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蘇哲還在西北前線當著“魔鬼院長”,為手下將士的“售後服務”操碎了心的時候,汴京城的皇宮裡,一場關乎國運的戰略部署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仁宗皇帝的決心已下,整個朝廷機器都為此高速運轉起來。
樞密院內,韓琦正對著一張巨大的西北地圖,與幾位核心幕僚徹夜商議。
“陛下決心已下,此戰,許勝不許敗!”韓琦的手指重重地落在地圖上西夏都城興慶府的位置,“但西夏立國已久,軍民皆悍,不可輕敵。蘇哲雖有奇謀利器,但兵士的弓馬嫻熟還是不如西夏,隻能做為一支奇兵。”
一位幕僚點頭道:“相公所言極是。但我大宋若要大舉反攻,必須有一位能統禦三軍、威望素著的帥才為主將,方能穩住陣腳,與蘇哲的奇兵形成正奇互補之勢。”
韓琦的目光在地圖上緩緩移動,最終停留在了“陳州”兩個字上。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臉上刺著金印,卻威風凜凜、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身影。
“狄青。”韓琦緩緩吐出兩個字。
狄青,一代名將,出身行伍,憑著赫赫戰功,官至樞密使。然而,由於其武人出身,又功高蓋主,一直受到文官集團的猜忌和排擠。一年前在彆有用心之人的構陷,最終被罷去樞密使之職,出知陳州。
“相公,狄將軍雖勇冠三軍,但……朝中非議頗多,恐怕……”另一位幕僚擔憂地說道。
韓琦眼中閃過一絲決然:“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人!如今我大宋要傾國之力反攻西夏,除了狄青,何人能擔此重任?至於那些非議,在揚我大宋國威,一雪前恥的大義麵前,皆是鼠目寸光之見!”
“傳我將令,即刻起草奏疏,請陛下下旨,召武寧軍節度使、判陳州軍州事狄青,官複原職,任西北戰區總兵官,總領對西夏反攻一應軍務!”
“同時,”韓琦的目光轉向了另一邊一直沉默不語的工部員外郎王臻,“王大人,軍器監那邊,帶去西北的東西,準備得如何了?”
王臻聞言,一直緊繃的臉上露出一絲興奮,他躬身道:“回相公,幸不辱命!得益於蘇縣子提供的‘蘇氏煉鋼法’,軍器監所產鋼材的品質與產量,皆提升了十倍不止!按照圖紙,第一批五百具改良神臂弓,一萬枚‘手雷’,以及五千把蘇氏鋼刀,皆已打造完畢,隨時可以啟運!”
“好!”韓琦精神大振,他走到王臻麵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此戰,蘇哲的奇思妙想是‘矛’,狄青的沉穩將才是‘盾’,而你王臻的軍器監,就是我們無堅不摧的‘甲’!此戰功成,你們三人,當居首功!”
數日後,聖旨連下。
第一道聖旨,如平地驚雷,直奔陳州。任命狄青為西北經略安撫使、總兵官,總攬西北所有兵馬,主持對西夏的戰略反攻。
第二道聖旨,則送往了麟州大營。除了對蘇哲及其麾下將士的嘉獎外,更明確告知,朝廷已決定反攻,命他固守麟州,整訓兵馬,待主力抵達後,共襄盛舉。
與此同時,一支由數千禁軍護送的龐大車隊,滿載著蘇氏鋼刀、改良神臂弓和一箱箱貼著“易燃易爆、輕拿輕放”奇怪標簽的“手雷”,浩浩蕩蕩地駛出了汴京城。
隊伍的最前方,是新任西北戰區總策劃韓琦,以及剛剛從陳州風塵仆仆趕回,還未來得及與家人團聚,便再次披上冰冷鎧甲的總指揮狄青。
大宋朝堂,這一次幾乎是掏出了壓箱底的“王炸”組合。
一個是最頂級的政治家,負責運籌帷幄,協調後方。
一個是最頂級的軍事家,負責臨陣指揮,穩如泰山。
再加上一個不按常理出牌,手握“黑科技”的穿越掛逼。
這個“王炸天團”,正以雷霆萬鈞之勢,向著西北邊境,滾滾而去。
喜歡大宋閒醫請大家收藏:()大宋閒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