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顧昭與李自成隔著千裡山河達成那份,足以顛覆大明國祚的秘密默契之時,整個大明王朝的朝堂之上,也正被一片新的陰雲所籠罩。
後金鐵騎雖然暫時退去,但那場驚天動地的京師之圍,卻像一劑催化劇毒的猛藥,徹底引爆了早已在帝國腹心之地,潛藏已久的致命危機!由於朝廷將所有的精銳兵力,都抽調一空用於拱衛京畿,導致原本就因為天災人禍而動蕩不安的山西、河南兩省,地方上的官軍力量被削弱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危險的低點。那些原本隻是小股流竄、打家劫舍的饑民流寇,在失去了有效壓製之後,如同得到了充足養分的野草,開始瘋狂地滋生、蔓延、彙聚!他們攻破縣城殺死官吏,搶掠糧倉裹挾著越來越多活不下去的百姓,轉眼之間,便從數百人的小股彙聚成了數千人、乃至上萬人的龐大軍勢!一時間,山西、河南兩省,烽煙四起,狼奔豕突!地方衛所的官軍腐朽不堪,一觸即潰,根本無力鎮壓。一封封用鮮血和火焰寫成的八百裡加急奏折,如同雪片一般,從太行山麓,從黃河兩岸,日夜不息地,飛入紫禁城,堆積在崇禎皇帝的禦案之上,將他那剛剛因為“京師大捷”而稍稍舒展的眉頭,再一次,染上了,濃重的陰霾。
皇極殿內氣氛,壓抑而焦躁。崇禎皇帝看著手中那份描繪著流寇勢力範圍的地圖,臉色鐵青一片。地圖上那大片大片的紅色標記像一道道正在不斷擴散、流淌的鮮血,深深地刺痛了他的雙眼。“廢物!通通都是廢物!”他將手中的奏折狠狠摔在地上,對著滿朝文武發出了壓抑不住的咆哮。“國朝養士、養兵百年!如今區區流寇便能在我大明腹心之地,縱橫來去如入無人之境!爾等食君之祿,卻不能為君分憂!要爾等,何用!”朝堂之上,鴉雀無聲。所有的文臣武將,都低垂著頭,噤若寒蟬。他們,誰也拿不出,一個,真正有效的解決辦法。派兵?京營新敗,元氣大傷;關寧鐵騎,遠在遼東,不可輕動。招安?之前的無數次招撫,早已證明,那不過是,飲鴆止渴。就在這,滿朝束手,君臣相對無言的,絕望時刻。一個,挺拔如鬆的身影,緩緩地,從武將的隊列中,走了出來。正是,如今聖眷正隆,被視為帝國擎天玉柱的,鎮北侯,顧昭!他身著嶄新的麒麟補服,麵容沉靜,目光如炬,對著龍椅上的崇禎,朗聲開口,聲音,如同洪鐘大呂,在死寂的大殿之內,轟然回響!
“陛下!”“建奴已退,京師,在臣的鎮北軍與三大營的共同守衛之下,固若金湯,再無近憂。然,中原流寇,四處蜂起,如附骨之疽,若不及時割除,必成心腹大患!”“臣,蒙陛下聖恩,忝為京營總教習。近數月來,西山新軍,日夜操練不休,如今,已初見成效!兵者,利器也,需以血開鋒!新軍將士,空有一身報國之誌,正該,以戰代練,在真正的沙場之上,檢驗所學,為陛下,分憂解難!”“臣,顧昭,請率西山新軍一萬,即刻南下山西,為陛下,掃平流寇,蕩儘塵埃!”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顧昭的身上,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讚賞,欽佩,當然,更多的,是猜忌與提防。尤其是,以當朝首輔溫體仁為首的文官集團,看向顧昭的眼神,更是,陰晴不定。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文官們,會像往常一樣,站出來,以“國帑空虛”、“新軍不可輕動”等理由,來反對顧昭的提議時。令人,大跌眼鏡的一幕,發生了。溫體仁,在經過了短暫的沉默之後,竟然,緩緩地,走出了隊列。他對著崇禎,恭敬地一揖,用一種,前所未有的、誠懇的語氣說道:“陛下,鎮北侯,忠勇可嘉,實乃我大明之柱石!老臣,亦以為,侯爺此議,可行!”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瞬間,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那些原本準備了一肚子彈劾之詞的言官們,都愣住了,麵麵相覷,不知所措。他們不明白,為何一向,視武人為心腹大患,將顧昭,視為最大政敵的溫首輔,今日,竟然會,一反常態地,支持顧昭領兵出征?隻有顧昭,在聽到溫體仁的話後,嘴角,在那無人察覺的瞬間,勾起了一抹,冰冷的、了然於胸的笑意。他,當然知道,溫體仁這隻老狐狸,在打著什麼算盤!溫體仁的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其一,便是“驅虎吞狼”。顧昭這尊“瘟神”,如今在京城,權勢日重,聲望日隆,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們文官集團的地位。將他,遠遠地,打發到中原的戰場上去,眼不見,心不煩!其二,便是“借刀殺人”。中原流寇,聲勢浩大,絕非善類。讓顧昭的西山新軍,去和那些,悍不畏死的流寇,拚個你死我活,無論結果如何,對他們來說,都是,穩賺不賠!其三,便是“左右逢源”。如果,顧昭,真的僥牙,打了勝仗,平定了流寇。那麼,他溫體仁,便是“慧眼識人、舉薦有功”!可如果,顧昭,一敗塗地,損兵折將,那他們,便可以立刻,調轉槍口,以“浪擲國帑、有勇無謀、輕敵冒進”等罪名,對他,進行致命的彈劾,一舉,將其,永世不得翻身!多麼完美的,政治算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他們千算萬算,卻唯獨沒有算到,這一切,早就在顧昭的,預料之中!他今日的“主動請纓”,本就是一場,算準了人心的,盛大陽謀!
龍椅之上,崇禎皇帝,看到眼前的這一幕,簡直是,龍顏大悅!一邊,是自己,最信賴、最能打的,擎天大將。一邊,是自己,最“倚重”、最能乾的,內閣首輔。如今,這兩人,竟然,為了“為國分憂”這件大事,達成了,史無前例的,高度一致!這,難道不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君臣同心、文武和睦的,盛世景象嗎?!“好!好!好!”崇禎,激動地,連說三個“好”字,猛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鎮北侯,有卿如此,國之幸甚!溫愛卿,能以國事為重,亦是百官之楷模!”“朕,準了!”幾乎是,沒有任何猶豫,崇禎,當即,下達了,最終的旨意!“傳朕旨意:冊封鎮北侯顧昭,為‘剿寇總兵官’,欽賜尚方寶劍,總領山西、河南兩省,所有軍務,節製兩省,文武官員!著,即刻點齊兵馬,出征剿匪!兵部、戶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誤!”
聖旨一下,塵埃落定!顧昭,終於,拿到了那張,可以讓他,名正言順地,將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合法地,投送到大明腹心之地的,通行證!
三日後,北京城外。一支,軍容之盛,遠超以往任何一支明軍的,嶄新軍隊,正在,集結。一萬名,從西山講武堂和新兵營中,層層選拔、淬煉而出的,西山新軍,列成,一個個,整齊劃一的方陣。他們,身上穿著統一的、便於作戰的黑色戎服,腳踩著結實的牛皮軍靴,手中,握著的,不再是五花八門的簡陋兵器,而是,清一色,閃爍著冰冷寒光的,新式燧發槍!在他們的隊列之中,還矗立著,數十門,由黃銅鑄造、炮身更為輕便、機動性更強的,嶄新“野戰炮”!顧昭,身披重甲,跨坐於戰馬之上,目光,緩緩掃過自己,一手打造出的這支,鋼鐵洪流。他命令趙率教、何可綱等遼東舊將,率領一部分鎮北軍,繼續留守京師與永平四城,作為自己,最穩固的戰略後方。而後,他猛地,抽出腰間的戰刀,向前,遙遙一指!目標——山西!“出發!”一聲令下,萬軍,齊動!一萬雙軍靴,同時踏地,發出的,是,如同雷鳴般的,整齊轟響!這支,承載著顧昭所有野心與未來的軍隊,終於,離開了京師這個巨大的漩。渦,如同一頭,掙脫了枷鎖的猛虎,撲向了那片,正在被戰火與饑荒所吞噬的,廣闊中原!他的棋局,正式,進入了,圖窮匕見的,中盤!
喜歡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