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殖民帝國的旗幟在非洲大多已然墜落,但仍有幾處據點頑強地閃爍著抵抗的火星。
其中最為傳奇的,莫過於德屬東非今坦桑尼亞、盧旺達、布隆迪一帶),由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中校指揮的“非洲軍團”。
萊托福爾貝克是一位極其出色的遊擊戰專家,他深知無法與龐大的英帝國殖民軍隊正麵抗衡,於是采取了一種近乎“無限戰爭”的策略:
不斷機動,襲擊英軍的補給線、前哨站和鐵路,迫使英國、南非、葡萄牙、比利時等協約國軍隊投入遠超其價值的兵力來圍剿他這支最多時僅萬餘人的部隊其中大部分是訓練有素的非洲土著士兵“阿斯卡裡”)。
七月的東非正值旱季,萊托福爾貝克的部隊剛剛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迂回機動,再次跳出了英軍的包圍圈。
在一處隱蔽的叢林營地,他正在研究地圖。部隊雖然疲憊,但士氣高昂,補給通過繳獲和與當地部落的秘密交易得以維持,“中校,柏林來電。”通訊兵遞上一份密電。
萊托福爾貝克快速瀏覽,電文祝賀了西線的偉大勝利,並詢問他是否需要支援或是否有撤離的可能。他沉思片刻,口述回電:
“祝賀陛下與帝國取得輝煌勝利。東非軍團將繼續履行職責,牽製敵軍於非洲之角。無需撤離,請求優先補給奎寧與彈藥。——萊托福爾貝克。”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麵旗幟,象征著德意誌帝國不屈的戰鬥精神,並牢牢釘住了數十倍於己的敵軍。在他的麾下,有一名年輕、勇敢且戰術素養極高的軍官——埃爾溫·隆美爾。
隆美爾在無數次小規模突擊和偵察行動中展現了驚人的勇氣和領導力,深受萊托福爾貝克的賞識,也積累了極其寶貴的實戰經驗。
在遙遠的北非,的黎波裡塔尼亞利比亞)的德軍和意大利盟軍在意大利崩潰前派駐的)處境則相對穩定,麵對埃及的英軍,他們采取了守勢。
在這裡,另一位未來的名將——埃爾溫·隆美爾的“沙漠戰爭”啟蒙老師之一,海德裡希·呂特維茨上校虛構人物,但其戰術思想影響了隆美爾),正指揮著幾支摩托化偵察分隊,利用廣袤的沙漠地形與英軍周旋,演練著長途奔襲和迂回戰術,為未來的某種可能性做著準備。
非洲的戰火雖不及歐洲熾烈,卻同樣考驗著指揮官的智慧、士兵的耐力以及帝國的遠程投送能力。
公海艦隊的主力依舊龜縮在威廉港和基爾港的“存在艦隊”,但海戰的形式早已多樣化。
有限潛艇戰依舊是德國撬動英國海運霸權的核心杠杆,u型艇像幽靈一樣遊弋在大西洋和北海航線上,嚴格遵循“捕獲法則”,對向英國運輸軍火的商船進行登臨檢查後再予以擊沉,極力避免誤擊美國船隻。腳後跟viverpooandidon"thaveagreatandi"a
喜歡帝國再臨:我的1915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臨:我的191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