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計劃由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主導,聚集了愛因斯坦、恩裡科·費米等上千名頂尖科學家,於1945年7月成功試爆人類首顆原子彈。】
【所以在我心裡他們是————原神】
1918年4月的最後兩周,歐洲的政治地圖如同被一隻無形而強有力的手在沙盤上重新塑造,其刻痕深刻而迅速,指向一個以柏林為核心的全新秩序。
在德意誌帝國不容置疑的強力支持,以及其派駐維也納的“憲法顧問代表團”的“細致指導”下。
原奧匈帝國那龐大而鬆散的核心區域,完成了一次傷筋動骨卻又目標明確的政治外科手術。
在維也納美泉宮那金碧輝煌的鏡廳內,卡爾一世皇帝麵對著帝國殘存的貴族、將領以及被“邀請”來的各地代表,以一種混合著屈辱、無奈與一絲對新秩序下生存希望的複雜心情,發表了莊嚴公告,宣布將古老的帝國正式更名為“奧地利合眾國”。
這一名稱象征著與過去那效率低下、內耗不斷的雙元製帝國的徹底決裂,轉向一個結構更緊密、更強調中央權威和維也納柏林軸心的聯邦實體。
新憲法的起草和頒布過程雷厲風行,其核心內容由柏林方麵審定,旨在打造一個穩定、可控且與德國利益深度綁定的緩衝區:
1憲法明確,皇帝作為國家元首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權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他不僅擁有象征性的地位,更掌握著任命和解散政府首相、在“必要時”解散新設立的兩院製聯邦議院、以及對議會通過法律行使實質性批準或否決權的絕對權力。
這旨在確保維也納的決策能夠迅速貫徹,並符合柏林的戰略預期。
2並且憲法表麵上承認了奧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亞、斯洛文尼亞等主要組成部分的“曆史身份”和有限的自治權如在教育、文化、地方行政管理層麵)。
然而,所有關鍵權力——外交、國防、貨幣政策、關稅製定、跨區域交通與通信均被毫不含糊地收歸中央聯邦政府,任何地方的立法不得與聯邦法律相抵觸。
3憲法明確規定,奧地利合眾國將立即啟動與德意誌帝國的經濟、法律和行政體係的全麵對接工作,為下一步更深層次的、以德國為主導的一體化進程掃清障礙。帝國馬克將成為事實上的錨定貨幣。
在維也納霍夫堡宮的一次非公開會議上,德國特使馮·德·戈爾茨將軍對一群心懷忐忑的奧地利和波希米亞貴族直言不諱:
“先生們,過去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鬆散和爭吵隻會帶來虛弱和毀滅,新的憲法為你們提供了穩定與秩序,以及在德意誌主導的新歐洲中一個體麵的位置。皇帝的權威,是這種秩序和位置的保障。我希望諸位能認清形勢,將精力投入到重建與合作中,而非不切實際的幻想。”
他的話語溫和,但背後的壓力如山。這一係列強有力的改革,配合著駐紮在布拉格、布達佩斯等關鍵城市郊外的德軍“顧問”部隊,以及德國資本和市場那無法抗拒的吸引力,有效地壓製了之前喧囂塵上的分離主義聲音。
儘管民族矛盾的暗流仍在多瑙河底湧動,但表麵上,這片廣袤的區域確實呈現出了多年來未有的統一與“秩序”。
卡爾皇帝的權力在法理上空前強大,但他內心比任何時候都更清楚地意識到,維也納皇冠的重量與光芒,其根本源泉已牢牢係於柏林的意誌。
與此同時,在遙遠而酷熱的阿拉伯半島,戰事對於奧斯曼帝國而言,已徹底淪為一場看不到儘頭的泥潭。
恩維爾帕夏那雄心勃勃的征服計劃,在廣袤無垠的沙漠、神出鬼沒的阿拉伯部落遊擊戰以及日益嚴峻的後勤困境麵前,碰得頭破血流。
伊斯坦布爾的國庫已然枯竭,軍隊士氣低落,在現實麵前,高傲的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再次低下其頭顱,通過加密電報,向其最主要的盟友遞上了一封措辭極其謙卑、充滿絕望感的緊急求援信,並附上了一長串他們急需的、能夠扭轉戰局的先進武器清單。
柏林無憂宮內,林曉皇帝與軍需部長以及總參謀部東方事務處處長一同審閱著這份來自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岸的清單。
林曉深知,徹底根除得到英國暗中支持的阿拉伯反抗力量並非易事,很可能陷入另一場無休止的消耗戰。
但是,維持一個能夠有效牽製英國注意力、並名義上控製著美索不達米亞石油資源的奧斯曼帝國,完全符合德國的戰略利益,他決定再一次提供援助,但必須是精打細算、不會過度增強奧斯曼潛在獨立性的援助。
“恩維爾帕夏還是不明白,”林曉輕輕敲打著清單上要求的“最新式“野狼”坦克”和“天鳶”轟炸機希望不會有人注意到,這樣我就不用講述性能了),對軍需部長說道。
“我們不是在武裝一個平等的夥伴,而是在支持一個幫我們看守後院、對付共同麻煩的…管家,把庫房裡那些‘光榮退役’的老兵請出來吧,讓它們去沙漠裡發揮餘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帝國龐大的軍械庫隨之打開了厚重的大門,一批狀態尚可但已被德軍一線部隊淘汰的“退役”裝備,以及部分從西線戰場回收“戰損維修後”的武器,被精心挑選出來,啟封、擦拭、進行最低限度的維護後,迅速裝船運往奧斯曼。
這批“慷慨”的援助包括:40輛“野狼”中型坦克早期ad型),這些坦克的裝甲上或許還帶著東西線戰場留下的凹痕和劃痕,發動機小時數也普遍偏高,機械故障率不低,但它們的出現,對於幾乎沒有任何有效反坦克手段的阿拉伯部落騎兵和步兵而言,依然是無法抗衡的鋼鐵怪物。
空中支援包括25架早期型號的“金雕”戰鬥機和15架“遊隼”俯衝轟炸機載彈量和精度有限)。
它們至少能幫助疲憊的奧斯曼空軍重新爭奪漢誌上空的製空權,並對地麵聚集的部落武裝進行威懾性掃射和轟炸。p18衝鋒槍、g0815輕機槍、數十門77野戰炮以及海量的配套彈藥,這些武器性能可靠,足以壓製阿拉伯人的步槍火力。
在基爾港的碼頭上,一位負責清點裝運的德軍後勤中校對著奧斯曼接收官員,用一種混合著施舍與警告的語氣說:
“好好使用這些裝備,帕夏,它們雖然不是我軍最新式的,但對付那些貝都因人綽綽有餘,記住,它們是德意誌友誼的象征,希望伊斯坦布爾能珍惜這份友誼,並履行好其在近東的責任。”
這些“二手貨”對正在進行現代化換裝的德軍而言,隻是需要處理的庫存,但對於困境中的奧斯曼軍隊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它們被迅速投入到僵持的漢誌前線,德製坦克的轟鳴和遊隼由德軍“顧問”飛行員駕駛)的尖嘯再次響徹沙漠上空。
雖然這些援助不足以立刻為奧斯曼帶來決定性的勝利,但無疑極大地增強了其攻堅和固守的能力,暫時穩住了那條原本搖搖欲墜的戰線。
當中歐腹地的政治格局初步按照柏林的藍圖穩定下來後,林曉皇帝決定將同盟關係推向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高度。
4月25日,他向其緊密盟友與衛星國發出邀請,齊聚波蘭首都華沙那宏偉而略帶滄桑的皇家城堡,召開一次將決定未來歐洲乃至世界格局的重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