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府內,揚州牧劉繇正與麾下張英、樊能等將商議守城之策,愁眉不展。孫策大軍壓境的消息傳來,城內人心惶惶。就在這時,親兵來報:
“啟稟使君!府外有自稱前將軍劉備麾下使者,姓諸葛名亮,持節求見!另有徐州陳刺史遣人押運一批軍資抵達水寨!”
劉繇聞言,又驚又喜,忙道:“快請!不!本官親自出迎!”
府門外,隻見一位年輕得令人驚訝、卻氣度從容的文士,手持漢節,卓然而立,正是諸葛亮。
其身旁,一員年輕小將,按劍而立,目光銳利,正是魏延。
身後還有數輛大車,滿載著弓弩箭矢、糧秣等物,雖數量不算極多,但在此時無疑是雪中送炭。
劉繇快步迎上,激動地握住諸葛亮的手:“天使遠來辛苦!備下薄禮,聊表寸心,劉都督與陳元龍厚意,繇感激不儘!”
他雖貴為刺史、漢室宗親,但勢單力薄,如今得朝廷承認和支援,簡直是久旱逢甘霖。
諸葛亮躬身施禮,不卑不亢:
“劉使君乃漢室宗胄,朝廷柱石,鎮守揚州,勞苦功高。我劉將軍奉天子明詔,討伐逆賊袁術,聞知孫策不明大義,屢犯州境,特遣亮前來致意,並奉上陳刺史籌措之軍資少許,略儘綿薄之力,助使君共保疆土,以全臣節。”
劉繇將諸葛亮、魏延迎入府中,設宴款待。
席間,諸葛亮談吐不凡,給劉繇傳達了劉備試圖讓劉繇守住曲阿的想法。
魏延雖不多言,但英氣逼人,令人不敢小覷。
消息傳開,朝廷使者抵達並帶來援助的消息,如風般吹遍了曲阿全城。
守軍將士士氣為之一振!
原本低落的情緒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堅守待援、為國效命的決心。
太史慈聞訊,亦撫掌大笑:“好!有朝廷為援,何懼孫策小兒!某必叫他知道江東亦有豪傑!”
諸葛亮見太史慈身姿雄健,氣宇軒昂,言談間豪氣乾雲,勇烈之氣撲麵而來,心中不禁暗讚:
“此等虎將,勇武剛烈,不下於劉將軍帳下張飛。張繡諸將,真乃世之虎臣也!”
太史慈亦對諸葛亮年紀輕輕卻見識不凡、氣度從容深感敬佩,更因劉備遣使來援而心生感激。
他感慨道:“不瞞尊使,慈與玄德公,早有淵源!昔年慈在北海孔文舉麾下效力時,北海被黃巾賊管亥所圍,危在旦夕。”
“正是玄德公,時任平原相,聞訊即仗義發兵,解了北海之圍!慈雖未與玄德公謀麵,然其高義,早已銘感五內!”
“未曾想,今日在曲阿,又能得玄德公遣使來援,此已是二次蒙救矣!玄德公真乃信義著於四海的君子,朝廷之棟梁!”
諸葛亮聞言,心中一動,經太史慈一提,立刻想起確有此段舊事,內心更加欽佩劉備。
他含笑點頭:“原來如此!亮亦曾聞聽此事,玄德公常言,濟危扶困,乃人臣本分。昔日救北海,是義所當為。”
“今日助劉揚州抗孫策,亦是奉朝廷旨意,維護綱常。子義將軍與劉將軍,竟有這般緣分,實乃天意使然,更見將軍與朝廷同心同德!”
這一層關係的揭開,頓時讓諸葛亮與太史慈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許多。
雙方都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與信任。
劉繇在一旁聽聞,也覺此事巧合,更添了幾分對劉備和朝廷的好感,笑道:“妙哉!此真乃天意!可見我曲阿,合該得玄德公與朝廷之助!真乃陛下天恩也!”
正當府內氣氛熱絡之際,忽有斥候急匆匆闖入,單膝跪地,急聲稟報:
“啟稟使君!諸位將軍!孫策大軍前鋒已至城東十裡外,正在依山傍水處緊急立寨!旌旗招展,人馬喧囂,聲勢極大!大軍正源源不斷開來!”
消息傳來,廳內氣氛瞬間一凝。
太史慈聞言,非但不懼,反而虎目圓睜,一股凜冽的戰意勃然而發!
他猛地起身,對劉繇抱拳,聲若洪鐘:
“使君!孫策小兒,欺人太甚!前番幾度挑釁,皆被我軍擊退,竟仍不死心,還敢傾巢來犯!”
“慈請令,率一支精兵,趁其立足未穩,出城迎頭痛擊!必挫其銳氣,讓他知曉我曲阿並非無人!”
劉繇見太史慈主動請戰,又見城外敵軍勢大,心中不免有些猶豫,目光下意識地看向諸葛亮,想聽聽這位朝廷使者的意見。
諸葛亮神色平靜,結合最近在劉備前線處的軍士對壘想到,太史慈勇猛,士氣可用,若能初戰告捷,對穩固城防、激勵民心至關重要。
然孫策、周瑜亦非庸才,在之前徐州時,他就知曉此二人在江東多有名聲,如此大張旗鼓而來,豈會不防劫寨?需得謹慎。
他略一沉吟,對劉繇和太史慈道:“子義將軍勇略過人,主動請纓,士氣可嘉!然孫子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策驟然而至,其營寨布局、虛實如何,尚需細察。亮以為,將軍可先率少量精銳騎兵,前出偵察,觀其虛實,再定行止。”
“若有機可乘,則雷霆一擊;若其戒備森嚴,則退回固守,以逸待勞。如此,方為萬全。”
太史慈雖求戰心切,但也知諸葛亮所言,並非怯戰,便點頭道:
“先生言之有理!慈這便點齊輕騎,親往哨探!若有機會,定叫孫策嘗嘗某家厲害!”
說罷,向劉繇、諸葛亮一拱手,便龍行虎步,出府點兵去了。
劉繇見太史慈聽勸,心中稍安,對諸葛亮的見識又高看一分。
喜歡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請大家收藏:()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