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能行麼?”
“為什麼不能行?”
“沒聽說誰家宇宙飛船是用水泥澆灌的。
一個長百米,寬三十米的圓形水泥棺材?”
“你懂什麼!
frc纖維增強型混凝土在同樣的厚度下,它的抗壓能力與硬度已經不小於普通鋼材。
隻是抗扭強度比較弱,並不適合大扭轉機動。
現在我們的工業體係還在大規模基礎建設階段。
隻有一個地麵船塢慢悠悠的拚裝小型飛船。
一艘飛船的超強鋼消耗量,可以製作十艘水泥飛船。
雖然總體性能隻有金屬飛船的三分之一,但是數量也提高了三倍。
讓你選,你選哪個?”
用飛船船體外殼使用的超強鋼編製成蜂窩狀骨架,澆築frc纖維增強型混凝土,機身內在塞進去一座衰變與聚變並聯的複式反應堆。
整個飛船的造型就像是一個放大了好幾倍的火箭土木模型一樣。
沒有宇宙飛船特有的科技美感,隻有粗獷線條和不加修飾的工業風格。
“它能飛起來麼?”
雖然用特種水泥的快速製備方式來生產宇宙飛船,加速深空戰略的步伐,已經經過了驗證。
隻是當它真的被造出來。
麵對一個大小已經接近航空母艦,就是他們對其進行瘋狂減重,但是重質量也無可避免攀升到15萬噸水泥飛船,一個個都沒了信心。
“權宜之計罷了!”
一旁的飛船設計院,也是這批水泥飛船的設計師上前解釋道;
“船體燃料火箭的推重比隻有20左右,就能推起接近千噸的燃料火箭。
我們現在使用的離子發動機比衝是傳統兩百多倍。
大力出奇跡沒有什麼飛不起來的。”
“那我上去了?”
“去吧!”
拍了拍一旁駕駛員的肩膀,在飛船設計師鼓勵的眼神下,駕駛員合攏上上機甲頭盔,額外掛載了一個動力艙後義無反顧的登上了飛船。
在液壓機的幫助下,俯身位的飛船被豎立在發射台上。
“為了節約載重。
飛船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這段時間,使用的是增壓吸氣電離推動。
隻有越過了卡門線,才使用飛船內部加載的氙氣。
現在物資運輸不易,這些介質要省著點用。”
“堅石一號收到。”
沒有傳統火箭發射時的震耳欲聾的呼聲,隻有狂暴的電場將帶電原子或離子加速通過磁場,帶來的高溫與呼嘯。
在飛船起飛的那一刻,整個發射場方圓數千米內的人都感覺到一陣陣汗毛聳立的酥麻。
就是身處地下總控製中心,似乎也能嗅到一絲臭氧的味道。
“動力係統正常,速度300米秒,持續加速中!”
眾目睽睽之下,灰褐色的飛船拖拽著長長的尾焰拔地而起。
等它越過卡門線,正式進入宇宙空間時。
原本灰褐色的飛船表麵,已經在高溫抹茶中,被蒙上了一層黑光閃亮的釉麵。
水泥飛船,試飛成功後的30天,第二艘,第三艘堅石係列飛船被不斷放飛。
就像是重複了當年地球文明向星際文明過渡時的固有程序。
行星引力與太空工業對物資的龐大需求,他們需要脫胎去地表產業鏈,過渡建設起一個更加龐大的深空重工業體係。