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卻並未居功,抱拳沉聲道:“太守謬讚。此次退敵,全賴將士用命。若非甘興霸司馬臨機決斷,趁勢出擊,挫敵銳氣,俘獲敵船,焉有此勝?興霸勇烈機敏,當居首功!”
黃祖經黃忠提醒,這才想起甘寧的功勞,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尷尬,隨即笑道:“哦,對對對!興霸亦有大功!來人,賞甘司馬百金,美酒十壇,肥羊十頭!”
甘寧麵無表情地接過賞賜,謝恩退下。
然而,黃祖方才那片刻的忽視和此刻略顯敷衍的賞賜,卻像一根刺,深深紮進了這位心高氣傲的猛將心中。
他默默退到一旁,眼神卻愈發冰冷。
與此同時,夏口以東,孫策軍水寨,中軍大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策正與程普、韓當、黃蓋等核心將領議事,手中拿著一封周瑜自曲阿前線送來的密信,信中分析了天下大勢,尤其強調了朝廷王師已破雷薄,兵鋒直指壽春,建議孫策暫緩對江夏的強攻,保存實力,以待時變。
孫策雖覺有理,但心中仍因無法速破江夏、替父報仇而煩悶不已。
就在這時,帳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壓抑的悲呼聲。一名渾身濕透、帶傷的軍校踉蹌闖入,撲倒在地,泣不成聲:“主公!主公!淩……淩操將軍他……他戰死了!”
“什麼?!”孫策霍然起身,案幾被帶得搖晃不止,他虎目圓睜,一把揪住那軍校的衣領,“你說清楚!淩操怎麼了?!”
軍校涕淚交加,將淩操如何輕舟冒進、被寨上神射手一箭穿心、眾人如何拚死搶回屍首的經過哭訴一遍。
“淩將軍——!”孫策發出一聲悲憤的怒吼,心如刀絞。
淩操隨他起兵以來,屢立戰功,忠心耿耿,如今竟折在這江夏水寨之下!
他猛地拔出佩劍,一劍劈斷案角,雙目赤紅,咆哮道:
“點兵!全軍出擊!我要踏平江夏水寨,用黃祖老兒和那射冷箭的狗賊的人頭,祭奠淩兄弟在天之靈!”
韓當亦是悲憤交加,慨然請命:“主公!末將願為先鋒,誓斬黃忠,為淩操報仇!”
“主公不可!”老將程普急忙攔住暴怒的孫策,沉聲道,“主公息怒!淩將軍英勇戰死,我等皆悲!然公瑾信中言之鑿鑿,朝廷大軍已逼近壽春,袁術敗亡在即。”
“此刻若與荊州死戰,拚得兩敗俱傷,豈非讓朝廷坐收漁利?望主公以大局為重,暫息雷霆之怒!”
黃蓋也上前勸道:“主公,德謀所言極是!報仇雪恨,不在一時。那黃忠、甘寧,不過疥癬之疾,他日我軍席卷荊襄,必手刃此二賊,以告慰淩將軍英魂!”
“如今,當依公瑾之策,暫退廬江,整軍經武,觀望天下之變,方為上策啊!”
孫策胸膛劇烈起伏,握著劍柄的手指因用力而發白,他看看悲憤的韓當,又看看苦口婆心的程普、黃蓋,再想到周瑜信中的深謀遠慮,以及如今江北虎視眈眈的朝廷大軍……種種利害關係在腦中激烈交鋒。
最終,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滔天的怒火與悲痛,將長劍重重插回鞘中,聲音沙啞而疲憊:“罷!罷!罷!便依諸位將軍……和公瑾之言!傳令……撤軍,退往廬江!先隨公瑾攻破吳郡再說。”
命令下達,帳中一片沉寂,彌漫著悲壯與不甘的氣氛。
孫策頹然坐回椅上,揮手讓眾人退下。他獨自望著帳外滾滾東流的長江水,腦海中浮現出淩操生前豪邁的笑容,又想到淩操家中那個年紀尚幼的兒子淩統……不禁長長歎息一聲,喃喃道:
“淩將軍……他日,必讓統兒手刃仇敵,告慰你在天之靈!”
一場因淩操之死而險些爆發的全麵大戰,在周瑜的遠見和程普、黃蓋的勸諫下,暫時得以避免。
孫策軍開始有序向廬江方向撤退,江夏之圍暫解。
隻是孫堅舊仇未消,如今又添新恨,孫家和荊州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喜歡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請大家收藏:()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