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密旨,以帝國最高級彆的“八百裡加急”,繞開了所有的中轉驛站和內閣部院,由皇家侍衛團的精銳,直接送抵了古北口外的第二軍團指揮部。當趙率教展開那份由崇禎親筆書寫、蓋著傳國玉璽和鎮北侯私印的黃綾時,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將,久久地凝視著那一行瘋狂而大膽的命令,隻感覺一股熱血從腳底直衝天靈蓋。
他等待這一天,已經太久了。
計劃,開始執行。
從第二天起,古北口防線的戰鬥,烈度陡然升級。後金軍發現,原本如同縮頭烏龜一樣堅守在棱堡和塹壕中的明軍,竟然開始主動發起了小規模的反擊。這種反常的舉動,在皇太極看來,是對方在長期圍困下,補給和士氣都已達到極限,試圖通過反衝擊來打破僵局的最後掙紮。
於是,他下令,全軍發動最猛烈的總攻。
連續三日三夜,震天的炮火和喊殺聲,幾乎沒有一刻停歇。整個古北口,變成了一個巨大而血腥的絞肉機。明軍的防線多處被突破,又被悍不畏死地奪回。雙方的屍體,在棱堡前的反騎兵壕中,堆積了一層又一層。空氣中,彌漫著濃得化不開的血腥味和硝煙味,仿佛連冬日的朔風,都被染成了暗紅色。
就在第四天的黃昏,當後金軍最精銳的鑲白旗巴牙喇兵,再一次潮水般地湧向一道被炮火轟開的缺口時,奇跡發生了。
那裡的明軍,在經過一番看似激烈的抵抗後,突然“崩潰”了。
這種崩潰,就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引發了連鎖反應。一名士兵的逃跑,帶動了一整個百人隊,一個百人隊的潰散,又導致了整條防線的混亂。成千上萬的明軍士兵,丟盔棄甲,如同受驚的羊群一般,哭喊著,爭先恐後地向著京師的方向“敗退”。
他們退得是那樣的倉皇,以至於陣地上,留下了大量的輜重、火炮,甚至還有數百名來不及撤走的、正在哀嚎的傷兵。
這突如其來、卻又在皇太極意料之中的“勝利”,讓他麾下的將領們瞬間陷入了狂喜。
“汗王!明軍不行了!他們頂不住了!”性子最急的阿濟格興奮地大吼。
然而,皇太極並未被衝昏頭腦。他眯著眼睛,在望遠鏡中冷冷地觀察著那片混亂的戰場。他命令大軍暫停追擊,並連續派出了三批、由最狡猾的赫哲族探子組成的偵察隊,反複潛入明軍的潰敗路線和廢棄的陣地進行勘察。
探子們帶回來的消息,幾乎完全一致:明軍是真的敗了。那些被遺棄的火炮是真的,輜重是真的,那些躺在地上呻吟的傷兵,口中咒罵著將他們拋棄的將軍,也是真的。一切的跡象都表明,顧昭那條看似堅不可摧的防線,終於在這場傾國之力的持續猛攻下,達到了它所能承受的極限,迎來了它必然的崩潰。
最後的疑慮,在證據麵前煙消雲散。一種巨大的、幾乎要讓他眩暈的狂喜,攫住了皇太極的心。
他成功了!他賭贏了!顧昭的神話,終將被他親手終結!
“傳朕旨意!”皇太極猛地拔出腰間的佩刀,直指關內,聲音因極度的興奮而顯得有些高亢,“全軍入關,兵鋒所指——北京!”
命令下達,壓抑了許久的八旗軍,如同掙脫了牢籠的洪荒猛獸,發出了震動山穀的歡呼。
二十萬大軍,如同決堤的洪水,從古北口那被打開的缺口處,一泄千裡,勢不可擋地湧入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富饒的華北平原。他們沿途燒殺搶掠,將壓抑了數月的暴虐,儘情地發泄在這片富庶的土地上。在他們看來,大明的最後一道屏障已經被他們踏碎,京師已是唾手可得,整個天下,都即將匍匐在他們的馬蹄之下。勝利,已經近在眼前。
然而,就在這些征服者們沉浸在劫掠的狂歡中時,一張他們看不見的、由鋼鐵、蒸汽和無聲的電碼所編織的巨大羅網,正在以一個超乎他們想象的速度,從四麵八方,悄然合攏。
……
南線,河南彰德府。
這裡是新建成的京漢鐵路的最北端終點站。月台之上,無數身穿深藍色軍服、背著新式燧發槍的士兵,正以營為單位,在軍官的口令下,秩序井然地登上了一列列由悶罐鐵皮車廂組成的、長得望不到頭的軍用列車。
在車頭的最前方,一頭渾身漆黑、吞吐著白色蒸汽的鋼鐵巨獸——“先鋒號”蒸汽機車,正發出沉重的、富有節奏的呼吸聲。這是天津機械廠經過無數次失敗後,終於成功仿製並改良的、整個大明帝國第一批能夠投入實用的蒸汽機車。
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鳴響,這頭鋼鐵巨獸拖動著滿載士兵的車廂,緩緩開動,然後不斷加速,以前所未有的、日行八百裡的驚人速度,沿著那條鋼鐵鋪就的大動脈,向著北方的預設戰場,滾滾而去!
車廂內,周遇吉的第一軍團的士兵們,正好奇地打量著這個飛速後退的世界,他們的臉上,沒有長途跋涉的疲憊,隻有即將投入決戰的昂揚鬥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西線,大同府外。
王五和他麾下的第三軍團,那支由最精銳的龍騎兵和山地步兵組成的混合部隊,早已整裝待發。他們沒有火車,但他們擁有數萬匹最健壯的蒙古戰馬。隨著指揮部一道加密的電報指令傳來,王五拔出了他的馬刀,向前一指。
“全軍,出發!目標,順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