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室接收到了目標信號!
指示燈亮了!”
也不知道是誰的一聲驚呼,讓所有人都湊到了屏幕前,看著攝像頭裡麵那一個晾著綠色光點的信號燈。
“這是基於光子糾纏的跨空間定向信息傳遞技術?
是不是我們隻要在真實世界內,準備上這樣兩套裝置,就能夠無視空間的阻隔和光速的限製,進行超光速通訊?”
“可是這個能級需要也太高了吧。
瞬間的脈衝能級達到了20萬v才能傳遞一個光子?
將它用在遠距離通訊上,那不是又回到了電報時代,一個字符的傳遞就要上百萬了。”
“你沒聽說麼?
科學島那邊的核聚變裝置好像取得了重大突破。
等到核聚變發電廠普及,能級就不是問題了。”
在一眾實驗室人員興奮的交談聲中,楊教授和李夏眉頭緊鎖的看了眼時鐘。
“實驗失敗了麼?”
會議室內,一群人拿著剛才的實驗數據,一點點進行排查分析。
沒一會就有人發出了疑問。
“楊教授數據好像出錯了?”
“怎麼了?”
“根據數據上的時間軸進行計算。
信號接收裝置在我們光子發出前的0.2秒接收到了信號。
我們還沒開始,它就有了結果?”
研究員的話讓楊教授來了精神。
將相關的數據導出,寫在白板上。
這裡的時間計算就要從李夏按下信號發射裝置後,裝置啟動的第一時間,在計算距離,電阻,光速,來判斷整個信息傳輸的時間。
當楊教授將所有的信息都寫在黑板上後,李夏瞄了一眼後,咧嘴一笑。
“看來實驗成功了?”
每一會等自己親手將時間計算出來,楊教授看著眼前的數據,也是有些意外。
“提前了0.2秒。
光子在我們發射出去前,它的映射糾纏,就讓另一個時空的信號接受裝置接受到了它?”
“這可能麼?”
麵對會議室內研究院一個個茫然的眼神,楊教授放下手中的馬克筆後,輕輕一笑。
“可不可能,在實驗一次不就知道了麼?”
楊教授的話讓在座的所有人精神一震,好像眼前正在有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牌在向他們招手。
“準備調整實驗。
在信號發射端加裝上光子探測器,解析光子出發時的量子態。
在信號接受端加裝偏振片組,將夾角設為φ。
觀察光子的動態電磁矢量。”
“額,楊教授。。”
“怎麼了?”
“我們高能脈衝場實驗室沒有這些設備。
真要進行實驗調整,可能需要重新籌備一間實驗室才行。”
“額。。是我的疏忽。”
麵對強磁場研究中心負責人的尷尬反饋,楊教授笑著拍了拍額頭。
“原本還以為會是一個沒有結果的實驗。
現在看起來,好像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
小夏,待會你拿著資料跟我去一趟科學院,我給你申請一個實驗室下來。”
2018年初,一篇名為離散時空論文橫空出世。
論文的二作楊教授的大名,讓這篇論文第一時間登上了全球各大學術周刊的首頁。
而論文一作的秩名卻是讓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
又長大一歲的李夏,如今越發出眾高挑。
長久以來的學習與實驗,讓她的身上圍繞著一股濃濃的書卷氣,讓人第一次見麵都會下意識忽略她本身的年齡,形式風格也變的越來越直接。
從實驗室回家後,李夏有些不耐的看著她的媽媽,連一旁打算的外公,也被李夏有些不耐煩的打斷了他勸阻的話語。
“你們到底願不願意支持我的研究?”
剛剛返回家中沒多久,麵對匆匆而來,擺出她麵前的協議和一直冷著臉的李夏,李慧琴也是萬分頭疼。
“你這兩年為了你這個什麼實驗,整天待在實驗室裡,家都不知道回!
心理專家組的人都說你現在的狀態不對,需要休息。
現在論文也發表了。
你就不能消停一段時間!
知不知道我和你外公都很擔心你。”
“我很好,不需要你們擔心。
這項研究很重要。
如果不儘快開始,時間就不夠了!”
“這種基礎性前沿物理研究,就是早兩年和晚兩年又有什麼區彆!”
看著一言不發的李夏,李慧清有些頭疼的歎了一口氣。
“是因為宋寧是麼?
他不在,讓你連家都不想回了?”
“不要跟我提他!”
李慧清不說話還好,她的話一出口,李夏猛的站起身,頭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喜歡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時空信息傳遞實請大家收藏:()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時空信息傳遞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