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不可能是麼?”
“不不不!!我可沒有這麼說。”
嚴亮的話讓曹教授連忙搖了搖頭。
“數學這個領域比較特殊,和其他任何領域都不一樣。
在世界數學史的發展中,我們能看到非常明顯的螺旋上升軌跡。
主要是極個彆的天才負責上升,其他人負責螺旋。。。
目前整個世界的數學界現狀來說,可以將所有學者認為是在一個懸崖底下不斷摸索前進的爬山者。
但是曆史上就出現了那麼幾個人,忽然飛了起來,將數學這個螺旋拉成了直線。
誰也不敢確定,會不會忽然又蹦出來一個人,一下子又將數學研究推到了光年以外。
說不定,就是有人會忽然出現,能夠一下子解開了所有的千禧難題。”
嚴亮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如果將這個“黑洞”與可控核聚變技術比。
那個要更難一些?”
會議室內,曹院士看著一臉嚴肅的嚴局長,滿心的吐槽都無處去說。
數學作為所有理工科之母,我一個研究光學領域的學者,你問我數學方麵問題,我還能回答一二。
你問我核聚變,我上哪知道去?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好像也是看到了曹院士的為難,一旁高能物理領域的胡院士站了起來。
“如果將我們現代社會,看做是石器時代。
“洪荒計劃”中的出現的方程組,就是告訴了我們基本的電磁學原理。
讓我們能夠在石器時代憑借礦石和一些酸性汁液,就能製作出一個:石器時代的伏打電堆。
而這個“光學黑洞”就像是告訴了我們空氣學原理。
讓我們能夠在石器時代,憑借獸皮木棍就能做出一個滑翔機,從而翱翔天空。
它們兩者之間的難度沒辦法進行直接比較。
取訣就在於那個領域中出現了一個天才般的領軍人物。”
沉吟片刻,等等會議室內所有人對這些技術難度有了基本認知後,胡院士幽幽道:
“np完全問題由史蒂芬·庫克在1971首次提出。
霍奇猜想是蘇格蘭數學家威廉·霍奇1958年提出。
納維斯托克斯ns方程是由法國科學家納維和英國科學家斯托克斯在1845建立的。
三個難題出現的時間有早有晚,已經阻攔了人類兩百年的時間。
但數學界現在的共識就是,這些難題至少還阻攔我們人類上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直到那個天才的出現。
並且在數學領域的研究突破後,在將其轉化到工程學又是一項難題。
今天在會場上,就是有人解開了所有難題。
在將這些數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普及到工程領域,最少也是需要以百年為單位的時間進行過渡。
而不是一解開,就能拿出了工程化應用成品。
所以保守估計。
不管是“光學黑洞”還是“精細化電磁場域控製方程組”都是領先了現有科學進展兩百年以上的技術。”
胡教授的這番解釋讓在場的人瞬間恍然大悟。
叫人帶著二位院士前去休息後,秦雲那邊安排人去找那個能畫黑洞的淘寶店主的事也有了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