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大明皇家銀行”與“戰爭國債”_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 > 第243章 “大明皇家銀行”與“戰爭國債”

第243章 “大明皇家銀行”與“戰爭國債”(1 / 2)

乾清宮的暖閣之內,那場決定大明未來數十年政治格局的內閣重組會議所帶來的餘波,尚未在紫禁城的紅牆黃瓦間完全消散,顧昭卻已如同一位從不停歇的棋手,落下了他籌謀已久、足以顛覆整個帝國經濟版圖的下一步棋。

對於剛剛掌控了內閣,將自己的意誌初步貫徹於帝國中樞的顧昭而言,清洗朝堂、排除異己,僅僅是為即將到來的大手術掃清了障礙。他真正想要構建的,是一個能夠支撐起龐大軍費開支、足以應對內憂外患、並且能將帝國每一分潛力都壓榨出來的全新國家機器。而這台機器的心臟,便是金融。

崇禎三年的初秋,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日子。

北京城,正陽門大街最繁華的地段,一座嶄新的三層樓閣拔地而起,徹底改寫了這條街的天際線。這座建築通體由上好的石料與金絲楠木構築,飛簷鬥拱,雕梁畫棟,其規製之宏偉,竟隱隱有幾分皇家宮殿的氣派。正門之上,一塊巨大的紫檀木牌匾高懸,由當今天子崇禎親筆禦題的四個鎏金大字在秋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大明皇家銀行”。

銀行開業這一天,整條正陽門大街被圍得水泄不通。百姓、商賈、士子、甚至一些聞訊而來的外國商人,都彙集於此,帶著好奇、揣測與深深的疑慮,仰望著這座前所未有的宏偉建築。

幾天前,一道聖旨便已昭告天下,震驚了所有人的耳朵。

崇禎皇帝以雷霆萬鈞之勢下旨,宣布將近年來聲名鵲起、由北境總督顧昭一手創辦的“鎮北銀行”,與之前整合了無數皇莊、官營產業的“皇家商會”正式合並,改組升級為“大明皇家銀行”。

聖旨中的內容,每一個字都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千層浪花:

其一,大明皇家銀行被確立為帝國唯一的官方指定銀行,其地位之尊崇,前所未有。

其二,銀行將獨攬天下錢法鑄幣之權,未來大明所有流通的製式銀元、銅錢,都將由此統一鑄造、發行,旨在從根源上杜絕私鑄泛濫、成色不一的亂象。

其三,也是最核心的一點,自即日起,帝國戶部國庫、各省布政使司的府庫銀兩,以及天下所有稅收,包括田賦、商稅、關稅、鹽稅等,都將不再分散存放於各地衙門庫房,而是必須限期統一存入大明皇家銀行及其遍布全國的分行。

這道旨意如同一場金融世界的地震。有識之士瞬間便讀懂了其中的深意——這不僅僅是成立一家銀行那麼簡單,這是顧昭在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手段,將整個大明帝國的金融血脈,從無數分散、低效、腐敗叢生的毛細血管中抽取出來,彙入一根由他親手打造、強勁有力的中央主動脈!

國家銀行,一個對於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來說都無比陌生的詞彙,經由顧昭之手,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姿態,降臨在了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的出現,意味著朝廷將第一次擁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錢袋子”,一個能夠集中調動全國財力,為國家意誌服務的強大工具。

然而,這還不是顧昭拋出的全部。

在銀行開業的當天,門口的告示牆上,張貼出了一份由內閣與皇家銀行聯合署名的“告天下商民書”,而這份公告的核心內容,便是發行大明帝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份“國債”——崇禎元年期戰爭債券。

公告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寫道:為徹底平定中原流寇之患,安定社稷,還萬民以太平,朝廷需籌措巨額軍餉。然國庫屢經天災、戰事,已不堪重負。為不加賦於民,顧閣老與天子共商,決意以國家之信譽,向天下萬民借款,共渡國難!

這份被命名為“戰爭國債”的債券,其細節更是讓圍觀的商賈們倒吸一口涼氣:

債券以白銀為計價單位,分為十兩、一百兩、一千兩、一萬兩四種麵額,方便不同財力的民眾購買。

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其利息。公告上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年利息為“一分”,也就是整整百分之十!這在當時簡直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要知道,民間最穩妥的當鋪、錢莊借貸,利息也不過三四厘,而這國債的利息,直接翻了兩三倍,堪比一些風險極高的商業投資。

更關鍵的是它的擔保。顧昭沒有用空洞的口號,而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承諾。債券的信用擔保,不僅僅是“大明帝國的未來”這一宏大敘事,更有明確的兌付條款:未來朝廷大軍平定流寇、擊退後金所繳獲的一切戰利品,包括金銀、土地、財產,將設立專門的“償債基金”,優先用於支付所有債券持有者的本金與利息!

這番操作,如同一場劇烈的風暴,瞬間將北京城內的商界乃至整個士紳階層,撕裂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陣營。

一場冰與火的對峙,在無形中展開。

“荒唐!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京城一家著名的老字號茶樓裡,幾位須發花白、身著綾羅綢緞的老商賈聚在一起,痛心疾首地拍著桌子。其中一位是京城排名前三的糧商張員外,他看著窗外皇家銀行的方向,滿臉不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自古以來,隻有朝廷向百姓收稅,哪有朝廷低聲下氣向百姓借錢的道理?這說明什麼?說明朝廷已經山窮水儘了!那個顧昭,把國庫的底子都掏空了,現在就想著用一張紙,來換我們辛辛苦苦攢下的真金白銀?做夢!”

旁邊一位綢緞莊的劉老板深以為然地點頭:“沒錯!年利一分?聽著是誘人,可萬一朝廷賴賬呢?那可就是血本無歸!這玩意兒,說白了,就是變著法子搶錢!誰買誰是傻子!我們這些本分生意人,還是把銀子攥在自己手裡最安穩。”

他們的擔憂,代表了舊有士紳階層和傳統富商的普遍心態。在他們看來,國家的信用是最不值錢的東西,皇帝和朝廷說翻臉就翻臉,曆史上抄家滅族的例子還少嗎?將身家性命押在這一張紙上,無異於一場豪賭。他們寧願將銀子埋在後院的地窖裡,或者放給知根知底的親友收取微薄的利息,也絕不願意交給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皇家銀行”。

然而,在另一邊,卻是截然不同的狂熱景象。

喬五爺,這位曾經的邊境走私商人,如今已是皇家商會體係下最舉足輕重的“新晉皇商”,他幾乎是在看到告示的第一時間,就帶著自己商會的所有管事,衝到了大明皇家銀行的門口。

他的眼中閃爍著一種旁人無法理解的炙熱光芒,那是一種混雜了對利潤的渴望和對政治機遇的敏銳嗅覺。

“五爺,這……這靠譜嗎?”身邊一個年輕的管事看著人山人海,有些忐忑地問,“咱們要是把全部流動銀子都投進去,萬一……”


最新小说: 洪荒:五行道人 仙指問心 小家奴鹹魚翻身記 娶媳防老 京市歸來,掌權人的羈絆 饑荒年代種田忙 雙星奪權 涅盤遊戲:開局覺醒唯一真瞳 故鄉故事 末世農家樂:退休刺客的仙府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