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瓦舍出來,蘇哲並沒有直接回家。
他心裡那股由“香灰療法”點燃的無名火,此刻正燒得他五臟六腑都不得安生。
那個鐵匠的悲劇,像一根刺,深深紮進了他作為外科醫生的職業尊嚴裡。
不行,不能光憑道聽途說就給整個時代的醫療水平判死刑。
萬一……萬一那隻是個案呢?
萬一那個用香灰的郎中隻是個無證行醫的“赤腳醫生”呢?
說不定在那些傳承百年的大藥鋪裡,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外科黑科技”。
本著嚴謹的循證醫學精神,蘇哲決定進行一次徹底的市場調研。
他專挑那些門麵闊氣、一看就很有曆史底蘊的大藥鋪。
這些地方,通常是汴梁城醫療資源的頭部玩家,代表著這個時代的最高水準。
一連三天,蘇哲幾乎逛遍了內城所有叫得上名號的藥鋪。
從“同仁堂”到“鶴年堂”,從“廣濟堂”到“保和堂”,他像一個考察民情的微服私服官員,把自己的雙腿都快走成了“靜脈曲張”。
結果……讓他更加絕望了。
這些藥鋪,無一例外,都將核心業務聚焦在了內科。
坐堂的老大夫們,個個仙風道骨,撚著胡須,隻靠“望、聞、問、切”四招,就能把你的五勞七傷、陰陽失調分析得頭頭是道。
什麼“肝風內動”、“脾胃濕熱”、“腎水虧虛”,一套套理論體係成熟得令人發指。
開出的方子,從君臣佐使到藥材配伍,邏輯嚴謹,堪稱藝術。
在內科領域,他們是當之無愧的王者,這一點蘇哲是絕對服氣的。
但在外科……蘇哲隻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青銅。
不,青銅都算抬舉了,頂多是黑鐵。
今天,他走進了此行的最後一站——位於大相國寺東街的“仁和堂”。
這“仁和堂”是汴梁城裡出了名的百年老字號,據說他們家祖上出過禦醫,牌匾都是前朝某位大書法家親題的,金光閃閃,逼格拉滿。
蘇哲一進門,一股濃鬱的藥香就撲麵而來。
高大的藥櫃直抵天花板,上麵密密麻麻的抽屜上用蠅頭小楷標注著各種藥材名。
夥計們穿著統一的青布褂子,手腳麻利地抓藥、打包,一切都顯得那麼專業、那麼井井有條。
他裝作看病的模樣,排在了隊伍後麵。
坐堂的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大夫,姓錢,麵色紅潤,精神矍鑠。
他正給一位麵色萎黃的婦人診脈。
錢大夫三根手指搭在婦人手腕上,雙目微閉,足足一分鐘沒說話,氣場穩得像尊雕塑。
“夫人,”他緩緩開口,“你近來是否時常覺得心慌氣短,夜間盜汗,午後還有一陣陣的低熱?”
那婦人眼睛一亮,如同見到了活神仙:“哎呀!神了!錢大夫您真是神了!我這毛病,跟您說的一模一樣!”
錢大夫淡然一笑,撚了撚胡須:“你這是典型的陰虛火旺,氣血兩虧。無妨,我給你開個方子,以滋陰降火、益氣養血為主。黃芪補氣,當歸養血,配上知母、黃柏清虛熱……連服七劑,當見奇效。”
說完,提筆“唰唰唰”寫下一張藥方,字跡龍飛鳳舞,自有一股說不出的韻味。
蘇哲在一旁看得暗自點頭。
漂亮!
這診斷,這方子,完全對症。
放到後世,這就是頂級老中醫的水平。
這位錢大夫,對內科雜症的理解,絕對是大師級的。
這讓蘇哲的心裡,又燃起了一絲小小的火苗。
也許,真正的寶貝,就藏在這樣的大師手裡。
終於輪到他了。
蘇哲坐下,十分恭敬地把手腕遞了過去,態度謙卑得像個來求教的醫學生。
“小生蘇哲,見過錢大夫。”他先自報家門,擺出一個遊學書生的款兒,“小生自幼對岐黃之術頗感興趣,近日遊學至汴梁,聽聞仁和堂大名,特來瞻仰。”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果然,錢大夫聽他這麼一說,臉上露出一絲矜持的微笑,連帶著診脈的動作都多了幾分從容。
“嗯……年輕人,你脈象沉穩有力,氣血充盈,身體並無大礙。隻是略有些心火上浮,想是近日思慮過重,睡眠不佳所致。”錢大夫鬆開手,一派宗師風範。
蘇哲心裡咯噔一下。
我靠,真準!
他這幾天為了自己的“退休計劃”殫精竭慮,確實沒睡好。
“大夫明見!”蘇哲的恭維發自真心,“小生佩服得五體投地!今日前來,除了想請您給瞧瞧,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哦?但說無妨。”
“小生在遊學路上,曾見鄉野村夫處理外傷,手法粗鄙,多有傷重不治者,心中不忍。”蘇哲開始了他精心編織的“話術陷阱”,“聽聞仁和堂乃醫家正統,對外傷一道,必有精深造詣。不知……可否讓小生開開眼界,一觀貴堂所用的金瘡器械?也好讓小生回去後,能勸誡鄉人,莫再用那土法害人。”
他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既捧高了對方,又表明了自己“心懷蒼生”的高尚情操,簡直是綠茶味的白蓮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錢大夫聽完,果然心花怒放,看向蘇哲的眼神也多了幾分欣賞。
“難得你有這份仁心。”他捋著胡須,頗為自得地說道,“我仁和堂處理金瘡之法,乃是祖傳秘方。所用器械,更是由宮中造辦處的匠人親手打造,非同凡品。也罷,今日便讓你這後生開開眼。”
他衝著櫃台後的一個夥計喊道:“阿貴,去把後堂我那套‘玄鐵匣’取來。”
玄鐵匣?
蘇哲一聽這名字,心跳都漏了半拍。
難道……真有黑科技?
莫非是隕石裡提煉出的天外玄鐵,自帶無菌屬性?
還是說,這匣子裡藏著的是某種超越時代的、類似手術刀的玩意兒?
他正胡思亂想,那個叫阿貴的夥計已經捧著一個紫檀木的盒子,小心翼翼地走了過來。
盒子不大,長約一尺,寬約四寸,表麵包著銅角,看上去古樸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