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的空氣清冽乾淨,帶著鬆木和寒水的獨特氣息。機場通往市區的路上,窗外是低矮的、色彩柔和的建築,與國內摩天大樓林立的壓迫感截然不同,顯得開闊而寧靜。但這份寧靜之下,挑戰已然開始。
第一關便是語言。雖然博覽會官方語言是英語,但本地工作人員、司機、酒店前台,更習慣使用當地語言。簡單的溝通尚可,一旦涉及細節,便容易產生偏差。
入住酒店時,前台遞過來三張房卡,微笑著用帶著口音的英語說明早餐時間和ifi密碼。技術骨乾小王聽得似懂非懂,有些茫然地看向林曉。
林曉正欲上前確認細節,周總監已經自然地向前一步,用清晰且語速適中的英語,將前台的話重複並確認了一遍,甚至額外詢問了酒店健身房的開放時間和附近推薦的商務餐廳。她與前台交流順暢,姿態從容,仿佛對這樣的環境習以為常。
“周總監英語很好。”前往房間的電梯裡,林曉說道。
“以前在外企工作過幾年,經常需要和歐美分部對接。”周總監回答得輕描淡寫,但這條信息,是她第一次主動透露關於自己過往的經曆。
林曉記在心裡。這位周總監的履曆,比表麵看起來更豐富。
真正的考驗在第二天與博覽會組委會的初步會議上。
組委會的首席聯絡官,是一位名叫安德森的高大北歐男士,銀發梳理得一絲不苟,藍色眼眸如同冰川湖泊,冷靜而疏離。他禮節周到,但言語間透著公事公辦的嚴謹,甚至有些刻板。
會議開始,安德森直接切入主題,語速頗快地介紹著博覽會的流程、展位要求、技術標準等一係列繁雜的規定。其中涉及大量專業術語和本地法規條款。
小王努力記錄,額頭冒汗,明顯有些跟不上節奏。林曉集中全部精神傾聽,大腦飛速運轉,捕捉關鍵信息。
就在安德森提到一個關於“沉浸式設備電磁兼容性特殊認證”的本地要求時,小王臉上露出了明顯的困惑,這個認證在國內並未有如此嚴格的規定。
安德森注意到他的表情,停了下來,目光帶著詢問。
會議室有瞬間的凝滯。
就在這時,周總監開口了。她沒有看小王,而是麵向安德森,用流利的英語,精準地複述了那個認證的名稱,並詢問:“安德森先生,請問關於這個認證的具體測試標準和申請流程,是否有詳細的文件可供參考?我們需要確保我們的設備完全符合貴地的規範,避免現場出現任何問題。”
她的提問專業、切中要害,並且姿態謙遜而務實,完全是從項目順利推進的角度出發。
安德森冰川般的眼神似乎融化了一瞬,他點了點頭:“當然,稍後我會讓助理將相關文件發給你們。很高興看到你們如此注重細節。”
危機被周總監輕描淡寫地化解。她不僅彌補了小王的失誤,還順勢爭取到了關鍵文件,展現了極高的專業素養和應變能力。
林曉心中凜然。周總監的能力,遠超一個普通行政總監的範疇。她在程煜的安排下隨行,絕不僅僅是“觀察”那麼簡單,她本身就是一道強大的保險,確保項目在海外推進不會因低級失誤而受挫。
會議在磕絆但總體順利的氛圍中結束。安德森的態度雖然依舊嚴謹,但明顯緩和了許多。
回程的車上,小王有些沮喪:“對不起,林負責人,周總監,我剛才……”
“沒關係,”林曉打斷他,語氣平靜,“第一次接觸,不熟悉很正常。回去後把會議紀要和安德森先生發來的文件仔細研究透徹。”
“是。”小王連忙點頭。
周總監則看著窗外飛速掠過的街景,淡淡地說:“國際協作,細節決定成敗。適應節奏就好。”
她的語氣沒有責備,也沒有安慰,隻有純粹的客觀陳述。
晚上,林曉在酒店房間,反複觀看會議記錄,研究那份本地認證文件。陌生的環境,嚴苛的標準,能力尚有欠缺的團隊成員,以及一個深不可測的“助手”……所有壓力彙聚在一起。
她感到一種久違的、在極限邊緣掙紮的窒息感。這比在國內麵對程煜的試探和趙經理的刁難,更加真實,更加不容喘息。
她需要宣泄,需要找回掌控感。
拿出手機,她避開常用的通訊軟件,登錄了一個極其隱秘的加密通訊工具,聯係了阿凱介紹的一個本地“渠道”。幾句簡短的、暗語般的交流後,對方發來了一個地址和時間——明晚,城東一家地下格鬥俱樂部,有一場非公開的練習賽。
機會來了。
林曉刪掉記錄,眼神重新變得銳利而堅定。
白天的挫敗感和壓力,需要夜晚的汗水與疼痛來洗滌。
她這隻離岸的風箏,不僅要應對握線者的審視,還要獨自麵對異域的風雨。而“幽靈”,將是她在風雨中,確認自身骨架依然堅硬的唯一方式。
這場試煉,才剛剛開始。
第六十七集結束
下一集預告:
林曉冒險前往地下格鬥俱樂部,能否順利隱藏身份?周總監是否會察覺到她的異常行動?安德森提出的嚴苛標準,項目組能否在規定時間內滿足?新的競爭對手出現,博覽會參展資格是否會有變數?異域的試煉,步步驚心。
喜歡下班後,我判若兩人請大家收藏:()下班後,我判若兩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