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遣使韓遂_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2章 遣使韓遂(1 / 2)

十一月末,寒風凜冽,劉協率領近四萬大軍,兵臨長安城下。

依照賈詡等人的建議,大軍采取了“圍三缺一”之勢,將東、西、南三門圍得水泄不通,唯獨留下了北門。旌旗蔽日,矛戟如林,肅殺之氣彌漫在古老的帝都之外。

劉協立馬於霸陵之上,遠眺著那座巍峨雄壯的城池。

夕陽的餘暉為巨大的城磚鍍上一層暗金色的光暈,雉堞連綿,箭樓高聳,護城河雖已部分淤塞,卻仍能想象其昔日的險要。

這與他記憶深處那座由蕭何督建、相對更注重宮室布局與象征意義的長安城,已然有了不小的變化。

曆經王莽之亂、赤眉焚毀,以及董卓、李傕等輩的占據和加固,如今的長安,軍事防禦功能被提升到了極致。

“四萬人……”劉協心中默念。這個數字聽起來不少,但麵對如此堅城,以及困守其中、必然做困獸之鬥的李傕殘部,仍顯得有些單薄。

強攻,必然傷亡慘重,甚至可能傷及護駕軍的元氣。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拿下長安,是個棘手的難題。

他的目光從城牆收回,落在了腳下的高丘。隨侍的劉艾適時低聲稟告:“陛下,此乃霸陵,孝文皇帝陵寢所在。”

“文帝……劉恒的墓?”劉協下意識地脫口而出,隨即愣住。

在他的記憶裡,漢文帝劉恒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印象不算很深,可在劉協的記憶中,這位文帝是那個在呂後亂政後由周勃、陳平等人迎立,開創了“文景之治”的賢君。

為了印證自己兩世的記憶,他轉向劉艾,故作隨意地問道:“朕問你,孝文皇帝在位時,政績如何?”

劉艾雖有些詫異陛下為何突然問起前朝舊事,但仍恭敬回答:

“回陛下,孝文皇帝在位二十三載,躬行節儉,廢除肉刑,與民休息,政清人和,府庫充盈。我大漢自高皇帝開國以來,除高皇帝外,若論治國安邦、百姓稱頌,孝文皇帝當為諸先帝之首。”

“哦?”劉協目光微動,追問道,“連光武皇帝那般,再造大漢、中興社稷的功業,也比不上文帝麼?”

劉艾沉吟片刻,似乎在權衡措辭,最終還是肯定地道:

“陛下明鑒,光武皇帝撥亂反正,重續漢祚,武功赫赫,自是偉業。然若單論天下承平之時,百姓安居樂業之象,史家公論,士林口碑,確以孝文之世為最。民間至今猶稱‘文景之治’,感念孝文皇帝仁德。”

劉協聞言,默然良久。寒風掠過陵墓上的枯草,發出嗚咽之聲。他心中豁然開朗,又帶著一絲複雜的明悟。

“是啊……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低聲自語,仿佛是說給自己聽,“誰讓他們能吃飽飯,過上安生日子,誰就是好皇帝。武功霸業,固然顯赫,但歸根結底,天下蒼生的福祉,才是根本。”

他想起了記憶中,關中秦人對項羽的切齒痛恨,對他的簞食壺漿;想起了自己從微末起兵,深知鄉間黎庶的艱辛與期盼。

民心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他再度望向那座巨大的象征著權力與榮耀的長安城,眼神變得愈發堅定和清明。

“李傕據城而守,看似強大,實則已是無根之木,失道寡助。朕此番回來,不僅要奪回這座城池,更要讓這三輔之地的百姓,重新看到希望。”

他勒轉馬頭,對劉艾及隨行眾臣道:

“傳令下去,大軍紮營,嚴密監視各門動向。多派哨探,查清城內虛實、糧草儲備。另,以朕的名義,起草安民告示,射入城中,曉諭軍民:朕乃正統,此番回鑾,隻誅首惡李傕及其朋黨,餘者不論。“

“開城歸順者,賞;負隅頑抗者,城破之日,嚴懲不貸!更要明言,待平定叛亂,朕當效仿文景先帝,與民更始,休養生息!”

“諾!”劉艾等人躬身領命。


最新小说: 碧血大明:穿越係統改寫江山 寒門崛起我靠科技顛覆曆史 超古代:神明紀元 回到80年代,鄉村幸福快樂生活 四合院:一巴掌下去棒梗眼神清澈了 重生:校花真是我女朋友 晝寢入夢 我怎麼可能是救世主 軍中流氓 愛情六十四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