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年度戰略峰會的規格,遠超林曉的想象。會場設在臨湖的豪華度假酒店,往來皆是衣香鬢影、舉足輕重的人物。空氣裡彌漫著權力與資本交織的特定氣息,嚴謹而疏離。
林曉的“未來視野”主題發言被安排在峰會第二天的上午。前一晚,她幾乎徹夜未眠,反複修改演講稿,演練每一個手勢和眼神。這不僅關乎“聲覺未來”項目的未來,更關乎她能否在瑞科集團真正站穩腳跟,贏得那些挑剔目光的認可。
當她身著程煜讓人準備的月白色高級定製套裝,步履從容地走上主講台時,台下黑壓壓的人群和無數審視的目光,讓她有一瞬間的窒息。但下一秒,她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全場,精準地找到了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程煜。
他靠在椅背上,神情是一貫的冷峻,但那雙深邃的眼眸,正清晰地映著她的身影,帶著一種沉靜的、近乎篤定的力量。
就是這一眼,奇異地撫平了她最後一絲緊張。
追光燈下,林曉開始了她的演講。她沒有拘泥於枯燥的技術參數和商業數據,而是從“聲覺未來”試圖解決的核心問題——現代人在科技洪流中的感官麻木與情感疏離——切入。她引用了達沃斯的見聞,融入了自己對音樂、情緒與科技交叉的獨特理解巧妙地規避了siren的身份),語言精準而富有詩意,邏輯嚴謹又不失人文溫度。
十五分鐘,台下鴉雀無聲。當她以一句“我們追求的,不是更炫目的技術,而是技術能否喚醒更深層的人性共鳴”作為結尾,鞠躬致意時,會場內沉寂了片刻,隨即爆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她看到了幾位原本表情嚴肅的董事微微頷首,看到了合作夥伴代表眼中閃過的驚豔,更看到了程煜唇角那抹幾不可查的、上揚的弧度。
成功了。
她再次憑借自己的能力,在更高的舞台上,贏得了認可。
回到座位,手心因激動而微微汗濕。程煜沒有看她,隻是在她坐下時,極其自然地將一瓶擰開的礦泉水推到她手邊。
一個細微的動作,卻勝過千言萬語的肯定。
下午是分組討論,林曉作為項目核心,自然成為焦點,被各方人士包圍、探討、交換名片。她應對得體,思維敏捷,那份在夜晚世界裡淬煉出的從容與鋒芒,在不經意間流露,與白天那個嚴謹專業的形象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魅力。
傍晚,峰會晚宴如期舉行。
當林曉換上程煜準備的晚禮服——一條香檳色露肩長裙,款式優雅大氣,麵料閃爍著細膩的珠光,既不張揚,又足夠驚豔——出現在宴會廳門口,並自然而然地挽上程煜的手臂時,幾乎吸引了全場的目光。
那些目光複雜難辨:有驚訝,有了然,有羨慕,有算計,也有不易察覺的敵意。
程煜泰然自若,帶著她周旋於各方之間。他向所有人介紹她,依舊是“‘聲覺未來’項目負責人林曉”,但他的姿態,他停留在她身上那過於專注的視線,以及他偶爾在她耳邊低語時流露的親昵,都無聲地宣告著一種超越工作範疇的特殊關係。
林曉能感覺到那些落在自己身上、如同實質般的探究。她保持著得體的微笑,內心卻如同繃緊的弦。她知道,從這一刻起,她與程煜的“曖昧”,在瑞科的核心圈層裡,已成半公開的秘密。
“這位就是林小姐?程總真是慧眼識珠。”一位頭發花白、氣度不凡的老者林曉記得他是集團一位極有分量的董事)端著酒杯,笑眯眯地看著他們。
“陳董過獎。”程煜舉杯示意,語氣恭敬卻不卑微,“是林曉自己的能力出眾。”
陳董的目光在林曉臉上停留片刻,帶著長輩般的溫和審視:“年輕人,不錯。有想法,也有膽識。好好乾,瑞科需要你們這樣的新鮮血液。”
這話看似是對林曉的鼓勵,實則是對程煜眼光的認可。林曉連忙謙遜回應,心中卻明白,自己已經被動地綁上了程煜的戰車。
晚宴進行到一半,林曉去洗手間補妝。在鏡前,她遇到了另一位女高管,對方打量她的目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銳利。
“林助理,哦不,現在該叫林負責人了。”對方語氣帶著恰到好處的笑意,“真是後生可畏。程總對你,可是寄予厚望啊。”
林曉回以禮貌的微笑:“是程總給機會,我會繼續努力。”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女高管意味深長地說,“不過,站得越高,風越大。林負責人可要站穩了。”
這話聽著是提醒,實則暗藏機鋒。林曉心中一凜,麵上依舊平靜:“謝謝提醒,我會注意。”
回到宴會廳,她感覺投向自己的目光似乎又多了幾分深意。這場半公開的“並肩”,果然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了層層漣漪。
程煜似乎察覺到了她細微的情緒變化,在與人寒暄的間隙,低聲問她:“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