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神沙”的問世,所帶來的震撼,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它為顧昭那匪夷所思的宏大計劃,提供了一塊最堅實的基石。當天津衛的軍民還沉浸在對“神石”的狂熱崇拜中時,顧昭已經以一種雷厲風行的姿態,展開了一場足以讓整個時代都為之側目的瘋狂基建。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天津衛的城門口,張貼了一張前所未有的告示。
告示的內容很簡單:天津衛總兵府,招募天下工匠流民,凡願來此參與工程建設者,不問出身,不問過往,一概收納。但總兵府不開設粥棚施舍,而是宣布,所有參與工程之人,按日結算,按勞取酬,每日發放足額的糧食與工錢!多勞多得,上不封頂!
這個被後世稱為“以工代賑”的政策,在當時的大明,無異於一聲驚雷。在這個流民遍地,饑荒連年的時代,無數掙紮在死亡線上的百姓,所求的不過是一口活命的粥。而顧昭,卻給了他們遠超於此的東西——尊嚴。他告訴他們,你們不是乞丐,而是建設者,你們的汗水,可以換來飽腹的糧食和堂堂正正的工錢。
消息一經傳出,仿佛在乾涸的河床上投入了一顆巨石。數以萬計的、從山東、河北等地逃難而來的流民,拖家帶口,如潮水般湧向了這片曾經荒無人煙的海邊衛所。他們為顧昭提供了近乎無限的、無比廉價的勞動力,也為這座新城的崛起,注入了最原始的、磅礴的生命力。
於是,在天津衛的海灘與荒原之上,一幅熱火朝天的、宛如後世巨大工地般的宏偉畫卷,以前所未有的氣魄,轟然展開。
錘聲、號子聲、石料的撞擊聲、遠處實驗性蒸汽機偶爾發出的沉悶轟鳴聲,彙成了一曲激昂的、改造天地的交響樂,日夜不息。
三大核心工程,被顧昭強硬的意誌推動著,同時破土動工!
其一,修建新港!天津衛舊有的碼頭,不過是幾個簡陋的木製棧橋,根本無法停泊大型海船。顧昭親自選址,在入海口的塘沽地區,利用“定海神沙”,也就是水泥,開始修建一座現代化的深水港。巨大的水泥沉箱被一個個澆築成型,沉入海底,構成了堅不可摧的防波堤,將渤海的洶湧波濤,溫柔地攔在了港外。寬闊的水泥碼頭上,安裝了數十台顧昭親手繪製圖紙、利用杠杆原理和滑輪組製作的簡易木質起重機。這些在當地人眼中如同“巨臂神”的機械,能輕易吊起數千斤的貨物,其裝卸效率,是過去純靠人力的百倍不止!
其二,修築炮台!港口,是財富的入口,也必須有最強大的盾牌守護。在入海口兩側最關鍵的戰略位置,顧昭下令,用一種更加匪夷所思的方式,修築大沽口炮台群。他將煉鋼廠初期產出的、質量不佳的劣質鋼筋作為骨架,再用高標號的水泥、沙石澆築,創造出了這個時代無法理解的“鋼筋混凝土”!用這種材料修建的,是數座巨大無比的、擁有銳利夾角的棱堡式炮台。這種源自歐洲的堡壘設計,經過顧昭的改良,徹底消除了射擊死角,其厚達數米的牆體,足以抵禦當時世界上任何最強大的火炮的正麵轟擊。當這些猙獰的巨獸,將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渤海灣時,它們便形成了一張無法逾越的交叉火力網,徹底鎖死了通往京畿的海上大門。
其三,建造船塢!海軍的根基,不僅在於戰艦,更在於強大的後勤維修與建造能力。在港口最核心的區域,一座規模空前的乾船塢群,也開始挖掘。工匠們利用水力驅動的簡易龍門吊和新式工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造著能夠同時容納數艘千噸級戰艦進行維修和建造的龐大設施。顧昭的目標,是要在這裡,建立整個東亞最大、最先進的造船中心!
與此同時,天津衛城內的改造,也在同步進行。顧昭對這座破敗的衛所進行了徹底的重新規劃。泥濘不堪的小巷被一條條橫平豎直、寬闊平坦的水泥路所取代。在道路之下,是同樣用水泥管道鋪設的、完善的地下排水係統,它將徹底終結城市內澇和瘟疫橫行的曆史。而在城市的邊緣,一排排規劃整齊、堅固耐用的磚混結構住宅區,正拔地而起。這些是專門為工人和士兵們建造的“公租房”,雖然房間不大,但足以遮風擋雨,乾淨衛生。
一個普通流民的視角:
張三已經不記得自己逃難了多久。他隻知道,家鄉山東的土地早已乾裂,父母在逃荒的路上變成了兩座小小的墳包。他一路乞討,啃過草根,吃過觀音土,像一條野狗一樣,苟延殘喘。當他聽說天津衛的顧侯爺招工,還管飯發錢時,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拖著幾乎要散架的身體,來到了這裡。
然後,他被眼前的景象,徹底驚呆了。
這裡沒有他想象中的施粥棚和擁擠的難民營,而是一個……一個他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巨大工地。成千上萬的人,像螞蟻一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卻亂中有序。巨大的木頭架子起重機)輕鬆地吊起他十輩子都搬不動的巨石,灰色的神仙粉水泥)加水後,被澆築成各種堅固的形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被分到了修建新港的隊伍裡,工作是攪拌“定海神沙”。活很累,汗水浸透了他破爛的衣衫,但他卻感覺不到。因為午時,他領到了一碗插著筷子都不會倒的稠粥,裡麵甚至還有肉末!傍晚收工,他顫抖著雙手,領到了十個沉甸甸的銅板!
他哭了。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一種久違的、名為“希望”的情緒,重新在他的胸膛裡燃起。
幾天後,他被分配到了一間新蓋好的房子裡。那房子,是用磚頭和那種神仙粉蓋的,乾淨、明亮、堅固無比。下雨天,他躺在屋裡,聽著外麵的風雨聲,第一次感覺到了什麼是“家”。
他常常在休息的時候,跑到高處,怔怔地望著整個天津衛工地。他看到巨大的港口,像巨人的手臂一樣伸向大海;他看到猙獰的炮台,如同守護神般矗立在海口;他看到一排排嶄新的房屋,不斷地從荒地上生長出來。
他不知道什麼是“工業基地”,也不懂什麼是“城市規劃”。他隻知道,那位年輕的顧侯爺,就像傳說中的神仙,用撒豆成兵般的法術,在這片不毛之地上,硬生生地創造出了一座嶄新的、充滿活力的城市。
在這裡,隻要你肯流汗,就能吃飽飯,有衣穿,有房住。
張三握緊了手中的工具,眼中閃爍著從未有過的光芒。他已經不再是一個流離失所的難民,他是“新天津”的建設者。為了守護這一切,他願意獻出自己的全部力氣,甚至生命。
喜歡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