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剛想起什麼要緊事,他猛地轉向自己兄弟。臉上瞬間堆起一副痛下決心的表情,歎道:“二子啊,這麼一說,咱哥倆的賬,倒得先算清楚了。”
他大手一揮,顯得極為大度:“家裡的現銀和這些銀子,你就先拿著花吧。我是當哥哥的,難不成還能跟你斤斤計較?”
這番“肺腑之言”讓齊二爺一時愣住,心頭竟泛起一絲暖意,語氣也軟了下來:“哥,您這是……?”
“彆說了,”齊兆林擺手打斷,言辭懇切,“咱們是親兄弟,骨肉至親,哥哥讓你,不是天經地義嗎?”
“哥,那你豈不是虧……”齊二爺過意不去,還想再說。
“無妨!小事!”齊兆林立刻接過話頭,語氣溫柔得近乎催促,“來,咱倆先把字簽了,按上手印,把家裡這頭定下來,也好讓宋先生安心。”他說著便已鋪紙磨墨,筆走龍蛇,一份分產協議頃刻草就。
待兄弟二人簽字畫押,各自收好一份協議後,齊兆林臉上那點溫情瞬間褪得乾乾淨淨。他扭過頭,指尖重重點在宋少軒那份清單上,算盤珠又是一陣劈啪亂響。
“這麼著,宋先生,還差一百二十四萬大洋。”他眼中精光四射,恢複了那副精明商賈的模樣,“缺額就得從您這些寶貝裡折算。這毛熊的戰爭債券,市麵行情雖看著不錯,可畢竟兵荒馬亂的,風險太大,得折價!”
先前的深情片刻見不著,現在是一臉的市儈,“這麼著,算您四十七萬大洋。這就還差七十七萬。關內那些地嘛,如今市價頂天七塊大洋一畝,我給您算七塊,五萬畝便是三十五萬大洋。剩下的……”
他目光掃向宋少軒,嘴角一撇,“零碎玩意兒我得瞧瞧,究竟是個什麼成色?”
直到此刻,齊二爺才如夢初醒。他目瞪口呆地看著自己大哥,一股涼意從心底升起。原來方才那出“兄弟情深”全是做戲!
目的是搶先一步,用親情拿捏住自家那份份額。再把所有壓價的餘地,全都轉嫁到宋少軒頭上。自己竟被這至親之人,結結實實地演了一回。
宋少軒此刻心中了然,清楚齊兆林在拚命壓價。但他這些資產得來時本就沒費什麼力氣,此刻倒也並不十分心疼。那戰爭債券眼下看著光鮮,實則是個坑,今年起就會逐步貶值,再過兩年更是要淪為廢紙一張。
至於那關內的五萬畝地,表麵上是彼得耶夫占了大便宜,可宋少軒原本就沒打算足額支付貨款。隻等第一批貨物敷衍過去,地將地契拿到手便算成功。畢竟,第二第三批貨物要發時,毛熊已日薄西山,無暇顧及這些了。這些燙手山芋,他本就急於脫手。
若是麵對齊二爺,他斷不會提出這兩條,總還要念及幾分情麵。可眼前這個齊兆林,那副唯利是圖的嘴臉實在令他生厭。既然如此,不妨順勢而為,反手坑他一把,倒要看看這位“精明人”有沒有本事從這泥潭裡自己脫身。
心念電轉間,宋少軒麵上卻不露分毫,反而爽快地應承下來:“就依齊先生的意思。”隨即又與齊兆林約定了年後來驗看其他雜貨、鑽石等物,將後續事宜一一敲定,神情自若,仿佛吃定了這個虧。
齊兆林這人雖市儈精明到了骨子裡,可在津門商界倒真是塊響當當的招牌。宋少軒剛提出想拜會楊先生,他當即大手一揮,不到半日便安排得妥妥帖帖。這般效率,足見其在本地織就的那張人脈網何等綿密。
此時的津門,早已不是當年“八大家”一手遮天的光景。昔日的八大豪門,多是與鹽政衙門捆綁,靠官鹽專賣起家,根基雖厚卻難抵時局變遷,如今已大半凋零。
與根基紮實的江浙商幫、敢闖敢拚的粵省富豪不同,他們的命運太過係於官場沉浮,潮水退去,便顯出了原形。
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的津門商賈。雖也有人續稱“八大家”之名,聲威卻遠不及前輩。如今的津門商圈真可謂百花齊放:有人靠布匹紡織積攢下金山銀山,有人憑糧油生意穩坐頭把交椅,有人開錢莊、辦銀號,與各大商行合作,更有人憑借買辦身份周旋於華洋之間,風頭無兩。
這當中,若論布業、紡織和進出口買賣,無人不識楊先生。他不僅是遠近聞名的才子,學貫中西,更是少數能被洋人奉為上賓、真心敬佩的華人。
他的客廳裡,常常同時掛著中國山水畫與西洋油畫,茶案旁可能既放著《津門早報》,也攤開著英文的《北華捷報》。
兩人一見如故。宋少軒將自己的全盤規劃娓娓道來,楊先生正為籌集不到足夠資本開辦新式工廠而躊躇,聽得此言,可謂久旱逢甘霖,當場一拍即合。楊先生更是傾力相助,接連為宋少軒引薦了多位津門商界的實力人物。
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仁記李”。此人是津門仁記洋行的核心人物,擔任幫辦兼買辦,是華洋貿易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李家父子兩代一手構建了一張覆蓋北方的收購、加工、出口網絡,在各地廣設倉庫,就地加工羊毛、駝絨、皮張、豬鬃、馬尾、棉花、青麻、桃仁、杏仁乃至草帽辮等土產,幾乎壟斷了諸多原產地的貨源,以此稱雄津門出口市場,其實力與手腕可見一斑。
宋少軒憑借一口流利英文,與洋行方麵溝通毫無滯礙,加之有楊先生和“仁記李”的鼎力支持,幾樁大生意在短短數日內便談得七七八八,進展之神速,令一旁冷眼旁觀的齊兆林看得眼珠亂轉,心中又是驚詫,又是妒羨,那副神情,複雜得難以言表。
得益於楊安華的傾力扶持,每日五萬大洋的資金如同活水般持續注入他的賬下。再加上李丙生的幫助,如今他手握北方棉花供應的半壁江山。
那三十多萬的資金缺口竟在短短數日便被徹底填平。這波操作讓一直觀望的齊兆林震驚不已,心中警鈴大作:若再不果斷出手,怕是要眼睜睜錯失這百年難遇的機遇!
喜歡一家老茶館,民國三代人請大家收藏:()一家老茶館,民國三代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