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下邳城外。
劉備的隊伍已準備就緒。
他依天子詔令,並未大張旗鼓,隻帶了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簡雍、孫乾等核心部屬及五百精銳親兵,輕裝簡從,準備踏上西行入朝之路。
車馬蕭蕭,氣氛肅然,與城內陳登等人告彆後,隊伍緩緩開拔。
然而,隊伍剛出城不久,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不知從何處得到消息,越來越多的百姓從四麵八方湧來,彙聚到官道兩旁。
起初隻是零星幾人駐足觀望,很快便聚集成群。
他們大多衣衫襤褸,麵帶菜色,眼中充滿了惶恐與不舍。
有人拖家帶口,背著簡陋的行囊;有人甚至跪在道路中央,擋住了車駕的去路。
“劉使君!使君留步啊!”
“使君走了,曹操再來,我們可怎麼活啊!”
“使君,帶我們走吧!我們願意跟著使君!”
“求使君彆丟下我們徐州百姓啊!”
哭喊聲、哀求聲此起彼伏,數百名百姓黑壓壓地跪了一片,場麵頓時混亂起來,隊伍被迫停滯。
劉備見狀,心如刀絞,立刻翻身下馬。他快步走到跪地的百姓麵前,一一親手將他們攙扶起來,解釋道:
“諸位鄉親!快請起!快請起!備……備何德何能,受大家如此厚愛!備並非棄大家而去,乃是奉了當今天子詔令,入朝覲見,效命陛下!”
“天子聖明,已任命賢能的陳元龍先生為徐州刺史!元龍先生乃徐州名士,愛民如子,才乾遠勝於備!”
“有他治理徐州,必能保境安民,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大家放心回去吧!朝廷……朝廷絕不會不管徐州的!”
儘管劉備言辭懇切,但恐慌的百姓似乎隻認準了他一人,依舊圍攏著不肯散去,哭聲哀求聲不絕。
劉備身處其中,左右為難,既不忍嗬斥驅趕,又深知皇命在身,延誤不得,內心焦灼萬分。
就在這時,車隊中一輛不起眼的馬車簾幕被輕輕掀開,一位青年探出身來。
此人身量頗高,雖穿著文士衣衫,雖然麵容仍有一絲青澀,卻掩不住一份沉穩乾練的氣度。
他目光掃過混亂的場麵,眉頭微蹙,隨即快步走到劉備身邊,麵對情緒激動的百姓,朗聲開口。
“諸位父老鄉親,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眾人的目光頓時被吸引過去。
那青年從容不迫地說道:
“劉使君深受皇恩,奉天子明詔入京,此乃匡扶漢室、報效朝廷之壯舉,亦是徐州之榮光!”
“天子金口玉言,既已任命陳元龍公為徐州刺史,便絕不會坐視徐州百姓於不顧。如今曹兗州亦已奉詔罷兵,專意北禦袁紹,豈會再輕易興兵來犯?”
“若因我等在此挽留,致使劉使君延誤行程,乃至違逆聖意,非但於徐州無益,反予他人以口實,豈非陷使君於不忠不義之地?此絕非愛護使君之道,亦非保全徐州之策也!”
“若諸位父老信得過劉使君仁德,真心願追隨左右,亦不當在此阻攔車駕,徒增困擾。可量力而行,或稍後告知陳元龍陳刺史。”
“屆時使君在朝中立足,或可再設法安置鄉梓。然此刻,還請諸位以大局為重,莫要阻攔天使行程,讓使君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