統光膜在蘇澈眼前展開,金色的文字帶著“社會價值”的厚重感:
【檢測到宿主理性應對藥企施壓,公開劇本說明引發全民討論,推動官方關注“高價藥”問題,達成“現實題材社會影響力”裡程碑,觸發“問題推動”聲望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跨界破圈,影視崛起”第二階段任務進度更新:
1.解鎖“醫療政策對接”核心權限:可直接參與醫保局“抗癌藥定價”研討會,提供患者調研數據,為政策製定提供參考;
2.康泰醫藥主動聯係劇組,提出“合作修改劇本”,願意提供研發實驗室實景拍攝,呈現“藥企研發真實場景”,化解之前的矛盾;
3.任務“打造首部現象級現實電影”進度提升至85拍攝受阻問題解決,推動社會議題與政策關注,實現“創作影響現實”的目標)。】
蘇澈關掉光膜,看著片場重新恢複的拍攝氛圍——陳凱正在拍“程勇與藥企代表對話”的新增戲份,劇本裡加入了“藥企代表展示研發數據”的情節,更顯客觀;場邊,康泰醫藥的研發總監正在和周明討論劇本細節,解釋“為什麼一款藥需要10年研發”;老周坐在輪椅上,看著監視器裡的畫麵,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他走到露台,看著遠處醫院的燈光,心裡突然明白:現實題材的力量,不僅在於“講述故事”,更在於“推動改變”。康泰醫藥的施壓,看似是危機,卻意外促成了全民對“高價藥”問題的理性討論,甚至推動了醫保政策的調整——這比電影本身的票房,更有意義。
夜色漸深,片場的燈還亮著,拍攝“藥企研發實驗室”的戲份還在繼續。蘇澈拿起手機,在社交平台發了一條動態,配著新聞發布會的照片和醫保局的公告:“我們沒有停拍,因為我們相信,真實的故事值得被看見,複雜的問題值得被探討。感謝每一位參與討論的人,感謝康泰醫藥願意對話,更感謝老周、小宇們的堅持——因為你們,‘吃得起藥’的希望,又近了一步。”
動態發布後,康泰醫藥官方賬號第一次轉發了蘇澈的內容,配文:“願與社會各界一起,探討‘藥品研發與患者可及性’的平衡,共同推動醫療健康事業發展。”評論區裡,不再是之前的爭吵,而是滿屏的“理性對話”“一起加油”。
片場的風雖然寒冷,卻吹不散心裡的暖意。蘇澈知道,《生命的價簽》的拍攝之路還有最後一段,但這場“藥企施壓引發的全民討論”,已經讓電影超越了“娛樂作品”的範疇,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橋梁”。而這,正是他拍攝這部現實題材電影的初心——用故事喚醒關注,用關注推動改變,讓每一個“想活下去”的生命,都能被溫柔以待。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