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礪刃秣馬與風雨欲來_喋血江山:從邊陲狼煙到九五之尊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章 礪刃秣馬與風雨欲來(1 / 1)

推荐阅读:

楚驍對四方來使的強硬回應,如同在已波濤暗湧的湖麵上又投下了幾塊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至各方,引來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京城“臨時朝議堂”收到楚驍那封謙遜卻寸步不讓的回奏後,陷入了尷尬的沉默。楚驍拒絕王爵,卻死死抓住“靖難”兵權不放,這無異於一記無聲的耳光,扇在他們試圖收回權柄的臉上。幾位宗室親王暴跳如雷,叫囂著要發兵“討逆”,但很快就被現實澆滅了氣焰——京畿防務空虛,糧草短缺,拿什麼去討伐擁兵數萬、剛剛焚了敖倉的楚驍?最終,隻能不了了之,默許了楚驍繼續“總攬靖難軍事”的現實,這脆弱的朝廷權威,再次大打折扣。

趙銳收到楚驍索要十萬石糧、三十萬弩箭的“盟好”條件時,氣得差點掀了桌子。

“楚驍小兒!安敢如此!真當本帥是他的糧倉錢庫不成?!”他在河西大營中咆哮。但冷靜下來後,卻又不得不仔細權衡。與楚驍徹底撕破臉,眼下對他並無好處,反而可能讓朝廷或其他勢力漁利。更重要的是,楚驍手握龐吉與西州勾結的鐵證,這始終是懸在他頭頂的一把利劍。最終,他咬著牙,擠出了五萬石糧和十五萬支弩箭,派人送往潼關,並附上一封語氣親熱卻暗藏機鋒的回信,大談“兄弟之誼”、“共體時艱”,實則哭窮抱怨,希望楚驍“適可而止”。這批物資雖打了折扣,但對急需補給的潼關而言,仍是雪中送炭,楚驍照單全收,心中對趙銳的底線和庫存也有了更清晰的評估。

西州麴文泰接到楚驍那句“有膽自來取”的回複,獨坐王宮,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稱王之後,正需立威,楚驍的強硬態度正好撞在他的刀口上。但玉門關易守難攻,胡彪又是個悍不畏死的猛將,強攻損失太大。他冷哼一聲,下令道:“增兵玉門關外,日夜騷擾,疲敝守軍!另,派使者去狄人賀魯那裡,就說本王願與他共分河西之地,邀他一同出兵,看那楚驍還能囂張到幾時!”

狄人賀魯被割去耳朵的使者哭喊著逃回王庭,添油加醋地一番控訴。賀魯聞言暴怒,當場斬殺了幾名奴仆泄憤。但他雖殘暴,卻並非完全無腦。直接南下與楚驍硬碰硬並非上策,倒是麴文泰的提議讓他頗為心動。“告訴西州使者,想要本汗出兵,先送一萬套鐵甲、五千把良弓過來!打下河西,財帛女子歸我,地盤可以商量!”他打算先敲西州一筆竹杠,再看情況出手。

四方勢力的反應,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彙集到潼關都督府的察事司。沈燕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她迅速搭建起了一個高效的情報網絡,不僅成功截獲、破譯了大量往來信件,更將細作安插進了京城、河西、西州乃至狄人部落之中。雖然核心機密仍難獲取,但各方的大致動向和態度,已能基本掌握。

楚宵根據這些情報,不斷調整著策略。他深知,各方暫時的沉默或妥協,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一旦時機成熟,或者出現新的變數,大戰便會瞬間爆發。

靖難都督府的運轉逐漸步入正軌,但也遇到了諸多難題。最大的問題便是——人才匱乏。軍隊擴張迅速,但能獨當一麵的中層將領奇缺;地盤擴大,懂得治理地方、處理政務的文官更是鳳毛麟角。雖然有不少人前來投奔,但良莠不齊,忠心難辨。

這一日,王校尉便愁眉苦臉地來找楚宵:“將軍,新招募的流民中,混進了不少奸細和兵痞,雖經查處,仍防不勝防。各地縣府缺乏得力官員,政令推行緩慢,稅賦征收也困難重重。長此以往,恐生內亂啊。”

楚宵沉吟片刻,道:“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傳令:其一,由韓衝和李朗負責,設立‘講武堂’,從軍中擇優選拔忠勇低階軍官及有功士卒,加以短期操訓,考核優異者,擢升軍職,充實基層。其二,張貼招賢榜,不論出身,唯才是舉。凡通曉政務、律法、算術、匠作者,皆可前來應試,一經錄用,量才委任。由你和沈燕共同負責甄彆。”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銳光:“至於那些混進來的魑魅魍魎,讓察事司加大清查力度,寧可錯抓,不可錯放!亂世用重典,非常時期,容不得太多仁慈。”

命令下達,講武堂和招賢榜迅速落實。軍營之中,讀書聲與喊殺聲第一次奇異地交織在一起。各地懷才不遇或尋求機遇的文人、工匠,也開始向潼關彙聚,雖然其中必然仍有彆有用心者,但總算打破了人才枯竭的局麵。沈燕的察事司則如同一個無聲的篩子,在黑暗中不斷過濾著雜質,偶爾傳來的清洗消息,帶著血腥味,卻也有效震懾了內部的宵小。

這一日,招賢館前來了一位特殊的投效者。此人約莫三十歲年紀,青衫洗得發白,麵容清臒,眼神卻異常明亮通透,自稱名叫徐穆,字文略,來自江南。

負責初步接待的官員見其並無功名,也無顯赫家世,便有些怠慢,隻隨意問了幾個尋常問題。徐穆也不氣惱,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卷帛書,道:“此乃在下對當今天下大勢及將軍眼下困局的些許淺見,勞煩呈送將軍一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官員本不以為意,但見其氣度不凡,便勉強接過,送到了王校尉處。王校尉忙於政務,隨手放在一旁。恰逢楚宵前來視察招賢館,無意中看到了那卷帛書,信手翻開。

隻看了幾行,楚宵的目光便凝固了。

帛書上並無浮華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指核心。文中不僅精準分析了四方勢力朝廷、趙銳、西州、狄人)的強弱、矛盾及潛在動向,更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楚驍目前“地狹民疲,將寡才稀”的根本困境。隨後,他提出了數條令人拍案叫絕的建議:

其一,“聯弱抗強,遠交近攻”:建議暫時虛撫朝廷,以安其心;重點穩住或利用趙銳,共抗西州、狄人之外部威脅;甚至可秘密遣使聯絡南方同樣對朝廷不滿的州牧如臨州牧劉琨,形成戰略呼應。

其二,“深耕根基,緩稱王霸”:建議楚驍暫緩稱王稱帝的誘惑,繼續高舉“靖難”旗幟,將精力集中於內部治理、招攬流民、鼓勵農耕、發展軍械,將現有地盤真正消化為鐵板一塊。

其三,“以戰養戰,梯次擴張”:不主張盲目擴大地盤,而是集中兵力,看準時機,對西州或狄人控製下的薄弱區域進行精準打擊,奪取實際利益人口、糧草、戰略要地),逐步滾雪球般壯大自身。

其眼光之毒辣,策略之老道,絕非尋常書生所能及!

楚宵立刻下令:“快!請這位徐先生來見!不,我親自去請!”

當楚宵親自來到招賢館簡陋的客房時,徐穆正平靜地坐在窗前看書,仿佛早已料到這一幕。

“先生大才!楚某怠慢了!”楚宵躬身一禮,態度誠懇。

徐穆放下書卷,從容還禮:“將軍禮賢下士,名不虛傳。徐某飄零半生,不過是想尋一明主,一展所學罷了。”

兩人在客房中促膝長談,從天下大勢到軍政細節,越談越是投機。楚宵發現此人對兵法、政略、經濟乃至人心都有著極深的洞察力,許多困擾他許久的問題,在此人點撥下竟豁然開朗。

“得先生,如高祖得子房!”楚宵由衷感歎,當即拜徐穆為都督府軍師中郎將,參讚軍政一切機要。

徐穆的加入,如同給飛速奔跑的靖難集團裝上了一個縝密的大腦。他很快便協助楚宵和王校尉理順了內部治理的許多環節,提出了“均田令”、“屯田優撫”、“軍功授爵”等一係列具體政策,極大地提升了行政效率和軍隊士氣。同時,他也開始著手規劃下一步的戰略方向。

然而,就在潼關上下勵精圖治之時,西州方向,終於傳來了驚人的消息。

沈燕急匆匆闖入議事堂,臉色凝重:“將軍,軍師!西州密報!麴文泰以世子麴仁傑為帥,大將渾邪為先鋒,起兵五萬,號稱十萬,已誓師東征!其鋒直指玉門關!而且…狄人賀魯部落,也有大規模騎兵集結的跡象,疑似與西州達成了協議!”

眾人聞言,臉色皆是一肅。

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楚宵猛地站起身,目光掃過堂下文武,最後落在牆上的巨幅地圖,定格在那座熟悉的雄關之上。

“胡彪那邊情況如何?”

“胡將軍已多次示警,關外西軍活動日益頻繁,大戰一觸即發!”

徐穆輕輕捋須,沉聲道:“將軍,西州挾怒而來,兵鋒正盛,且可能聯合狄人。玉門關雖險,亦不可輕敵。此戰,關乎我根基存亡,須得慎重應對。”

楚宵眼中寒光凜冽,決然道:“胡彪善守,然此戰非同小可。李朗!”

“末將在!”

“點齊兩萬精兵,即日隨我馳援玉門關!王校尉,後勤糧草務必保障!軍師,鎮守潼關,協調各方,謹防趙銳異動與朝廷小動作之重任,就托付給你了!”

“遵命!”眾人凜然應諾。

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而下。

這一次,不再是防守,而是事關勢力存亡的正麵碰撞。

楚宵大步走出議事堂,夕陽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礪刃秣馬多時,終到了亮劍時刻。

風雨欲來,大戰將至。

喜歡喋血江山:從邊陲狼煙到九五之尊請大家收藏:()喋血江山:從邊陲狼煙到九五之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