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華國國家大劇院的金色大廳裡,燈火璀璨,座無虛席。“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人物”評選結果發布會在這裡舉行,穹頂懸掛的巨幅國徽與四周陳列的紅色綢帶,讓整個會場既莊重又肅穆。來自全國的媒體記者、行業代表、文化學者齊聚一堂,手中的相機、錄音筆早已準備就緒,目光緊緊鎖定在舞台中央的電子屏上——那裡即將揭曉這份承載著時代記憶與全民認可的榜單。
當主持人用沉穩有力的聲音念出“第十名,蘇澈”時,現場瞬間爆發雷鳴般的掌聲,閃光燈如星河般閃爍,將舞台映照得愈發耀眼。電子屏上同步浮現出蘇澈的肖像與評語:“他用文娛喚醒文化自信,用原創改變行業生態,用ip連接全球,是藍星華國文化複興的推動者——蘇澈,本次榜單唯一入選的文娛領域人物,以文化為刃,以創新為翼,為華國文娛產業開辟了全新天地。”
蘇澈身著深灰色中山裝,袖口依舊彆著那枚標誌性的青花瓷紐扣,在全場的注視下緩步走上舞台。他的步伐沉穩,神色平靜,沒有過多的張揚,隻有曆經沉澱後的從容。接過榮譽獎杯時,指尖觸及冰涼的金屬質感,他的目光掃過台下一張張熟悉或陌生的麵孔——有陪伴他一路走來的團隊成員張嵐、趙凱、林墨,有合作過的非遺傳承人、導演、歌手,還有遠道而來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每個人的眼中都滿是敬佩與欣慰。
“感謝這份認可,更感謝這個時代。”蘇澈的聲音透過音響傳遍大廳,溫和卻極具穿透力,“這份榮譽不屬於我一個人,屬於每一位堅守華國文化的創作者,屬於每一位支持本土原創的觀眾,屬於每一位為文化複興默默付出的人。我隻是一個幸運的實踐者,在時代的浪潮中,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台下的張嵐眼眶微紅,手中緊緊攥著一份厚厚的成就清單。那上麵記錄著蘇澈十年來的每一步足跡:從《紅樓》舞台劇橫空出世,打破華國文娛“ip輸入依賴症”;到《三國》電影全球票房破10億,成為首部登頂好萊塢票房榜的華國主導影片;從藍星華國文化節吸引千萬全球遊客,讓華國文化搜索量暴漲500;到《唐詩風雲》《宋詞故事》風靡全球,帶動古典文學熱潮;從成立全球文化ip聯盟,促成20項跨國合作;到捐贈100億成立文化複興基金,扶持非遺傳承與鄉村文化;從“鄉村影視計劃”成為公益標杆,帶動5000萬鄉村教育捐贈;到華國文娛產業gdp占比從3躍升至10,成為支柱產業……
“蘇總總是說,他隻是個‘實踐者’,但隻有我們知道,每一步有多難。”趙凱輕聲對身邊的林墨說,“當初推《三國》曆史科普版遊戲,有人說‘曆史遊戲沒人玩’;做《紅樓》vr體驗,有人質疑‘技術成本太高’;發起文化節時,沒人相信能吸引千萬全球遊客;成立基金捐贈100億,更是有人覺得‘不切實際’。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始終堅持‘文化為核’,一步步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林墨點頭,目光落在舞台上的蘇澈身上:“他不僅改變了行業,更改變了一代人的文化認知。十年前,年輕人追捧的是西方ip,說起傳統文化覺得‘老土’;現在,《唐詩》《宋詞》成為潮流,漢服、非遺文創成為年輕人的新寵,海外留學生能自豪地向外國朋友講述三國、紅樓的故事,這就是文化自信的覺醒,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引領。”
發布會現場,媒體記者們的提問接踵而至。有記者問:“作為唯一入選的文娛領域人物,你認為自己最核心的貢獻是什麼?”
蘇澈思索片刻,回應道:“最核心的貢獻,或許是讓‘華國文化’重新成為華國文娛的主角。十年前,我們的文娛市場充斥著西方ip的衍生品,本土文化作品要麼曲高和寡,要麼被過度商業化篡改。我們做《三國》《紅樓》,不是為了單純的商業成功,而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自己的文化故事同樣精彩;我們推唐詩宋詞ip,是想讓年輕人知道,古典文學不是課本上的死知識,而是能融入生活的活文化;我們成立基金、發起聯盟,是想搭建平台,讓更多人能參與到文化複興中來。”
他頓了頓,補充道:“文化自信不是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當年輕人因為一部電影愛上曆史,因為一首歌曲喜歡上詩詞,因為一個ip自豪於自己的文化,這份自信就真正紮根了。而我的幸運,就是成為了這份自信的推動者之一。”
另一位記者問:“從一個普通創作者到影響時代的人物,你覺得最關鍵的品質是什麼?”
“堅守與開放。”蘇澈毫不猶豫地回答,“堅守文化的核心內核,不因為追求市場而妥協;開放創新的傳播方式,不因為傳統而固步自封。我們堅守三國的忠義、紅樓的人文、唐詩的豪情、宋詞的婉約,這是根;同時我們用影視、遊戲、vr、文旅等現代方式傳播,用全球聯盟、跨文化合作搭建橋梁,這是翼。有根有翼,文化才能飛得高、走得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發布會場外,評選結果早已在全網刷屏。蘇澈最具影響力人物文化複興的推動者等話題迅速霸占熱搜榜首,閱讀量破百億。網友們的留言充滿了自豪與認可:“實至名歸!十年前誰能想到,我們的本土ip能走向世界,蘇總用文娛讓我們重新愛上自己的文化”“唯一的文娛領域人物,說明文化的力量越來越被重視,蘇總功不可沒”“從《大山裡的孩子》到文化複興基金,他不僅做商業,還做公益,真正用行動踐行文化責任”。
行業內的反響同樣熱烈。華國電影家協會發文:“蘇澈的入選,標誌著文娛產業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他用原創ip改變了行業‘重流量、輕內容’的生態,用文化傳播打破了‘娛樂至死’的偏見,為全行業樹立了榜樣。”全球文化ip聯盟的海外成員也紛紛發來祝賀,華納兄弟ceo艾倫·沃克說:“蘇澈的影響力不僅限於華國,他用文化ip搭建了全球交流的橋梁,讓不同文明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這份成就值得被全世界認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乾事阿祖萊特意發來視頻致辭:“蘇澈先生是全球文化交流的典範。他用《三國》《唐詩風雲》等作品,讓華國文化成為全球文娛的重要力量;用文化節、全球聯盟等平台,推動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對話。他的入選,是對華國文化複興成就的肯定,也是對全球文化傳播新範式的認可。”
發布會結束後,蘇澈與團隊成員在大劇院的回廊上駐足。窗外的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灑在地麵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張嵐遞過來一部手機,上麵是文化複興基金首批扶持項目的最新進展:“蘇總,‘魏晉風骨’ip開發已經進入劇本階段,100個鄉村文化書屋全部建成,非遺工坊的年輕人已經能獨立設計文創產品了。”
趙凱補充道:“全球文化ip聯盟的跨文化共創項目也有了新突破,《宋詞·莎士比亞》動畫係列已經完成前期製作,預計明年全球同步上線;《三國》兒童版的海外版銷量已經突破300萬冊,成為很多國家的中文教材輔助讀物。”
林墨笑著說:“《唐詩風雲》的衍生音樂劇也在籌備中,計劃在全球20個國家巡演,還會融入當地的音樂元素,進一步擴大唐詩的影響力。”
蘇澈看著團隊成員們充滿乾勁的臉龐,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想起十年前,自己剛提出“文化為核,商業為翼”的理念時,身邊隻有寥寥數人;想起《三國》電影拍攝時,為了還原一個曆史細節與團隊反複爭論;想起文化節期間,看到全球遊客為華國文化歡呼時的感動;想起成立基金時,收到無數普通民眾捐贈的溫暖。
“我們做的這些事,本質上都是在傳承文脈。”蘇澈輕聲說道,目光望向遠處的天安門城樓,“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文娛是傳承文脈的重要載體。我們有幸生在這個時代,能有機會用自己的專業,讓更多人愛上華國文化,讓文化自信成為民族複興的重要力量。”
張嵐點頭:“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投身文化創作,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支持本土ip,這就是最棒的改變。您的入選,會激勵更多人加入文化複興的隊伍。”
蘇澈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