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研發出一種耐超高溫度的反應爐外殼材料,基本上就代表著熱核聚變反應堆的商業化落地。
但是這種能夠隔絕承載上億度高溫的材料,在目前的物理理論框架下,根本不可能存在。
所以現在核聚變的重點方向,就是磁場控製。
以高能磁場,來實現對熱核聚變反應發生時產生的超高能等離子體的約束力。
隻是大型熱核聚變反應發生時,無數的超高溫等離子在聚變爐內遠轉,這些粒子間的相互碰撞,凝聚所引起的湍流問題,因為參數太多,簡直無法預測,也讓磁約束變的無比困難。
不能預測這些粒子運行軌跡,就不能實現的對這些高能等離子完美約束,讓它們有不受控的風險,這時候它就不是反應堆,而是一顆真正的氫彈。
目前的科學界主流的解決方案是兩步走方案。
一個是目前科學界的熱門領域,超導材料的研發。
在這個領域全世界都投入了眾多人力物力,競爭壓力巨大。
一個是數論領域,ns方程的求導,湍流問題的完美解。
在這個領域,全世界隻有寥寥幾個人在緩慢推進,其他人就是想上手也看不懂。
當電流能夠沒有容量限製及熱積累損耗的通過超導線材,理論上來說就能產生無上限的高能磁場,以力破巧。
不管等離子運轉的多麼混亂,隻要有著更高的磁場約束,就是太陽都能固定下來。
隻是這麼沒頭沒尾的一個方程,號稱解決了核聚變中最難的高能等離子體控製問題,還涉及了千禧難題ns方程的解,這不是天方夜譚麼?
想了半天,李明仁再次拿起手機,向宋寧打去電話。
隻是不知道為什麼,電話一直沒人接。
放下電話,李明仁看著他爹在文件最後麵寫的正文,有些哭笑不得。
“本文並無任何引用,全是本人多年研究心得。
深知針對目前地球科技實力與進展來說,對量子微觀領域展開探索有些不切實際。
所以本人結合高能儲氫材料與電磁場域的精細化控製方麵取得的突破,完美實現了冷核聚變的點火,控製,淨收益能量為正值的反應堆建設工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人類對時空領域的探索奠定了能量需求方麵的基礎。
隻是核聚變涉及交叉領域太多,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了。
想知道我的研究到達了哪一步,就去驗證上麵的方程吧!”
1637年左右,法國學者費馬在閱讀丟番圖《算術》拉丁文譯本時,曾在第11卷第8命題旁,對費馬定理的解寫道:
“將一個立方數分成兩個立方數之和,或一個四次冪分成兩個四次冪之和,或者一般地將一個高於二次的冪分成兩個同次冪之和,這是不可能的。
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
可惜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
比較坑爹的是當年法國學者費馬提出費馬定理,信上說自己也想出了解。
但是等這封信被其他數學家收到的時候,費馬就病死了,導致費馬定理成為了世界數論上的難題,卡了全世界三百多年,在1994年才被美國數學家論證成功。
隻是你一個電子郵件附帶的文件,哪來的寫不下一說?
李明仁手上無意識的將電腦文件再次向下拉,結果在文件的最下方,又看到了一張老李和宋寧兩人站在特斯拉線圈前,笑的牙床都漏出來的自拍照。
當初他爹為了造這個東西,錢不夠,材料有些也買不著,還是自己費了好大的力氣幫忙協調的。
他爹想將他的那個廢品站掛麵到科學院下麵,自己也是忽悠著寫了一張假的合作文件,鄭重其事的快遞了過去。
沒想到前後花了這麼多錢,才安穩了一年又不行了。
“是你爸打來的電話?”
李明仁扭過頭,發現他老婆不知道什麼時候也醒了過來。
喜歡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時空信息傳遞實請大家收藏:()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時空信息傳遞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