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柏林無憂宮的書房裡,林曉的思緒卻已經飛向了更遙遠的未來。
攤在他麵前的,不僅僅是歐洲地圖,還有一份份關於北美工業潛力、日本在華夏大地和西伯利亞的蠢蠢欲動、以及遠東蘇俄傳播革命的情報簡報。
他深知,僅僅依靠陸軍的鋼鐵洪流和現有的戰術空軍,無法確保帝國在未來可能到來的全球性博弈中占據絕對優勢。他需要一把能夠跨越海洋、直接打擊敵人心臟地帶的“戰略鐵錘”。
“漢斯,”林曉放下手中的一份關於美國海軍擴建計劃的報告,對侍立一旁的副官說道。
“通知施佩爾部長,還有‘天鳶’項目的總負責人,赫爾·施耐德博士,我要立刻見他們。”
“是,陛下!”漢斯·伯格上尉立刻領命而去。
不到一個小時,帝國軍備與彈藥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和一位看起來有些拘謹、戴著厚厚眼鏡、穿著沾了些許油汙的白色實驗服的中年人,出現在了皇帝的書房裡。
這位中年人就是赫爾·施耐德博士,帝國航空研究院的頂尖專家,被皇帝親自點將,負責那個在許多人看來近乎天方夜譚的“天鳶”遠程戰略轟炸機項目。
“陛下。”兩人恭敬地行禮。
林曉沒有過多寒暄,目光直接投向施耐德博士:“博士,放鬆點,我又不可能送你去東線,告訴我,‘天鳶’怎麼樣了?我上次看到的還隻是一堆令人頭疼的圖紙和你們沒完沒了的要求撥款報告。”
施耐德博士推了推眼鏡,臉上瞬間煥發出一種屬於科學家和技術狂人的光彩,之前的拘謹一掃而空:“陛下!‘天鳶’,它……它已經不再是圖紙了!v1號原型機,三天前已經在佩內明德的秘密試驗場完成了總裝!我們……我們甚至已經進行了幾次低速滑行測試!”
“哦?”林曉眼中閃過一絲真正的興趣和期待,這比他預想的要快。
“仔細說說,遇到了哪些‘令人頭疼’的問題?還有,它真的能達到我當初提出的那些……嗯,‘奇思妙想’嗎?”
施耐德博士立刻打開了話匣子,語速快得像連珠炮:“問題?陛下,問題太多了!您提出的全金屬應力蒙皮結構,對材料和加工工藝的要求極高,我們幾乎是從零開始建立新的生產線!”
“四台戴姆勒奔馳db601液冷發動機的協調和散熱,尤其是內側發動機的布局,讓我們掉了不少頭發!還有那個巨大的、內部彈艙的設計,以及為了達到1200公裡航程而必須的龐大燃油攜帶量……這些都讓機體的結構強度和重量控製成為了噩夢!”
他頓了頓,臉上卻帶著征服難題後的自豪:“但是,陛下,我們做到了!通過使用最新研發的高強度鋁合金,以及重新設計的翼梁和桁架結構,我們解決了強度問題。發動機的協調通過改進的聯動控製係統得以實現。”
“至於航程,我們優化了氣動外形,采用了陛下您提到的‘層流翼型’概念坑爹、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林曉隻是模糊地提過),並且儘可能減輕了每一克不必要的重量!根據我們的計算,v1號機在攜帶2噸炸彈的情況下,航程完全有可能達到甚至超過1200公裡!”
林曉滿意地點點頭。他知道,這些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他“先知”般的指引和帝國不計成本的投入。
“那麼,試飛呢?什麼時候可以進行首次真正意義上的飛行?”
“就在明天,陛下!”施耐德博士激動地說,“如果天氣允許,首席試飛員,馮·格萊姆上尉,將駕駛v1原型機進行首飛!我們……我們懇請陛下能夠親臨現場指導!”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既是興奮,也夾雜著對未知風險的擔憂,畢竟,這種尺寸和概念的飛機,在全世界都是頭一遭。
林曉幾乎沒有猶豫:“當然!我會親自去。漢斯,安排行程,明天一早出發去佩內明德。施佩爾部長,你也一起。”
“是,陛下!”施佩爾和漢斯同時應道。施佩爾臉上也帶著欣慰,這個耗資巨大的項目終於要見到成果了,這無疑將是他掌管軍備生產以來的又一筆亮眼政績。
佩內明德,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烏瑟多姆島上的秘密航空試驗中心,在1918年7月一個薄霧彌漫的清晨,迎來了它至高無上的主人。
試驗場的跑道經過了特彆的加長和加固,周圍戒備森嚴。
在臨時搭建的觀禮台上,林曉皇帝、施佩爾部長、漢斯上尉,以及一群神情緊張又興奮的工程師和地勤人員,正翹首以盼。
跑道的儘頭,一架龐然大物正靜靜地停放著,在晨曦的微光中展露出它那極具未來感的輪廓。這就是“天鳶”v1原型機。
即使早有心理準備,當林曉親眼看到這架飛機時,內心依然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它太大了!又長又大!簡直是一件藝術品!!!
修長的機身泛著金屬的冷冽光澤,巨大的單翼展弦比很高,四台db601發動機短艙對稱地安裝在機翼上,巨大的三葉螺旋槳靜止不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機身中部是透明的投彈手艙和駕駛艙,尾部是高大的雙垂尾,與其說是一架飛機,不如說是一艘準備遠航的空中戰艦。
它與這個時代普遍存在的雙翼、木布結構的飛機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反差。
“真是個……美麗的怪物。”林曉忍不住低聲讚歎。漢斯在一旁默默點頭,眼中也充滿了驚奇。
施耐德博士在一旁激動地介紹著:“陛下,您看,機長22.8米,翼展34米!空重就接近11噸!最大起飛重量預計能達到18噸!這絕對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飛機!”
這時,一名穿著皮質飛行夾克、神情堅毅的年輕飛行員在機械師的陪同下走了過來,向皇帝敬禮:“陛下!試飛員,馮·格萊姆上尉,準備完畢,請求登機!”
林曉看著這位勇敢的飛行員,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上尉,帝國的未來,有一部分就係於你的操控杆上了。不要勉強,安全第一。我相信你和施耐德博士的團隊。”
“遵命,陛下!為了帝國!”格萊姆上尉眼中閃過激動和決然,再次敬禮,轉身大步走向那架鋼鐵巨鳥。
地勤人員開始忙碌起來,為發動機啟動做準備,隨著啟動馬達的嘶吼聲,四台db601發動機依次噴出黑煙,然後逐漸轉變為平穩的轟鳴。
巨大的螺旋槳開始旋轉,越來越快,最終化作四片模糊的光盤,卷起跑道上的塵土和草屑。
觀禮台上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無線電裡傳來格萊姆上尉冷靜的聲音:“塔台,v1請求滑行。”
“允許滑行,祝你好運,上尉。”
龐大的“天鳶”開始緩緩移動,沿著跑道向前滑行。它的速度逐漸加快,發動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
林曉握緊了拳頭,內心遠不如表麵那麼平靜,他知道,這不僅僅是飛機試飛,更是對他改變曆史進程能力的一次關鍵檢驗。
“速度80……90……100……抬前輪!”格萊姆的聲音再次響起。
隻見“天鳶”的前輪緩緩離開了地麵,緊接著,整個龐大的機身,仿佛有些不情願地,但終究是穩穩地脫離了跑道的束縛,衝向了蔚藍的天空!
觀禮台上瞬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工程師們相互擁抱,施耐德博士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不停地用袖子擦著眼鏡。
林曉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接過漢斯遞來的望遠鏡,緊緊地追蹤著空中那個越來越小的身影。
“天鳶”在空中平穩地飛行著,進行著基本的轉彎、爬升和下降測試。它的飛行姿態看起來相當穩定,發動機工作正常。
大約飛行了四十分鐘後,“天鳶”開始對準跑道,準備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